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10|回复: 135

长篇历史小说连载《春秋恩仇记》084 申包胥赴秦求秦国救楚

  [复制链接]

54

主题

1003

回帖

3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16
发表于 2024-8-28 11: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12-21 13:40 编辑

                  22.jpg                                                                          
              第一回:吴楚开启战端结下宿仇
                   皋舟之战楚国遭受重挫

   春秋时期
   楚平王执政期间。
   这年是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自楚都郢城(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通往宋国的一条小路上,由远而近走来一人。 这人身高七尺,相貌英俊,眼神中透着智慧, 从他穿的衣服质地和腰间挎着的佩剑来看,应该出身于官宦富裕人家的公子。
   但是,此时的他却神情狼狈,须发凌乱,衣着不整,满面疲态,走起路来跌跌撞撞,衣衫上好像被树枝之类划破了几道口子。他一边匆匆赶路,还一边不时地频频回头张望,好像担心后面有什么人在追赶。
   这人,正是楚国太傅伍奢的二公子伍员。
   伍员为何如此慌慌张张,狼狈而逃?此事还须从头说起。
   话说周灵王在位期间,周王朝统治力日渐式微,天子威信日益低落,已经逐渐失去了对各诸侯国的约束力。各诸侯国为扩张土地,争夺资源,不惜大动干戈,兵戎相见,相互攻伐,强国攻打弱国,大国欺负小国,连年争战,处处烽烟,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楚共王(熊审)三十一年(公元前560年)秋天,楚共王去世 ,其长子熊昭继位,成为楚国的第二十四代君主,史称“楚康王”。
   吴兴王寿梦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在位二十五年间,引进中原文化,加强军队训练,使得吴国逐渐强盛起来,对楚国虎视眈眈,吴兴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寿梦去世,其长子诸樊继位,史称“吴顺王”。诸樊勇武好战,为扩大疆土,趁着楚国大丧,楚康王继位不久,局势尚不稳定之际,决定出兵攻打楚国。
   吴军北渡长江之后,向西面的楚都郢城进逼。楚康王闻讯后,立刻派大将养由基与令尹子庚(3)率楚军向东迎击吴国的军队。
   楚军行军一千四百里到达庸浦附近(今安徽省芜湖无为市),养由基下令军队暂时驻扎此地,同时派人向东打探军情。很快,探马来报,吴军已经距离此地不远。
   楚军主将养由基深谙用兵之道,他经过深思熟虑,心生一计,养由基对令尹子庚说道:“吴国认为我国为先王举丧期间,不愿开启战端,士气不高,必然放松戒备,长驱直入。我带领一支军队为先锋与吴军作战佯装败退,令尹大人在长江以北的庸浦一带(今安徽无为市南)设置伏兵,待我引诱吴军进入伏击圈之后,令尹大人带领楚军主力全力杀出,定可将吴军打得片甲不留!”
