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野村夫 于 2023-8-23 13:48 编辑
第六十一回:项羽拒范增主张错失良机 张良劝阻汉王分封诸侯国(上) 彭城战役结束后,身在齐国的楚国军师范增听说刘邦居然在万军重围之中,仅率数十骑侥幸逃脱,甚是遗憾,不禁连连摇头叹息,对下属说道:“身处绝境竟然逃命而去,简直匪夷所思,刘季命不该绝,此非人算,实乃天意耳!” 此时,范增看到刘邦手中的汉军主力几乎消耗殆尽,乘胜追歼刘邦正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于是向项羽献计道:“刘季虽然惨败,但其意志未摧,国力受损不大,日后若恢复元气仍然是我楚国的最大劲敌,这从刘季退至荥阳后立刻招兵买马、扩军备战便可看出,其野心并未因彭城之败而有所收敛。当前,汉军数量锐减,士气不振,各诸侯皆畏惧你的实力和威名,甘愿俯首称臣,听从差遣,西进征伐刘季已无后顾之忧,此时正是消灭刘季的最好时机。应该悉数抽调在齐国的楚军,联合各诸侯军队乘胜追击,突破汉军的荥阳防线,彻底歼灭刘季及其残余,趁机收复关中之地,然后凭据关中的有利条件,再掉头向东逐个兼并各诸侯国,这才是称霸天下的万全之策!” 军师范增的这番战略谋划可谓是高屋建瓴,抓住了关键与要害,假如项羽此时采纳范增的主张,立刻调集大军西征汉王刘邦,楚汉战争的历史怕是会重新书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气吞山河、神勇无二的楚霸王项羽却再一次做出了致命的战略误判。 项羽对范增说道:“亚父说得不错。但是,刘季的五十六万大军在彭城之战中被我的三万楚军骑兵一击即溃,狼狈而逃,毫无还手之力,根本不是我的对手,且汉军主力几乎被全歼,对于楚国来说,刘季已经算不上是一大隐患和威胁,我认为齐国田横的叛军才是楚国当前的最大祸害,当务之急是首先消灭田横,彻底消除楚军的后方威胁,而后再集中兵力西征刘季,一举拿下关中!” 楚霸王项羽高傲和好胜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思维和行事。彭城之战后,项羽更加不把刘邦放在眼里,即便是刘邦已经占据了关中之地,不断向中原扩张,也仍然未能引起项羽的警觉和猛醒。项羽仍然把不肯屈服的齐国田横视为自己的主要对手,固执地决定集中兵力首先消灭田横,平定齐国之乱,然后再向西征伐业已遭到重创的刘邦,从而再次错失了彻底击败汉王刘邦的战略机遇,使得刘邦此后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休养生息时间,招募军队,恢复实力,最终卷土重来。 对于这年二十八岁的项羽来说,一生的巅峰或许来得太早了些,这或许正是项羽的可悲之处。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阅历上,他似乎应该经受更多的历练,性格上更加趋于完美成熟才是。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巅峰状态,神勇无敌的项羽也难以例外。然而,人生留给他的时间似乎太短暂了一些,巅峰过后,等待项羽的将会是什么呢? 荥阳王宫中。汉王刘邦茶饭不思,夜不安寐,整日冥思苦想,如何才能尽快扭转不利局面,掌握战场主动权?虽然张良举荐了韩信、彭越与英布三员大将,明确了战胜项羽的战略规划,怎奈手中却没有多少军队,被动地防守于荥阳,如何与实力强大的项羽相抗衡? 这天,刘邦因为心中烦闷,便把郦食其找来饮酒叙谈。饮酒间,刘邦问郦食其道:“项羽当前实力空前强盛,威名大震,各诸侯国皆对他俯首称臣,惟命是从,汉军短期内难以与他匹敌。先生有何良策,可迅速扭转当前敌强我弱的不利局面?” 郦食其抚着胡须略一思索,回答汉王道:“禀汉王,依老夫看,当下诸侯各国虽声言归附项羽,但皆是各怀鬼胎,暗中观望,首鼠两端,摇摆不定。老夫倒有一策,请大王定夺!” 刘邦听郦食其说已有计策,转忧为喜,忙说道:“先生有何良策?快快请讲!” 郦食其端起酒杯仰首喝了一大口,咂咂嘴品一下滋味,然后抚一下胡须说道:“大王可知,大约在一千三百年之前,商汤王战胜夏桀王,便把杞国之地(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封与夏桀的子孙,以安天下;五百余年之后,周武王联合各部落军队战胜商纣王,也曾把纣王的后代封于宋国(河南省商丘市),天下大治。秦灭六国之后,废诸侯而实行郡县制,被灭国的诸侯王及其王室后裔失去了自己的城邑土地,因而怨声载道,蠢蠢欲动,皆欲光复故国,夺回自己的土地。因此,大王要战胜项羽,须先争取民心,若是效法商汤周武,重新封赏六国的后裔,授予他们王印,恢复其国号,各诸侯国的王室成员与百姓定会对大王感恩戴德,重归大王麾下,忠心臣服于您,听从您的号令。如是,项羽就被孤立起来,惧怕于大王的实力与威望,自然不敢轻举妄动。然后,大王再联合诸侯国战而胜之,称霸天下岂不是指日可待耶?”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