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野村夫 于 2023-7-21 14:10 编辑
第四十六回:韩信落魄甘愿受胯下之辱 战神寻明主汉中投奔刘邦(中)
韩信听了无言以对,只是默默点头,他望着浣衣妇蹒跚而去的背影,立于原地若有所思。 这天,韩信挎着佩剑在淮阴城里百无聊赖地闲逛,不想走到一处生肉摊前,一个名叫张横的屠户喝得醉醺醺的走上前来拦住了韩信的去路。原来这张横早就看着韩信不顺眼,欲借着酒劲羞辱韩信一番。 张横上下打量着韩信,挑衅地说道:“呵呵,韩信,我看你长得高大魁梧,佩带着宝剑,外表很是威风,其实就是个混混无赖啊!” 韩信只当作没听见,欲闪身走开,那屠夫张横以为韩信胆怯,愈发猖狂,双手叉腰挡在韩信前面说道:“嗬,你成天背着一把破剑有何用处?来,你若有种,就拿剑砍我,我绝不躲闪,你若不敢杀了我,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两样随你选!” 街上邻居行人见屠夫张横戏弄韩信,都围上来凑热闹,想一看究竟。 只见韩信面无表情,双手攥紧了拳头,须臾又松了开来。他看了屠夫张横一眼,没有说话,随即便跪在地上,四肢着地从张横胯下爬了过去。 韩信身材高大,爬到中途挤不过去,竟把张横驮了起来,张横故意将两只脚翘起来,身体重重地压在韩信背上,犹如骑马一般,还得意地嘿嘿直笑。 韩信的这一卑贱举动,引得满街看热闹的人先是瞠目结舌,继而捧腹大笑,有的则连连摇头叹息,认为韩信太没有骨气,竟能忍气吞声甘受他人如此羞辱,必然一事无成。 然而,有谁能够料到,仅仅距韩信甘受“胯下之辱”不到六年,韩信竟作为汉军统帅灭了项羽,成为汉朝开国功臣,以楚王身份衣锦还乡。淮阴民众愕然惊喜之下,纷纷涌上街头,争睹楚王的风采,夹道欢迎自己的大英雄韩信荣归故里。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却说韩信受到胯下之辱,经过冷静深思之后终于想明白,自己既无名气,又无战功,在家乡等待别人“慕名”而来重用自己,完全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于是下定决心走出去,寻找贤明之主,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干出一番事业来,令乡邻们刮目相看。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8年)四月间,项梁、项羽叔侄在会稽起义反秦,率八千江东子弟兵一路征战向北攻下广陵(江苏省扬州),北渡长江,进至淮阴一带,项家军一时声威大震,各路起义军纷纷赶来归附,其中不乏龙且、钟离眛、英布等名将。韩信对项梁的起义军抱有很大期望,他以为可在楚军中施展自己的军事才华,一展抱负,成为叱咤风云的军队统帅,于是,这年二十二岁的韩信便携剑投奔了当时呼声最高的起义军首领项梁,毛遂自荐(115)做了一名起义军将领。 韩信跟随项梁参加过几次战斗,但是表现平平,始终没有引起项梁的关注,更没有得到独立领兵指挥作战的机会。同年秋季,项梁在定陶之战中大意轻敌被章邯所杀,项家军大败,韩信看到情况不妙,早就趁乱逃了出来,归附于项羽帐下为将。韩信见项羽不但作战勇猛异常,刚毅果决,且十分注重战术细节,感到自己与项羽定有共通之处,便又燃起了被委以重任的希望。 项羽看到韩信虽然有些木讷,但说起兵法谋略却是思路敏捷,如数家珍,滔滔不绝,然而,作为“兵形势”的杰出代表和战术大师的项羽对韩信的“兵权谋”(116)军事理论却并不感兴趣。但是项羽看韩信是个人才,便让韩信做了个帐前执戟郎中(117),负责参谋、护卫、接待等事项,随时听从差遣。 郎中是军队下级军官,没有资格参加军事会议,但是耿直的韩信不顾这些,他只要一听到有军事行动,就主动给项羽出谋划策。项羽以勇战著称,主张军队以勇猛彪悍、变化无常、迅猛果决、随机应变而取胜,不屑于搞偷袭欺诈、真真假假、阴谋诡计之类。而韩信却主张“谋战”,认为在战争中应当事先周密策划,充分运用计谋,兵不厌诈,声东击西,以假乱真,虚实结合,以最小的代价克敌制胜。 一向高傲且出身将门世家的项羽原本就不重视市井平民出身的韩信,所以,韩信提出的计策谋略项羽从不采纳,皆一笑置之,只让韩信干些迎来送往的琐碎差事,这让韩信深感失望。韩信逐渐意识到项羽勇猛有余而谋略不足,且独断专行,不愿听取采纳别人的建议,自己在项羽这里不可能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心里暗暗思忖道:“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这项羽虽一时勇猛盖世,所向无敌,但是刚愎自用,不善听取他人意见,终难长胜不衰,成就大业,是该离开的时候了。”(118) 注释: (115)毛遂 (公元前285年-公元前228年),战国时期河北邯郸鸡泽县人,赵国谋士,曾自荐自邯郸突围前往楚国搬救兵解邯郸之围。成语“毛遂自荐”、“脱颖而出”皆始自毛遂的故事。 (116)汉代班固将用兵之法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他认为,兵权谋者,即战略家,“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兵形势者,即战术家,“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班固的军事理念到今天仍然是极为重要的军事思想理论瑰宝,由此也可看出韩信与项羽在用兵上的不同理念与格局。 (117)郎中,秦汉官职名称,即君王侍从官的通称。职责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顾问及差遣。 (118)出自孔子《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