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3|回复: 0

长篇连载《汉初风云录》第三部第99回 汉高帝反击匈奴

[复制链接]

697

主题

507

回帖

456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67
发表于 2023-11-21 14: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九十九回:汉高帝纳谏修订朝廷礼仪
                刘邦命韩王抵御匈奴入侵
   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初秋,入住长安长乐宫之后,一向率性而不拘礼节的汉高帝刘邦认为秦朝施行的仪礼十分繁琐严苛,不愿受此约束,便下令全部取消。自沛县跟随刘邦起义的一帮同乡将领如樊哙、周勃、曹参、卢绾、夏侯婴等人,见刘邦废除了朝堂礼仪,没了约束,感觉甚是畅快,仍然按照在家乡的习惯称刘邦为“大哥”,刘邦听了倒是觉得十分亲切自然。
   然而,刘邦没有料到,这朝中礼仪一取消不打紧,全没了上下尊卑,尤其是那些来自沛县的将领进宫不用通报,个个走起路来大摇大摆,佩带着兵器在宫中随意行走,无人敢于阻拦。刘邦宴请文武大臣时,秩序更是乱作一团,将领们在宴席上无拘无束,原形毕露,大吃大喝,酗酒行乐,狂呼乱叫,争抢着给“大哥”刘邦敬酒,不醉不休。有的甚至喝醉了拔出剑来当堂比试武艺。宴会结束,不等皇帝刘邦先行离开,喝得醉醺醺的将军们便摇摇晃晃地招呼着自行散去,刘邦与身边的几位大臣们望着杯盘狼藉,杂乱无章的宴会大厅,连连摇头叹息,哭笑不得却也无可奈何。
   敢于直言的博士叔孙通对这一状况早就有所不满(182),见此情形终于按捺不住,便上前向刘邦进谏道:“启禀圣上,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叔孙通是薛县(今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官桥镇)人士,精通儒学,知识渊博,早年曾是秦始皇所任用的七十名博士之一,后来因为不满于秦朝酷政,便离开咸阳参加了项梁叔侄的反秦起义队伍。项梁战死后,叔孙通反对项羽独断专行、弑杀义帝的举动,不辞而别离开彭城投奔了刘邦。刘邦知道叔孙通是儒学大家,很有学问,便按照秦制拜叔孙通为博士,主管史事、典籍和礼仪方面的事宜。
   刘邦见是博士叔孙通有话要说,便抬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说道:“叔孙先生有话但讲无妨。”
   叔孙通施礼说道:“谢圣上。恕臣直言:朝堂无规矩,尊卑无序,天子何以立威?君王无礼仪,何以令大臣敬畏?我等儒生虽不懂军事,不能为圣上打江山,杀敌寇,却知礼数,懂法制,讲究教化,可辅佐圣上巩固江山,安定社稷!”
   刘邦听到这里,知道是叔孙通对朝廷的礼仪现状不满,于是问叔孙通道:“那先生打算如何改变这一局面?”
   叔孙通答道:“启奏圣上,为了树立圣上的崇高威望,维护朝廷秩序,君臣之间必须讲尊卑,知廉耻,守礼仪。望圣上恩准,让在下召集一些德高望重的儒生,制定一套完整的礼仪,让大臣将领们遵守礼法,约束言行,改变当前朝堂之上缺乏礼仪、无视尊卑的现状!”
   汉高帝刘邦听罢叔孙通的提议,深感建立朝廷礼仪确实十分必要,略一思索便颔首说道:“准奏。目前朝堂没有礼法确实不成体统,混乱不堪,但是,朕的这帮弟兄们只知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粗鲁莽撞,没有多少文化,制定礼仪时切记不可过于烦琐,应当简便易行,易于掌握,朝中文武大臣皆可学会做到。朕就委托叔孙先生主管此事,事成之后尽快施行!”
