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野村夫 于 2024-1-7 15:24 编辑
第一一九回:汉高帝观侄子刘濞有反相 刘邦预言成真吴王欲篡位(上)
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年初,刘邦的侄子、这年二十一岁的“沛侯”刘濞(222)来到蕲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行宫拜见汉高帝刘邦,领旨谢恩,然后前往吴国上任。 汉高帝刘邦多年未见到自己的侄子刘濞,这次相见,自然是十分亲切,便命刘濞走上前来叙话。然而,刘邦细细端详了刘濞的相貌之后,却不由得皱起眉头,心中不悦。 原来,刘邦发现刘濞虽然长得高大威猛,浓眉大眼,但是脸有横肉,目光阴鸷,眼神左顾右盼,游移不定,眉目之间似有反叛之相。 看了刘濞的相貌,汉高帝刘邦暗暗后悔未曾亲见刘濞便下诏任命其为吴王。但是皇帝金口玉言,尊贵无比,圣旨已下又不便马上收回,若是那样做有损于天子威严,于是,刘邦略做思考,故意对刘濞沉声说道:“刘濞,朕算出大汉开国五十年之内,长安东南方向有人叛乱。朕观察你生得似有反相,且吴国都城吴县又正是在长安东南方,朕揣测,那带头叛乱之人就是你刘濞罢?” 刘濞素有野心,但此时并未曾想过有朝一日要赶走皇上,篡位称帝,他见汉高帝刘邦又是自己的叔叔发出此问,以为皇上看透了自己,顿时吓得两腿发软,头上冒出冷汗,急忙跪下连连叩首说道:“禀报圣上,侄儿对皇室忠心耿耿,岂敢有半点谋反之心,请圣上明鉴!” “哼,谅你也不敢。”汉高帝刘邦站起身来,慢慢走下台阶,说道:“你起来罢!” 刘濞战战兢兢站立起来,惶恐不安,低着头不知如何是好。刘邦上前用手拍拍刘濞的肩膀,说道:“大侄子,你应当明白,大汉,乃是我刘氏的江山基业,你是皇室一员,理当竭尽全力维护我刘氏江山稳固平安,不可有半点忤逆之心,望你此去吴国安分守己,谨言慎行,好自为之!” 刘濞最是敬畏刘邦,深知刘邦最恨之人便是背叛者,听了自己的叔叔、汉高帝刘邦语重心长,耳提面命般的嘱咐,急忙跪在地上连连叩首说道:“侄儿谨记圣上教诲,定当忠于朝廷,尽心竭力维护刘姓江山万年永固,绝无二心!” 刘邦淡淡地说道:“好,朕已记下了你说的话,你退下罢!” 吴王刘濞站起身来,一直倒退至大殿门口,方敢转身离去,脊背上早已是汗流浃背。 汉高帝刘邦善用人才,阅人无数,果然有识察之明,他的预言和担忧后来竟不幸一言成谶。 汉文帝刘恒二年(公元前178年),吴王刘濞的长子刘贤在都城长安与汉文帝的太子刘启下棋争输赢,二人因走棋发生争执。刘贤不知礼让太子刘启,与其进行争吵。太子刘启哪里受过这般对待,一时火起,拿起铜制棋盘砸向刘贤的头部,不料因用力过猛,竟将刘贤砸得头骨破裂,当场气绝身亡。 汉文帝刘恒得知此事后,严厉责备太子刘启不知轻重,并没有深究重罚刘启,只是告诫刘启今后处事务须慎重,于是,刘恒便派人将刘贤的遗体装殓送回吴国都城吴县。 刘濞见到儿子刘贤的遗体,极为悲痛和怨恨,说道:“我儿既然死于长安,何必千里迢迢送回吴县?既然天下皆是刘姓土地,那就将他葬在长安罢!” 刘濞随即命人将刘贤的遗体马上送回长安,从此称病不再赴长安觐见皇上,暗暗发誓有朝一日要耀武扬威地进入长安,夺得帝位,出这口恶气。 汉文帝得知吴王刘濞称病拒绝来都城觐见天子,十分不满,一面下诏择地安葬刘贤,一面派人暗暗查访刘濞的病情。果然,很快传回消息,吴王刘濞并未患病,只是托词拒绝进都城觐见皇上。汉文帝听了大怒,立刻还以颜色,下令将居留在长安的吴国官员使者全部拘留问罪,并下诏严斥刘濞心怀叵测,对天子大不敬。 吴王刘濞接到汉文帝的斥责诏书,知道这虽然仅是皇上的责备之言,但是“大不敬”可是灭族之罪,刘濞担心朝廷会发兵进攻吴国,捉拿自己治罪,而凭吴国的一国之力,尚不足以与朝廷抗衡,思来想去,只能以弱示之,避免与朝廷大动干戈,于是,刘濞派出使臣按照朝廷例律,在秋季岁首向朝廷纳贡。 汉文帝见刘濞仍然没有亲自前来长安觐见,十分恼火,质问刘濞派来的使者道:“吴王谎称有恙,不来长安觐见,朕已经下诏斥责,如今只派你来长安进贡,吴王依然不来见朕,意欲何为?” 这位吴国使者倒是十分睿智,他见汉文帝动怒,忙施礼劝谏道:“启禀皇上,古人曾云:看到深渊之鱼并非吉祥之事,小不忍则乱大谋。吴王因为儿子意外去世,心中悲哀,日夜思念其子,假称有恙在身不愿见到皇上。被朝廷发觉后,吴王受到皇上斥责,害怕被皇上问罪被杀,惶恐不安,所以不敢进都城觐见皇上,就更加封闭自己,与朝廷关系紧张。在下斗胆请皇上不计前嫌,体谅吴王的苦衷和处境,宽恕吴王!” (未完待续) 注解: (222)刘濞(前215年-前154年) ,沛郡丰县(今江苏徐州市丰县)人,汉高帝刘邦之侄,其父为刘邦的二哥合阳侯刘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