本帖最后由 山野村夫 于 2023-6-29 13:09 编辑
第三十九回:项羽除隐患新安辣手杀降 章邯知真相痛不欲生晚矣(上)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九月,项羽率领诸侯联军以及二十万秦军降兵自安阳出发,向西南方向近千里的函谷关进军。子婴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大军在孟津(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阴津南渡黄河,行军六百余里来到新安(今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项羽下令联军暂时驻扎于新安歇息休整。 出乎项羽的预料,这段六百余的路程竟然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项羽打开军用地图仔细查看,新安距离咸阳还有大约七百余里,行军速度如此缓慢,让项羽甚为焦虑和恼怒,为了加快行军速度,项羽不得不考虑采取断然措施。 此时,联军内部正酝酿着一场危机。自安阳出发以来,由于秦军降兵与各路诸侯军的士兵相互仇视,因而龃龉不断,时有冲突发生。因为楚国和其他五国皆曾被秦国灭国,成为亡国之奴,尤其是秦二世继位称帝以来,原六国百姓受尽秦朝苛捐杂税和严酷吏治之苦,不但在与秦军交战中死伤无数,且很多人都记得秦国名将白起曾在五十多年前的长平之战中一次诛杀赵国战俘二十万人,因此对秦人深为痛恨,并将这种仇恨迁怒于联军队伍中投降的秦兵身上。 行军途中,秦军降兵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联军士兵动辄对秦军降兵呼来喝去,随意侮辱,任意打骂,秦兵与联军士兵之间经常发生摩擦甚至斗殴,这就使得秦军降兵的怨气日益上升,在军中传播蔓延。很多秦军降兵抱怨道:“悔不该受章邯的欺骗投降楚军,遭受欺侮不说,万一入关后之后败给秦朝大军,被秦军俘获,朝廷必会把我们全家杀光。还不如当初不做降兵,与联军拼命一搏,光荣战死,家人还能得到朝廷抚恤,落个好名声!” 带兵的司马欣因为是秦军降将,看到这种情况,既不便训斥秦军士兵,更不敢管束诸侯的部队,只好充耳不闻,佯装不知,听之任之。 项羽安插在秦兵队伍中负责监视的联军将领听到这些议论后,急忙报告给项羽,项羽得知这一情况后更为担忧。 其实,项羽早就有所担心,如此大量的秦军士兵不过是服从主将章邯的命令向联军投降,并非自愿放下武器降于联军,不易管束,很容易发生骚乱,尤其是让他们马上转身与秦朝的军队展开厮杀,多数人怕是难以接受。现在果然不出所料,降兵中开始出现动乱的先兆,不得不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于是,项羽召集军师范增与龙且、英布、钟离昧、陈武等将领秘密商议应对之策。 项羽对众人说道:“联军自安阳出发以来,这些秦军降兵与联军士兵时有冲突发生,不但扰乱军心,而且会耽误我军入关大计,现在时间紧迫,刻不容缓,这种状况必须采取措施彻底解决,各位对此事有何见解?” 军师范增捋着胡须说道:“秦军降卒二十万之众,一路上怨声载道,与联军士兵争吵不休,声言后悔跟随章邯投降,不如当初奋勇战死。可以断定,这二十万降兵若是在战场上发生哗变,其后果不堪设想。且如此之多的秦兵,不但消极懈怠,行动迟缓,而且消耗我们大量军粮,此地离咸阳尚有七百余里,按照现在的行军速度,何时能够到达目的地?如此拖延下去恐怕让刘季占了先机,上将军须早作决断!” 项羽听罢范增的看法,心中的打算已渐渐明确,他点头说道:“亚父说得极是,我也早有这个担忧。我历来不相信秦人,秦军降兵数量庞大,被迫投降我军,内心多有抗拒和不满,关键时刻必然不会拼死与秦军作战,这成为当前我军的一大隐患。如果这些士兵一旦进了关中不服从命令,发生兵变,事情就危险了!” 龙且、英布、钟离昧、陈武等将领此刻已经大概领会了项羽的意图,齐声说道:“我等明白,随时听从上将军命令!” 项羽握着双手,时而在营中低头踱步,时而仰头沉思,似乎是在下定最后的决心。片刻,项羽停下脚步,将大手重重地拍在案上,抬起头看着范增等众人说道:“我的意见是只留下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三人,其余全部杀掉,以根除后患,减轻负担,迅速挺进函谷关,各位意下如何?” 龙且、英布、钟离昧、陈武等将领其实也想到了这点,认为这是唯一可行而彻底的解决办法,皆说道:“我等赞成上将军的决定!” 范增听了,抚着胡须沉吟片刻,对项羽说道:“自古以来,杀降是败坏名声的大事,且二十万降兵全部杀掉,恐怕今后将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 英布说道:“范先生,眼看就要火烧眉毛,不能再犹豫了,这二十万秦兵已经成为累赘和祸患,耽搁我们入关,且我军粮食紧张,哪能供得起这二十万降兵食用?再说,那个秦国将军白起当年能诛杀二十万赵军俘虏,凭什么我们就杀不得秦军降兵?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休怪我们心狠手辣,翻脸无情!”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