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8|回复: 0

长篇连载《汉初风云录》第三部第98回 不计前嫌封雍齿

[复制链接]

697

主题

507

回帖

456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67
发表于 2023-11-21 13: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野村夫 于 2023-11-21 13:56 编辑

             第九十八回:张良诚惶诚恐谢辞万户侯
                     不计前嫌刘邦纳谏封雍齿
   汉高帝刘邦是个典型念旧的传统君主,他重情重义,知恩必报,凡对他曾经有恩有助的人,他始终念念不忘,铭记于心。
   在分封功臣的时候,刘邦想起一件往事:自己当年率起义军杀出芒砀山,正要向沛县发起进攻,有一个叫秘彭祖的同乡是沛县守城小卒,他看到自己慕名已久的沛公刘邦率领起义军到来,便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率先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入沛县,并加入起义军队伍。此后,秘彭祖一直忠心耿耿跟随刘邦,先是给刘太公做护卫侍奉老人,后来当了掌管宫中车马的中厩令,曾跟着刘邦平息陈豨叛乱,立下战功。
   虽然多年过去了,但是汉高帝刘邦却始终记得这位第一个为自己打开城门,让起义军顺利攻占沛县的老乡。经过御史评定,秘彭祖被封为“戴敬候”(封地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食邑达一千一百户,排在功臣榜第一百二十六位。
   战争年代将士只按照斩杀敌军人头和攻城拔寨的数量论功行赏,在荥阳之战中假扮汉王,掩护刘邦逃走而死于项羽之手的汉军将领纪信大概是军功不够,未得到封侯。但是,汉高帝刘邦也未忘记这位以性命保护自己的爱将,下诏将纪信的家乡从阆中县(今四川省南充阆中市)单独分出来,亲自赐名曰“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以作纪念。纪信家乡的百姓为其建立庙宇,奉为“城隍庙”,尊称纪信为“城隍爷”,至今仍然去庙中祭拜,焚香许愿,以表达对这位忠义刚烈的汉朝名将的景仰与追思之情。
   所以,北宋诗人王禹偁在他的《荥阳怀古》一诗中,为纪信打抱不平道:
   “纪信生降为沛公,草荒孤垒想英风。
   汉家青史缘何事,却道萧何第一功!”
   一千五百余年之后,明太祖朱元璋执政,他深为敬佩这位西汉名将纪信的大义忠烈,为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朱元璋下旨大封天下城隍,追封纪信为“忠烈侯”。此后关中、甘肃等地的城隍庙大都祭祀城隍爷纪信,至今香火不断,大忠臣纪信倘若地下有知,当含笑九泉。
   当御史官们商讨如何封赏军师张良的时候,感到兹事体大,难下结论,于是向汉高帝刘邦请示定夺。刘邦格外慷慨大度,亲自决定,指出张良虽无官职,却位同丞相,他辅佐自己出谋划策平天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居功至伟,无人可比,一等功不足以彰显其卓越贡献,破例让张良在富庶的齐国自行择地,选三万户为食邑,如此厚重的封赏远远超过了开国第一功臣萧何。对于大汉开国建立特殊功勋的张良来说,这一封赏可谓是实至名归,恰如其分。
   听到汉高帝如此破格封赏,这对于洒脱超然,无欲无求,向往淡泊宁静生活的张良来说,却感到了无形的巨大压力,令他寝食难安,坐卧不宁,陷入冥思苦想之中。
   张良心里十分清楚,汉高帝刘邦对自己的封赏如此厚重,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劳苦功高,而是皇上格外在意自己,担心自己的封赏低于别人而心怀不满甚至对汉室不利,因此,既不能接受这一份异乎寻常的丰厚赏赐,还必须让皇上放下心来,彻底打消对自己的疑虑。