   令尹子庚听了养由基诱敌深入的计策,深以为然,遂率领楚军主力在庸浦一带设置了三处伏兵,专等吴军到来。
   养由基带领楚军先锋部队迎击吴军,战不多久,就引兵后退。吴军主将果然中计,认为楚军战斗力不强,没有斗志,遂下令吴军大举追击。养由基带着这支楚军一直退到事先部署好的伏击点,返身再战,且战且退,这时候,楚国令尹子庚看到吴军已经全部进入埋伏圈,立刻下令擂响战鼓,吹起号角,命全军出击。
等待已久的楚军斗志高昂,闻令立刻从三个方向杀出来冲向吴军,奋勇杀敌。吴军遭到突袭,猝不及防,溃败而逃,楚军乘胜追击,斩杀吴军无数,得胜而归。
   楚康王元年(公元前559年),楚王熊昭听说吴国不甘失败,向楚国北面的晋国求助,欲与晋国联合进攻楚国,十分愤怒,他考虑到楚军在庸浦之战中大胜吴军,士气高涨,决定派新任令尹、公子熊贞在棠邑地区(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出兵进攻吴国,再次给予吴国以沉重打击。
   但是,吴王诸樊见楚军乘胜而来,势在必得,便加强防御,拒不出战。楚国令尹熊贞见吴军城池坚固,防守严密,楚军久攻不下,于是放弃攻伐吴国,下令楚军退兵。
   楚国公子熊贞也是楚国一员名将,屡立战功,威名赫赫,他认为吴军在庸浦之战中大败于楚军,所以畏惧怯战,采取防守策略,不敢主动出击,便放松了警惕。
   不料,吴王诸樊早有部署,故意示弱,使楚军大意轻敌,放松了戒备,却在楚军返回的山区必经之路上暗暗设下了伏兵。当楚军经过狭窄的皋舟隘道(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附近)时,吴王诸樊看到楚军迤逦而行,毫无戒备,遂下令吴军突然出击,将楚军拦腰截断,随即发起围攻。
   因山道狭窄,楚军无法展开,前后不能相顾,顿时大乱,经过一番激战,楚军伤亡惨重,大败而逃。
   楚军主将熊贞返回郢都之后,一直郁郁寡欢,愧疚自责,不久便因病去世了。临终之前,熊贞已经意识到,吴国已经逐渐强大且野心勃勃,将来对楚国必定构成严重威胁,是一大隐患,便给楚康王留下遗言,要时刻注意吴国的动向,加固楚都郢城的防御,防备将来吴国进大举犯。谁能料到,五十余年之后,熊贞的预言竟一语成谶。
   皋舟之战惨败之后,楚康王痛定思痛,清醒地认识到,楚国一面攻略中原与晋国争霸,一面与迅速崛起的吴国作战,力不从心,处于劣势,无法长久支撑下去,于是决意与晋国签订“弭兵之盟”,结束战争状态,同时向吴国示好,停止与吴国的相互攻伐,专心整饬国政,选贤任能,发展国力,由此换来与吴国间十年的和平安定时间。但是,楚国与吴国的历史积怨并未消除,都在利用这段时间暗中积蓄力量。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1)春秋时期的楚国在今湖北、湖南、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一带。
  (2)吴国位于今苏皖两省的长江以南及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吴(今江苏省苏州市)
  (3)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掌管国家军政事务,相当于丞相。