  “喏,谨遵圣意!”
   叔孙通见皇上痛快地采纳了自己的主张,十分高兴,于是,奉诏在鲁地召集了三十名精通礼法的儒生来到长安,和皇宫的博士、学者以及叔孙通的弟子共一百余人,一起研讨制定汉朝礼仪。
   也就在这年,北方匈奴军队对大汉边境地区日益频繁的袭扰引起了汉高帝刘邦的极大关注和忧虑。
   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之后,正是大秦军事实力最鼎盛的时期,这个时候,秦始皇开始谋划两件大事。一是征服南方的百越地区,二是反击北方匈奴入侵。以秦始皇的格性和做事风格,他绝不允许任何势力敢于蔑视他的威严,侵犯大秦王朝。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经过权衡,雄心勃勃的始皇帝嬴政首先派出五十万大军征伐南方百越地区(183),打算一举将这片广阔富饶的地区纳入大秦版图。
   然而,百越战役并不如秦始皇预料得那般顺利,秦军遭到百越军民的顽强抵抗,激战三年,秦军虽然付出了重大代价,却仍未能完全征服百越。面对南方百越族的抵抗和北方匈奴势力日益猖獗的进犯,秦始皇再次展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和手腕,倾举国之力再调集三十万大军,任大秦名将蒙恬为主将,向匈奴人发起强有力的反击。
   蒙恬率秦军屡次重创匈奴军队,夺取了匈奴人长期占据的富庶的河套地区,进而向北渡过黄河向匈奴人发起猛攻,在贺兰山(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和阴山(内蒙古中部)地区与匈奴军队展开激战。匈奴人最终不敌秦军的强大攻势,被迫从贺兰山和阴山一带向北后撤七百余里进入漠南地区,从此再不敢轻举妄动,大秦的北方边境终于得到了暂时的安宁。
   秦始皇嬴政意识到与匈奴的军事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将匈奴之患彻底消除,于是,命蒙恬在原来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所建长城的基础上修葺和新建长城,将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了西起临洮(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东至辽东碣石(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境内碣石山)的宏伟的万里长城,有效地抵御了匈奴骑兵对北方百姓的袭扰。
   秦始皇去世后,先后爆发了大规模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交战各方均无暇顾及北方边境的安全状况,及至大汉开国,长城以北匈奴部落的军事实力已经逐渐强大起来,对汉朝北部疆界构成了严重威胁。
   匈奴人早就觊觎于汉朝的广阔和富庶,经常依仗其凶悍而又灵活的骑兵部队,频频袭扰汉朝边境。有时候,猖獗的匈奴骑兵甚至南下一千余里直达洛阳附近,抢掠汉民的粮食、财物和妇女,待汉军赶来,匈奴人早就跑得无影无踪,百姓为此胆战心惊,惶恐不安。
   但是,汉朝开国不久,百废待兴,国力尚不强盛,无力大规模反击匈奴入侵,对匈奴人一再采取忍让策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匈奴人的嚣张气焰。为此,汉高帝刘邦一直耿耿于怀,打算积蓄力量,整饬军备,给予匈奴人一次狠狠打击,一劳永逸地解决北方匈奴之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7