   于是,张良对汉高帝刘邦说道:“启奏圣上,当年,在下为光复韩国,于下邳起兵,反抗暴秦,但那时实力弱小不堪,无甚作为。后来,在下于留县微山湖畔初遇圣上(179),相谈甚欢,已知圣上定非凡人。再往后,在下于阳翟二遇圣上,得以实现夙愿,追随圣上进入关中,灭了秦朝,得报亡国之仇。自追随圣上以来,承蒙厚爱,圣上采纳了在下提出的谋略策划,幸而侥幸见效,助圣上夺得天下,统一四海,此乃上天襄助圣上,非在下之功也。如今想来,当年在下与圣上初次会面于留县,后来成为肝胆相照的君臣,这是天意使然,实乃张良平生之大幸。留县便是在下的福地,恳请圣上将留县赏赐与在下,享食邑千户足矣。在下仅有薄功,未曾征战杀敌,冲锋陷阵,攻城略地,岂敢领受食邑三万户重赏?”
   汉高帝刘邦见张良不受赏赐,遂几次提出要再增加封赏,张良均婉言谢绝,坚辞不受,只愿受封于留县,别无他求。刘邦心中欣慰,方知张良绝无野心,便答应了张良的请求,将留县封与张良,封号“留候”,食邑千户,仅排在一百四十五名功臣之六十二位。张良见汉高帝刘邦答应了自己的请求,这才如释重负,安下心来,欣然接受封赏。
   其实,极为睿智精明的张良自汉朝开国后就已经考虑明白,大规模战争年代结束进入和平时期,自己的军师使命也就完结了。汉高帝刘邦今后要专注于维护刘氏江山的长治久安,最为倚重和信赖的还是来自他的家乡丰沛的文武大臣。而自己既非刘姓,亦非来自沛县,如接受皇上的格外重赏,在远离长安的齐国心安理得地享受三万户食邑,必然会引起某些人的猜疑和妒忌,认为自己居功自傲,其心叵测,最终结局怕是不妙。自此之后,张良便常以身体欠佳为由,减少参与议政,逐渐退出了朝廷权力层的核心。
   当封完第一批开国功臣之后,其余还未得到封赏的大臣将领们议论纷纷,有人不服,相互攀比,更有人担心轮不到自己受封而口出怨言。因此,每逢汉高帝刘邦经过这群大臣身边时,总是听见有人在自己背后窃窃私语,小声议论,这让刘邦心中感到疑惑不解。
   于是,刘邦问张良道:“自封赏功臣以来,朕常见下面大臣三五成群,议论纷纷,子房可知道这些人究竟在谈论些什么?”
   张良自然知道大臣们为何议论不休,见皇上刘邦满脸疑惑,兀自不知原由何在,遂故意笑答道:“禀报圣上,这群大臣正在议论谋反!”
   汉高帝刘邦听了大吃一惊,急忙问张良道:“此话当真?他们为何事谋反?难道朕亏待了他们吗?”
   张良见汉高帝信以为真,忙施礼说道:“启禀圣上,在下见圣上这些天来日理万机,身心疲惫,是以逗皇上开心矣!”
   刘邦笑道:“你这子房,也与朕开玩笑!那些大臣既然不是谋反,那他们在朕的背后议论些什么?”
   张良施礼答道:“圣上恕罪。这些在您背后议论的大臣谋反是假,担心得不到封赏却是真。”
  “凡是开国之臣,立有战功者皆有封赏,他们何须担心?”刘邦说道。
   张良给刘邦分析道:“圣上所封的第一批功臣皆立过赫赫战功,战争年代与皇上朝夕相处,关系亲近,而且有多人是圣上的沛县同乡,而功劳略逊且与皇上不太亲近的大臣和将领就担心自己得不到封赏,难免心中焦虑不安,私下里议论此事。”
   汉高帝刘邦捋着胡须,皱起眉说道:“封赏功臣是一件大事,关系朝廷稳定,社稷安宁,萧相国和御史府官员(180)要仔细评定每个人的功劳大小,相互比较,排出位次,然后论功行赏。这群大臣如此急不可待,在朕的背后议论纷纷,还有心思参政理政吗?子房有何办法可以平息大臣的焦虑情绪,让他们安心理政?”
   张良思路敏捷,抚着胡须略一思索,立刻想到一个办法,遂问刘邦道:“圣上,在这些还未曽封赏的大臣当中,可有您最厌恶且又是大臣们都熟悉的人?”
   汉高帝刘邦未解张良之意,但是他知道张良此问必有道理,于是仰起头来认真想了一想,随即愤然答道:“哼,怎么没有?朕最恨之人当属雍齿!”
   张良沉吟道:“雍齿,他与圣上是沛县同乡,早年追随您共同举义反秦,圣上当年曾对在下提起过此人。”
   刘邦说道:“雍齿确实是朕的同乡,当年随我起义反秦,我视他为好友,让他防守丰邑。却不料这个雍齿见利忘义,恬不知耻,竟趁我外出作战之际归降了魏国,献出丰邑做了魏国的沛县县令,让朕有家不能回,四处游荡,害得我染了风寒大病一场,几乎丧命。若不是雍齿心中有愧,入关后尚识时务,率部下投靠了我,又在攻略中原时多次立下战功,我早就杀了他了。至今想到雍齿当年对我的羞辱和伤害,我依然对他恨之入骨,厌恶至极,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张良听了马上对刘邦说道:“圣上请息怒。这事好办了,请圣上立刻下诏首先封赏雍齿!”
   汉高帝刘邦一听,立刻瞪起眼看着张良说道:“子房是在说笑罢,竟让朕先封赏自己最憎恨的小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7

