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野村夫 于 2024-2-18 22:15 编辑
第一二四回:季布直言劝阻吕后击匈奴 名相萧何去世陈平任丞相(下)
精明的吕后在给冒顿单于的亲笔信中写道:“冒顿大王台鉴。您信中意思本宫已知悉,然而哀家早已年老色衰,牙齿脱落,走路不稳,还请大王放过哀家。大王身为一国之君,来信中言辞有失轻浮,这有损于您的尊严与威望,不利于汉匈两国友好交往,今后毋要再提。现送上王者乘坐的豪华马车、骏马以及美女、珠宝若干,请单于笑纳。若大王欲来中原,可乘此马车前来长安,尽情观赏我大汉江山秀丽风光,哀家自当出城三十里恭候大驾莅临。还望汉匈两国今后和平相处,互不进犯,造福于黎民百姓,则社稷幸甚,国家幸甚!汉吕雉敬呈。” 信中文字阴柔委婉却柔中带刚,不失泱泱大国文明礼仪之风范。 冒顿单于收到吕后的来信和马车、美女、珠宝,发现汉朝并未发怒用兵,不明其底细,遂又想起当年汉军在白登山展现的顽强战斗力,依然有所忌惮,未敢贸然对汉朝采取军事行动,从而避免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一场战争,换来一段和平安定时间。 而季布忠直敢谏,当面指责左丞相樊哙邀宠欺君,劝阻吕后出兵伐匈的大胆举动,震动朝廷,至今令人津津乐道。汉文帝时期,季布官至河东郡守(郡治在今山西省永济市),将山西黄河以东二十四县治理得井井有条,得到当地百姓的赞扬。此是后话不表。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也即汉太祖刘邦去世两年之后,相国萧何病危,汉惠帝刘盈闻讯后亲往相国府探视。临终前,萧何向汉惠帝举荐曹参继任汉朝丞相一职,同年七月,勤勉一生、忠厚睿智的一代名相、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萧何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终侯”。按照西汉的最高规格,萧何死后葬于长陵陵区的东侧,依然守望着自己的君主汉高帝刘邦。 作为汉朝法令制定的先行者,萧何晚年根据秦朝的法令为朝廷修订了律法九章,成为萧何为大汉做出的最后贡献。 宋代诗人徐钧在《萧何》一诗中夸赞道: “相国人夸佐沛公,收图运饷守关中。 不知用蜀为根本,此是兴王第一功。” 另一位宋代诗人马永卿则在他的诗作《萧何》中这样描写: “创业艰难尚尔为,太平奢侈可前知。 欲令后世无能过,可笑萧何尔许痴。” 曹参担任丞相后,继续奉行“萧规曹随”的做法,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扰民,不修政令,遵循萧何生前制定的各项法规处理政务,在各郡县选拔忠厚质朴、不会巧言令色、不擅搬弄文字的人士作为丞相府的官员,协助自己处理政务,保证了汉朝政治经济稳定发展。 汉惠帝(刘盈)六年(公元前189年),西汉开国第二功臣,智勇双全、战功卓著的名将、丞相曹参去世,谥号“懿侯”。汉惠帝下诏,按照丞相萧何的规格,将曹参葬于长陵东面,距离萧何墓不远。汉惠帝随即按照父皇刘邦生前的嘱托,颁旨任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辅助王陵处理政务。 同年,汉初最为勇猛的开国第一名将、军事统帅樊哙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谥为“武侯”,葬于封地舞阳县(今河南省漯河市马村乡郭庄村)。 明嘉靖年间,当地官员景仰樊哙的忠勇威武,为樊哙重修陵墓,竖立石碑,墓碑上镌刻着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当年为樊哙撰写的墓志铭:“煌煌将军,威盖不当,操盾千钧,拔主项堂,兴汉破楚,矫矫忠良,卒为丞相,帝室以康。”给予这位战功赫赫、对汉室忠心耿耿的西汉开国名将以高度评价。 然而,吕氏集团覆灭之后,樊哙的夫人即吕后的妹妹吕媭和嫡生儿子樊伉皆被痛恨吕氏家族的大臣抓捕处死,令人扼腕。 晚年的汉高帝刘邦果真把皇后吕雉看到骨子里,一切皆如他生前所忧所料,刘邦死后,皇太后吕雉独掌朝廷大权,皇帝刘盈成了摆设,但是,或许让汉高帝刘邦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位结发夫人吕雉却极具政治头脑。吕后执政时期,展现出她非凡的政治才华和治理能力,她刚毅果断,开明睿智,治国有方,实行黄老之术“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的国策,注重发展经济,减少刑罚,百姓富裕,天下安定,受到国人拥戴,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司马迁在《史记》里面特意将吕后的事迹记载于专门收录历代君王生平的《本纪》中,高度评价吕后“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234),对吕后的敬佩与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但与此同时,吕雉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排斥异己,不惜下狠手迫害刘氏家族成员,同时安排吕氏家族人员掌控朝廷各部门大权,实行吕氏家族统治,右丞相王陵因为反对吕雉封吕氏家族成员为王被罢免,吕后遂任命陈平为右丞相,任命自己的宠臣审食其为左丞相,并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开始封赏吕氏家族成员为诸侯王。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234)大意为:只在宫中发布政令,足不出户即可天下平定,少用刑罚,犯罪减少,百姓忙于农作,衣食丰足,人口增长,是贤达君主的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