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野村夫 于 2023-7-10 13:20 编辑
第四十二回:樊哙仗剑执盾怒闯鸿门宴 张良事先巧安排刘邦逃遁(下)
这都尉陈平并非别人,他正是后来的汉朝开国功臣之一、汉朝丞相陈平。 陈平乃阳武户牖乡人(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长得高大英俊,风流倜傥,一表人才,虽家境贫寒却十分聪明好学,喜爱读书,胸怀大志而工于心计。因父母早逝,陈平便吃住在兄长家中。哥哥厚道善良,十分喜爱自己的这个兄弟,宁愿自己劳作受累也要供陈平读书,任由自己的这位兄弟四处游学交友。 陈胜、吴广起义后,陈平很想创建一番功业,便告别哥嫂离开家乡去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投奔了魏国。但时间不长,陈平发现魏王魏咎虽然仁厚温和,却没有雄心大志,并不赏识自己,不愿采纳自己提出的主张和计谋,十分失望,便离开魏国辗转去投奔呼声最高的项羽联军。恰好项羽此时已与章邯订立了殷墟之约,西进至黄河平阴津(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陈平赶到此地,便在项羽帐下做了一名谋臣,一路跟随项羽进入关中。项羽见陈平有勇有谋,屡立战功,便升任陈平做了一名都尉。 按说,陈平在项羽手下获得都尉一职,已经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陈平依然感到不得志而郁郁寡欢。他耳濡目染和亲身经历之后,熟悉了项羽的性格为人,感到自己与项羽并非志同道合之人,自己的才能和志向无法在项羽这里得到施展。陈平早就听说沛公刘邦仁厚大度,善纳众言,爱惜人才,便产生了归附刘邦的念头,自刘邦来到鸿门赴宴,陈平见过刘邦之后,便被刘邦的言谈举止和人格魅力所吸引,他断定刘邦才是成就大业之人,自己今后应该追随辅佐的人正是刘邦,于是,陈平暗暗等待时机离开项羽去投奔刘邦。 再说陈平适才于席间看到项庄舞剑,已经看出项庄的用心,心中暗暗为刘邦担忧却又束手无策,手心里紧张地攥出汗来却不敢有任何表示。当他看到项伯持剑挺身而出与项庄对舞时,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陈平很快发现项羽似乎并没有下决心谋害刘邦,又见沛公的卫士樊哙仗剑持盾闯入营帐,刘邦的安全暂时有了保障,方才暗自庆幸,放下心来。 陈平按照项羽的吩咐走出宴会大帐,远远看到刘邦与张良正在紧张地商量什么,便已猜出几分:刘邦很可能趁机逃走。陈平便躲在一旁悄悄观察,等看着刘邦骑马飞奔而去不见了踪影,陈平暗暗欣喜,便进帐向项羽报告道:“禀报上将军,在下在周围找了个遍,并未看见沛公,不知他此时身在何处。” 项羽听了似乎并不在意,对陈平摆摆手说道:“无妨,那就等沛公回来!”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工夫,张良估计刘邦的快马已经快到了灞上,便不慌不忙地进入宴会营帐,向项羽躬身施礼说道:“禀上将军,沛公不胜酒力,身体不适,怕举止失措有失颜面,不敢当面与上将军告辞,已经离去。沛公临行前一再嘱咐我向上将军表示歉意,说改日有缘,定当设宴答谢上将军。我奉沛公托付,敬献给上将军白璧一双,献给范增大人玉斗一对,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项羽听说刘邦已然离开,反倒一下轻松了不少,满意地自张良手中接过玉璧,细心观赏着,想到把玉璧送给心爱的虞姬时,虞姬脸上那惊喜的神情,不禁露出温柔的一笑——当然,旁人无从知道项羽这一微笑的深意。 项羽抬起头,大度地挥挥手对张良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让沛公回去便是,何必致歉!” 张良见项羽并没有发怒,心中窃喜,趁机向项羽和范增施礼说道:“在下再次代沛公感谢上将军盛情款待,就此向上将军和范先生告辞,来日方长,后会有期!” 范增听了张良的话,才知道刘邦已经借故逃走,又不便于当场发作,只恨得面色冰冷,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张良走后,范增忍不住责怪项羽道:“你今日不听亚父之言,放走了刘季,无异于放虎归山,日后必成大患,恐怕此后再无机会除掉此人了!”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