主题

507

回帖

456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1 14: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张良答道:“启禀圣上,在下正是此意。您想,圣上用人历来唯才是用,封赏从不避亲疏,只论战功,所以,四方贤达之士皆愿意追随圣上,聚集于圣上麾下各显其能。若雍齿确实有功,理当封赏,无论圣上对他有何成见。圣上若是首先封赏了雍齿,就是告诉众臣,天子秉公办事,一视同仁,不计前嫌,即便是自己最厌恶之人,也可按功劳得到应有的封赏。如此一来,大臣们一定会安下心来,专心处理政务,不再议论纷纷,发泄不满言论”
   汉高帝刘邦听了,虽然极不情愿,但心里明白张良说得没错,封赏功臣是论功行赏,不能意气用事,按照自己的好恶与亲疏关系来衡量。沉默片刻,刘邦点头说道:“嗯,一视同仁,子房说得甚有道理。好罢,朕就依你说的办,先行封赏雍齿!”
   采纳了张良的提议,刘邦让萧何与御史府官员先议定雍齿的军功与封赏等级,数日后,刘邦在萧何陪同下,特意设宴招待雍齿及其余尚未封赏的大臣将领。刘邦与在座的文武大臣们饮酒叙话,回忆往事,好言安抚。雍齿自知当年为一己之私叛离刘邦铸成大错,皇上至今不肯原谅自己,心中愧悔,未抱任何领赏希望,只顾低头饮酒,默然无语。
   酒过三巡,汉高帝刘邦说道:“朕知道众位兄弟为大汉开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眼下正为封赏事宜焦躁不安,几乎疏于职守,朕对此甚为不悦,却也能够体谅各位的心情。目前,萧相国正与御史官逐个评功论赏,诸位稍安勿躁,朕今日不妨先宣布雍齿将军的封赏!”
   在座的众位大臣听皇上说要宣布对雍齿的封赏,顿时一怔,因为他们知道皇上历来憎恨雍齿当年见利忘义,背叛自己投靠魏国,欲杀了雍齿以泄愤,如今却首先封赏雍齿,大感意外,不禁屏住呼吸,静听对雍齿的封赏结果。
   少顷,刘邦见大殿里静了下来,遂宣布道:“雍齿自入关中归附朕以来,在平定三秦、进攻中原之战中表现不俗,屡立战功,经御史府商议评定,特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两千五百户,位列开国功臣榜第五十七位!”
   略一停顿,刘邦接着说道:“其余功臣的封赏不日将公布于众,朕还望诸位官员安于职守,勤勉理政,静待佳音,不得有误!”
   雍齿做梦也想不到汉高帝竟在众多大臣中先封赏了自己,而且位次如此靠前,位列功臣榜第五十七位,顿时惊讶得怔在当场说不出话来,幸亏相国萧何在旁高声说道:“雍齿将军,还不赶紧上前来向圣上谢恩领赏!”
   雍齿这才如大梦初醒,明白过来,忙离席而起,眼含热泪向刘邦叩首谢恩,口中连连说道:“雍齿感谢皇上恩典,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久之后,雍齿便携带家眷仆人离开长安,欢天喜地地赴封地什邡(今四川省德阳什邡市)上任去了。
   尚未得到封赏的文武大臣见汉高帝不计前嫌,连自己最痛恨的人都给予了封赏,既兴奋又感慨,遂放下心来,安于职守,封赏风波很快便平息了下来。
