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野村夫 于 2023-7-20 15:05 编辑
第四十六回:韩信落魄甘愿受胯下之辱 战神寻明主汉中投奔刘邦(上)
汉王刘邦受到项羽的轻视和羞辱,更加激发了他重整旗鼓,扩充实力,有朝一日争霸天下的意志和决心,这也正符合了刘邦的性格——百折不挠,愈挫愈勇,乐观自信。率军进入汉中之后,刘邦一刻也没有歇息,随即带领众将谋臣巡视民情,勘察地形,处理军政要务,下令在汉中通往关中的各处要道出口部署兵力,加强军队训练,储备物资,积蓄力量,为今后的军事斗争做好准备。 就在这个时期,楚汉战争史上一个至关重要、可说是具有决定性的人物前来投奔刘邦——他就是此后人称“战神”、“兵圣”的杰出大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的名将、汉军统帅韩信(113)。 韩信出身于江北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自幼喜爱军事,博览兵书,深谙用兵布阵之道,但是却性格孤傲,自视甚高,有些木讷迂腐,只恨无伯乐相遇,空有千里马之志却无人赏识。后来,因为韩信既不爱经商也不喜做工务农,家境逐渐衰败,竟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然而,韩信宁愿挨饿也不愿从事吃苦受累的营生。 这一年,韩信的母亲去世,本就无钱为母亲下葬的韩信竟然指着城外一大片土地,对帮忙料理母亲丧事的邻居们说道:“我的母亲就安葬于这片土地上!” 邻居们问韩信道:“安葬老夫人岂能用这么大的地方?你有多少金银可以买下这片土地?” 韩信豪迈地答道:“母亲安息之地,将来定要有万户人家在此居住陪伴母亲,不让她老人家长眠于地下感到寂寞孤独!” 众人听了,皆以为韩信是痴人说梦,因为母亲去世而伤心过度,暂时发作了癔症,于是,无人理会,只是暗暗摇头叹息。 自此以后,韩信便像个市井无赖一般,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却依然不肯放下自春秋以来贵族的习俗,出门腰挎一柄宝剑,以显示自己高贵的身世。然而,家中无粮,任你多么高贵的身世也不能当饭吃,每到饥饿难耐的时候,韩信只好到处“蹭饭”,被左右街坊邻里瞧不起。韩信走到哪里都被嫌弃,乡邻们远远看见韩信走来,皆避之若浼(114),不愿意与韩信打交道,生怕他开口提出来去自己家里混饭吃,若是不撕破脸拒绝,那就只能自认倒霉。 有一天,韩信未“蹭”得饭食,腹中空空,又闲得无聊,便拿着鱼竿到淮阴城北面的萧湖边(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心不在焉地钓鱼打发时光。 萧湖在淮扬运河东边,与勺湖、月湖并称为“淮上三湖”,这里风光旖旎,湖面上渔船往来,白鹜翻飞,烟波浩渺,令人心旷神怡。 韩信无心观赏这如画的景色,望着茫茫湖水心想,若是钓得几条小鱼,回家烤烤吃倒也不错,省得再腆着脸乞求别人施舍——其实,韩信并不懂垂钓,钓了半晌自然是毫无收获。 这时已过晌午,有位专给有钱人家浣洗衣服为生的老妇人,见韩信到了吃饭的时间却没有带任何食物,兀自一人举着钓鱼竿坐在地上,看着水面发呆,便拿出自己带的食物给韩信吃。 韩信此时早已饥肠辘辘,难以忍受,但是心里明白,无人愿意再赠与他饭食,为了维持心里的那最后一点自尊,羞于开口向别人讨饭吃。韩信见浣衣妇递来饭食,也顾不得推辞,接过来狼吞虎咽,瞬间将老妇人的饭菜吃光,老妇人见韩信饿成这般模样,不由得连连摇头,深感怜悯。 自此以后,这位善良的浣衣妇再来湖边洗衣服时便带来两份饭菜,送与韩信一份,韩信也便天天来此垂钓,与洗衣老妇聊天度日。如此数十天过去了,韩信每日吃到洗衣老妇带来的食物,虽说是粗茶淡饭,韩信却吃得甘之如饴,也从不知说一个谢字。 这一日,慈祥的老妇人洗完了最后一批衣物向韩信告辞,她担心韩信再来湖边钓鱼时吃不上饭,便对韩信说道:“后生,老身洗完这些衣物,要过些日子才能再来,你不要在此钓鱼了,免得挨饿!” 韩信听了,郑重地对浣衣老妇施礼说道:“那韩信就此别过老夫人,多谢老夫人这些天来的接济,我韩信铭记在心,终生不忘。韩信来日必有出头之日,到时候一定重重报答您老人家的馈饭之恩!” 老妇人听了,慈爱地看着韩信嗔怪道:“你一个堂堂七尺男子汉,整日无饭可吃却还说大话,我是可怜你才送与你饭吃,又何曾想过是为了得到你的报答呢?还望你好自为之,趁着年轻,谋个差使或者做一些自食其力的营生罢!” 注释: (113)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人。汉朝开国功臣,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大军事家孙武齐名,后人奉为“兵仙”、“战神”,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初三杰”。 (114)浼měi,污染。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玷污了自身。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