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野村夫 于 2023-10-13 14:02 编辑
第八十三回:侯成劝项羽释放刘老太公 楚汉罢战止戈签鸿沟和约(下)
刘邦与项羽寒暄着并肩登上高坛,坛上早已备好两张几案,案上摆着丝质文书与石砚笔墨,刘邦照例谦恭地请项羽面东而坐,自己西向而坐,二人相对盘坐于各自的几案前的蒲垫上,提笔蘸墨签署和平协议,然后站起来相互交换文书。 文书交换完毕,侍从手托铜盘端上美酒,刘邦与项羽含笑举杯,一饮而尽,遂握手言和,互道珍重。 高坛下的两国将士们见刘邦与项羽签完和约,握手致意,立刻擂响数十面战鼓,高奏号角,声震山岳,楚汉两军将士山呼万岁,欢喜雀跃,兴奋地将自己的头盔抛向空中,共同欢庆期盼已久的和平时刻到来。 然而此时此刻,两位签约者的心境却是大不相同——汉王刘邦是发自内心的兴奋与欣喜,虽然表面上看似是与项羽打了个平手,双方罢战和谈,各自退兵,其实与打了胜仗无异;而楚霸王项羽却是心中苦涩,强扮笑颜,倍感羞辱——与两年零九个月之前的关中鸿门之宴相比,如今两个人几乎完全转换了角色。 前后历时近三年的成皋——广武攻防战以楚霸王项羽的完败宣告结束。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运动歼敌,疲敌制胜,后发制人,最终扭转战局的经典战例,永载中国古代军事战略史册。 汉王刘邦在军事实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正确地运用“正面相持,侧翼进攻,后方袭扰牵制相结合”的战略战术,首先分散、疲惫和消耗楚军,然后寻机歼灭其有生力量,成功地阻止了楚军西进的势头,最终逐步形成了对项羽的战略迂回包围之势,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完全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成皋——广武之战,也是楚汉战争中具有生死存亡意义的一战,它使楚汉双方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西楚霸王项羽的失败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之势。 再说项羽在广武涧与刘邦签订了“鸿沟协议”之后,并没有感到一丝一毫的轻松,沉重的挫败感像一座大山一般压在他的心头,几乎难以喘息。 项羽心里岂能不明白:即便签下鸿沟和约,楚汉两国也绝谈不上平分天下。鸿沟以西的三秦、巴蜀之地本就在汉王刘邦的管辖之下,而鸿沟以东,刘邦已经实际掌控了大半河山,诸如河南、常山、韩、魏、代、赵、燕、辽东、三齐甚至九江等地,都已经归顺汉王刘邦,除了保持中立、与楚国若即若离的衡山、临江两个诸侯国之外,如今自己已经一无所有?即便是汉军如约撤出彭城,将楚都归还自己,但彭城处于汉军的四面包围之中,齐王韩信在齐国屯兵数十万,距离彭城不过几百里之遥,因此,仅剩的十余万楚军绝不可能再返回彭城,那无异于自投罗网,虎入囚笼。 此时的楚霸王项羽已经什么都来不及去细想,其实也别无选择,他唯一的念头,就是尽快脱离成皋战场,保住手中这最后的十余万楚军主力,争取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江东,然后再图东山再起。 唐朝大文豪韩愈在他的《过鸿沟》一诗中感叹曰: “龙疲虎困割川原,亿万苍生性命存。 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然而,由于项羽一系列无可挽回的重大战略性误判和战术失误,加之潍水之战和成皋攻防战役中实力损失大半,此时再谈有朝一日反击汉王刘邦,为时已晚,即便是曾经神勇无敌、拔山扛鼎的楚霸王项羽大手一挥,投下了最后一注豪赌,怕是也难以挽回颓势了。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汉王刘邦与楚霸王项羽签订鸿沟和约之后,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松下来,这种踏实与喜悦的心境远胜过他当年率起义军攻入关中,驻军灞上,遥指咸阳的那种兴奋与豪迈。刘邦认为,历经几年苦战,终于战胜了项羽,拥有了半壁江山,老父亲刘太公和夫人吕雉也平安归来,已无甚后顾之忧。尤其是项羽遭到重挫,实力锐减,领兵东归,对自己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眼下局势稳定,一年半载不会再起战事,于是,刘邦决定传诏全军班师返回关中,休整歇息,再做打算。 主意打定,刘邦召集全体文武大臣,宣布返回关中的决定。刘邦感慨地对众人说道:“诸位弟兄自跟随寡人兵出汉中,平定三秦,征服诸侯,鏖战项羽,到如今签订鸿沟之约罢战言和,转瞬已经四年。四年以来,诸位生死无惧,风餐露宿,纵横东西,奋勇杀敌,无数将士流血牺牲,寡人深知其中之艰辛。如今与项羽罢战言和,战争结束,项羽已经率楚军撤离荥阳东归,我汉军将士也十分疲惫,急需休整。寡人决定,留少数兵力守卫荥阳和成皋,近日即整理行装,班师返回关中,全军将士好好歇息放松一番,然后再从长计议!” 文武大臣们听到汉王刘邦说要退兵关中,休养歇息,皆十分高兴,纷纷附议道:“大王说得极是,将士们数年来衣不解甲,枕戈待旦,征战杀伐,甚是辛苦,如今战争结束了,终于盼来了和平安定的局面,是该好好休息一阵了!” 一直保持沉默的军师张良见汉王刘邦提出班师回归关中,急忙站出来劝谏道:“启禀大王,此时正是楚汉之争的最为关键时刻,万万不可退兵返回关中!”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