   为了让功臣们放心享用自己得到的封赏,汉高帝刘邦与他们一一剖符为证(181),信符一半交与功臣,另一半保存于皇宫文库中,符上刻着:“使以河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爱及苗裔。”意思是说,即使有一天黄河变得像一条带子那么窄,泰山只剩下磨刀石那么小,封地也将永远属于你们,传给你们的子孙后代——当然,这个“剖符为誓”只对那些世世代代忠于汉室,一心维护刘氏江山且谨守朝廷律令的人有效。
   在得到封赏的全部一百四十五位功臣中,仅有三人是汉高帝刘邦的亲属,刘邦的侄子德侯刘广、羹颉侯刘信、沛侯刘濞,仅列于功臣榜第一百二十七位、一百四十三位和一百四十五位。大汉开国之初,刘邦还有三位亲属被授予王号:刘邦的堂兄、战功卓著的汉军名将刘贾被封荆王,后来在平定英布叛乱中不幸战死;四弟刘交一直在刘邦身边默默出谋划策,为刘邦打下江山做出了卓越贡献,被封为楚王;刘邦的二哥刘仲先是被封为代王镇守北疆,后来大败于匈奴军队,丧师失地,刘邦愤怒之下毫不留情地削去其兄长的代王封号,贬为“合阳侯”,仅排在功臣榜第一百四十四位。由此足见汉高帝刘邦是一位开明公正、不徇私情的君主。
   刘邦称帝之后,楚霸王项羽的叔叔项伯带着家人归降了汉高帝刘邦,刘邦并未忘记当年在鸿门宴上于危急关头拔剑起舞保护自己的这位恩人,对项伯以礼相待,给予项伯以侯爵待遇,下旨封项伯为“射阳侯”,将美丽富庶的东阳县射阳湖以北地区(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封与项伯,排在功臣榜第一百四十位。与此同时,刘邦赐项伯刘姓,此后项伯便改名叫“刘缠”。
   感念于项伯对自己的救命之恩,不久之后,汉高帝诏令天下,赦免所有项氏家族成员,不予追究罪责,以安抚楚人民心。
   分封结束后,很多大臣对张良屡次谢辞皇上的重赏颇感遗憾和不解,认为张良太过谦卑和小心翼翼,无不为张良感到惋惜,有的大臣忍不住询问张良究竟是何缘故拒绝皇上的重赏?
   张良淡然答道:“当年秦灭韩国,我张良成为亡国之奴,一心只想着杀了秦始皇,推翻秦朝,光复韩国,报灭国之仇。承蒙圣上厚爱任我为军师,我张良才得以施展平生所学,凭口舌之利,为圣上出谋划策,辅佐圣上灭了秦朝,击败项羽,成就霸业。如今实现夙愿,大仇得报,又得以封侯,衣食无忧,我张良心愿足矣,并无遗憾,夫复何求?”
   张良这番发自内心的言谈和其清心寡欲的品格令众位大臣深为叹服,皆恭敬地向张良施礼说道:“胸有文韬武略,建立开国殊功,却清心淡泊如此,我等皆自愧不如留侯矣!”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179)留县,秦置,西汉开国功臣留侯张良的封地,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东南的微山湖湖区内,已湮灭。
   (180)御史,是专门监察官员的大臣,自秦朝起设立。
   (181)剖符,也叫"剖竹",用竹、木或铜制成,帝王封赏有功的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符上刻有文字,作为信守的约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