主题

507

回帖

456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1 15: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九月这天,刘邦正在宫中批阅大臣们的奏折,相国萧何、都尉陈平进来禀报道:“启奏圣上,边境来报,近日北方匈奴军队屡屡犯我大汉疆界,大肆抢劫百姓的粮食财物,造成人员伤亡!”
   刘邦听了拍案而起,愤怒地说道:“这匈奴贼寇实在猖狂,不让他们吃点苦头绝不会有所收敛,看来我朝与匈奴这一战怕是要提前开战了!”
   刘邦一边说着,一边察看着宫中悬挂的大幅军事地图,问陈平道:“匈奴骑兵常从何处犯我边境?”
   陈平走上前来,手指地图说道:“禀圣上,匈奴人大多在代国的平城(今山西大同)一带越过长城入侵我朝边境。”
  “代国,平城......”刘邦凝视着地图沉吟片刻,头也不回地问萧何道:“萧相国,代国不是朕的兄长刘仲的封国吗?”
   萧何施礼答道:“正是圣上的二皇兄镇守代国!”
   刘邦将目光从地图上移开,在宫中来回踱了几步,不满地说道:“哼,没用的东西,竟然让匈奴人从眼皮子底下窜入我大汉境内。立刻传朕的旨意,命代王刘仲率部队向匈奴发起进攻,让他狠狠地打,务获全胜,扬我军威!”
   但是,汉高帝刘邦高估了自己的兄长代王刘仲的军事能力,刘仲生于丰邑,长于丰邑,自幼种田经商,哪里懂得战略战术,接到刘邦的诏令后,刘仲立刻亲率代国军队长驱直入进入匈奴境内,向一处匈奴军营发起进攻。
   谁知攻入这军营才发现竟是一座空城,刘仲得知这一消息,方知大事不妙,急忙下令撤兵,然而已经来不及了,只听见一阵号角响起,匈奴骑兵从四面八方呐喊着围了过来,向汉军发起进攻。经过一番激战,汉军大部被歼,代王刘仲在护卫军保护下,杀开一条血路,仅带领数百人侥幸逃出重围,退往洛阳。
   汉高帝刘邦听说代王刘仲被匈奴人打得大败而逃,丢了代国都城平城,几乎全军覆灭,不禁大怒,立刻下诏予以严斥,并削去二兄刘仲的代王封号,贬为“合阳侯”,令其迁往合阳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食邑不过千户,仅排在一百四十五位功臣榜之一百四十四位。
   首次出击匈奴不利,让汉高帝刘邦看到了匈奴人的强大实力,因为此时尚未做好军事准备,刘邦只好暂时放弃征伐匈奴的打算,着手调兵遣将,加强北方边境的防御。
   刘邦想到的第一个有能力领兵抗击匈奴人的将领就是韩王韩信,其实,刘邦之所以想到韩王信,还有另外一个顾虑。
   韩王信驻扎在封地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因境内有颍水而得名),此地位于中原腹地,西距洛阳不过二百八十里,北距军事重镇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仅二百里,南面四百里是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东面三百五十里即是帝王之都陈县(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交通便利,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正是为此,汉高帝刘邦考虑到韩王信一向勇猛善战,颇有军事才能,其军队训练有素,他若是产生背叛之心,占据中原交通要道拥兵自重,则对于大汉安定极为不利,这让本就对异姓王怀有戒心的刘邦愈想愈感到放心不下。
   除此以外,当年刘邦被项羽围困于荥阳面临绝境,刘邦手下爱将纪信、周苛先后为国壮烈捐躯,唯独韩王信为了活命临阵变节投降了项羽。后来韩王信虽然逃出来重新回到刘邦身边,刘邦也未予追究此事,但从此对韩王信却心存芥蒂,无法释然。
   于是,刘邦借抵御匈奴人入侵之机,下诏将韩王信的封地调换为太原以北地区,建都于平城以南六百里的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刘邦命韩王信行使代王职权,在代地驻军防备匈奴人入侵,同时撤销韩国建制,将原来的韩国设置为颍川郡。
   韩王信自然不愿离开有帝王之气、地处中原腹地的韩国故地,对汉高帝刘邦的这道诏令极为不满,认为这是皇上有意贬低自己,趁机削夺了自己的王号,不由得心生怨恨。但是韩王信不敢违抗皇命,只好忍着怒气率领军队离开韩国都城阳翟,向北迁移一千里来到晋阳。
   韩王信抵达晋阳之后不久,便上奏朝廷,称都城晋阳远离北部边境,不利于指挥作战,请求将都城移至晋阳北面五百里的马邑城(今山西省朔州市),当年秦军大将蒙恬驱走匈奴人,曾在此地建立马场,饲养放牧军马,因而得名“马邑”。因为马邑南依长城雁门关,地势较高,北面是山地,由马邑向北二百八十里便是匈奴人占领的代国都城平城,在此地驻军可依托山地和秦长城为屏障,居高临下监视匈奴人的动向,便于抵御匈奴军队入侵。
   汉高帝刘邦见韩王信主动提出将都城北移,靠近边境指挥作战,十分欣慰,当即准其所奏,韩王信遂率军驻扎于临近匈奴的马邑城,此时的韩王信认为靠前部署防御,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匈奴入侵,将匈奴军队阻挡于长城以北。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182)博士,战国时期设置的官职,帝王的顾问,掌管古今史事、典籍等。
  (183)百越,指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因部落种姓繁多,故称“百越”,即现在的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广大地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