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农 于 2023-8-30 15:26 编辑
谭吉坷德:中国“亮剑立威”正当时
作者:谭吉坷德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3-08-30 09:26:31
权威是大国构成的本质和核心,只有积极塑造权威,才能维护本国利益,才能赢得尊重和追随,才能让底线在别人的眼里成为一种必须遵循的规则。
和平从来都不是妥协思维和绥靖主义的产物。纵观历史,和平从来都不是乞求来的,不是忍出来的,也不是谈出来的。和平从来都是打出来的,是斗出来的。
对于那些铁了心与你为敌的对手,一万次警告也不如一次果断回击更有效果。只有打得他们跪地求饶,让他们感受到灭顶之灾的威慑,才能够赢得他们的尊重,才能换来和平。
今天的世界,不是山雨欲来,而是风暴已至。这个时候只有敢于亮剑立威才能震慑宵小。该出手时就出手,让肇事者实实在在地品尝到挑衅的沉重代价,这才是真正的战略定力。
对那些狗仗人势,畏威而不怀德的东西,既然他们有当狗的觉悟,就应该及时地拿他们来开刀立威,让他们品尝到被打断狗腿的痛楚,同时让他们知道泱泱大国的底线和规矩是不能触碰的。
中国已经走入了亮剑立威的时刻,只有宣德与立威并重,只有敢于打狗给主人看,又有敢于打主人给狗看的滔天意志,才能让世界看到中国应有的威严,才能拥有良好的国际生存空间。
大国的特征就是既有胡萝卜,也有大棒。中国亮剑立威归根结底是让对手记住那句话,“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惹了那也是不好办的”,让他们知道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尊严是不能惹的,也是惹不起的。
敢于立威,敢于亮剑,这是大国最基本的性格和气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震慑对手和敌人,才能让朋友产生战略信任。不如此则没有底线可言,所有的忍耐也都失去了意义。
中国是所有大国中周边环境最复杂的国家,也是最需要具有威慑力的国家。这种威慑战略一旦失效,必定会面临着群狼撕咬的局面。如果我们畏惧对抗,他们就会更加猖狂,更加登鼻子上脸。
仁慈从来都是有底线的。在今天的世界里,只想做一个人畜无害的富家翁最终只能是一个国际笑话。当这种思维弥漫开来的时候,精神和血性就会消失,危险就会不期而至。
“不战而屈人之兵”,从来都只是谋略而不是战略。如果这种谋略上升到战略层面,甚至成为一种惯性和性格,那就成了文化上的一大缺陷,非常可能会被对手踩在脚下蹂躏。
今天的世界,平衡和均势已经被打破,冲突各方已经没有太多的政治让步余地。当今世界的问题主要是安全问题,实力和战争意志正在决定着世界的走向。我们不但要有能够威慑对手的力量,更要有敢于使用这种力量的战斗意志。
从战争逻辑来说,底线只有一个,那就是尊严受到侵犯,核心利益受到了威胁。大国不能欺负小国,前提是小国更不能欺负大国。中国立威,是要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国际形象,目的是粉碎一切讹诈和挑衅,这是一场实打实的自卫反击战。
今天的中美事实上已经走入了战争,美国正在把“底牌”全部亮了出来。中国正在告别美国,美国也已经放弃了和平演变中国的幻想,正在坚持不懈地改变中国周边的战略环境,努力让中国陷入困境。
美国的走狗正在蝇营狗苟地对中国骚扰不断。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冲突,本质上是中美之间的斗争。这个时候,中国需要立威,需要一次雷霆万钧的行动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不是咬人的兔子,而是打鬼的钟馗。任何想在美国旗帜下挑衅讹诈中国的人,下场就只能是被打断狗腿。
中国式立威,必须要有全民族敢于直面战争,敢于承受战争代价的勇气,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举国意志和精神国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和铜墙铁壁。
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是永远无法被消灭的民族。每当面临巨大危机的时候,中华民族就会愈加团结,社会中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也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从来不会主动挑起战争,但是我们也从来都不惧怕战争。
弗朗西斯·福山说过:“我们在想着改变中国之前,需要首先改变美国”。中国也是一样,中国内部一切把中国利益放在美国利益之前的人,都是我们的战友;一切把美国利益放在中国利益前面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
今天的中国不但不怕美国走狗们的碰瓷,更加不会给狗主人“捡漏”的机会。美国媒体要求中国:“一旦中美开战,中国应该讲道义,不杀伤美军不攻击美国本土”,这是何等的异想天开。抗美援朝告诉我们,一切和他们想的反着做就对了。
在中美矛盾激化的时间节点上,中国亮剑,选择美国走狗开刀立威,不但可以打乱美国的部署和节奏,还会给美国这些追随者立规矩。他们只有在痛彻骨髓的时候,才会思考和平的意义,才会知道谁是东亚的真正主子。
目前美英日联合向心力日渐衰落,美国世界警察的服装正在褪色,国际权力真空期的窗口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国家敢于直面美国。中国赢得战略主动,坚决维护自身利益,亮剑立威正当其时。
2023年,只有战争思维才能读懂中美关系,只有战争逻辑才能破解周边困局。永远不要把和平视为理所当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实力,需要激昂的精神,更需要逢敌必亮剑的坚强意志。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谭吉坷德”,修订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