                                                            注:版权所有,维权必究。保护知识产权,人人有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003

回帖

3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16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11: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9-23 15:24 编辑

            第二回:忠厚伍家遭到奸人陷害
                 伍员逃亡誓为父兄报仇
   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阴险狠毒的奸臣费无忌贼心不死,忧心忡忡,他担心太子建一旦掌握实权,必然会追究他的种种恶行,后果不妙,决意置太子建死地而后快。
   这天,费无忌想出一条“一石二鸟”的毒计,他向楚平王诬告太子,说道:“启禀大王,据臣的线人报告,太子对于大王命他守卫城父不满已久,与太师伍奢相互勾结,密谋联合齐、晋两国,在城父发动叛乱,率军进攻郢都!”
   楚平王信以为真,大怒,立刻召见太师伍奢,严加诘问。伍奢已经猜出这定是小人费无忌在背后挑唆,便劝谏楚平王道:“大王,太子一向忠厚宽和,孝敬知礼,从不逾越法规,怎么会忽然起了谋反之心?为臣担心有人心怀叵测,唯恐天下不乱,妄图从中牟利,大王切不可亲小人而疏骨肉,以免社稷动荡,于国家不利!”
   楚平王执迷不悟,非但不听劝谏,反而愈加怀疑伍奢与太子勾结,意图袒护太子,图谋不轨,于是下令把伍奢押入大牢,严加审问。
   费无忌火上浇油,对楚平王说道:“伍奢与太子一向关系密切,分明与太子已经结为死党,后患无穷,大王应该当机立断!”
   楚平王明白费无忌话里的意思,沉思片刻,召见前来郢都办理公务的太子侍卫司马奋扬,楚平王对司马奋扬说道:“寡人有确凿证据,太子建与太师伍奢勾结,密谋造反,欲篡夺王位,你即刻返回城父,伺机秘密除掉太子,不得有误,事成后寡人自有重赏!”
   司马奋扬听楚王让自己杀了太子,顿时愣在当场,他跟随太子多年,心里十分清楚,太子建为人忠厚善良,遵守礼法,绝不是怀有野心之人,一定是有人暗施挑拨离间之计,破坏了楚王父子关系。但是,司马奋扬知道自己不但人微言轻,而且如不服从王命,必定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假意接受了楚王的命令,告辞出了王宫。
   回到住处,司马奋扬紧张地思索了片刻,认为当下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太子建脱离险境,于是,他派自己的得力亲信骑快马星夜赶往城父,将这事告诉太子,通知太子立刻离开城父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暂时躲避。诸事安排妥当之后,司马奋扬这才坐上马车不慌不忙地赶往城父。
   太子建此时正在宫中读书,忽然,侍者进来禀报道:“侍卫长司马奋扬的信使有急事求见!”
   太子建听了有些诧异,司马奋扬在都城办完公务自然就会返回城父,为何要派信使送信?于是便传召信使来见。
   太子建接过司马奋扬的密信展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忙召身边近臣商议此事。大臣们提议道:“眼下情况紧急,城父不宜久留,北方的宋国一向与太子交好,不如先前往宋国都城商丘暂避一时,求得庇护,然后再从长计议!”
   太子建也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且商丘距离城父仅二百余里,遂带领家眷和大臣向北逃往宋国。
   楚平王听说太子建提前得知了消息,已经逃亡宋国,勃然大怒,立刻召来费无忌商议对策,费无忌趁机落井下石,对楚平王说道:“太子逃亡宋国,定是太师伍奢的同伙为其通风报信,实在可恶。伍奢有两个儿子,长子伍尚,次子伍员,皆颇有本事,这父子三人若不除掉,将来坐大成势,聚众谋反,必是楚国一大祸患,望大王早下决断!”
   楚王皱起眉问费无忌道:“寡人听说伍奢的这两个儿子都不在郢都,而是远在一千余里的封地椒邑(今安徽阜阳市阜南县)居住,如何能除掉他们?”
   费无忌答道:“这个容易,臣听说伍奢的这两个儿子极守孝道,可派人去牢中告诉伍奢,就说如果他肯写封信让他的两个儿子来郢城陪伴父亲,就赦免其罪,释放伍奢出狱,今后父子三人就居住在郢城,他们一旦进入郢城就由不得自己了!”
   楚平王听了点头说道:“嗯,少傅好主意,这二人见了伍奢的书信必定前来郢都,你即刻去为寡人办理此事,务须将其捉拿斩草除根!”
   费无忌派的亲信来到狱中,对伍奢说道:“费大人说了,你若写信将你的两个儿子召来郢都居留,可免你一死,不然怕是性命难保!”
   伍奢听使者如此一说,心中已经明白,这是费无忌的毒计,意在骗来自己的两个儿子,斩尽杀绝。伍奢岂能不知,自己即使拒绝写信,费无忌也会采用其他手段加害于儿子。
   伍奢意识到死期将临,不动声色,他对费无忌派来的人说道:“让老夫写封信不难,长子伍尚为人忠厚善良,我若召他,他一定会来看望我,但是,次子伍员却不一定肯来。此子为人刚烈勇武且颇有头脑,此时我让他来郢城见我,他必然怀疑,拒绝前来。”
   来人对伍奢说道:“这个无妨,你尽管按照费大人的吩咐写信,其他的事就不用你来费心了。”
   于是,伍奢在狱中提笔给儿子修书一封,信中写道:“我儿伍尚、伍员近来可好?为父近年来身体多病,精神不佳,常感孤独寂寞,甚是思念我儿,望汝等见信后前来郢都一聚,以解为父相思之苦!”
   费无忌看了伍奢给他的两个儿子写的亲笔信,心中暗喜,立刻派使者来到伍奢的封地椒邑,使者对伍尚和伍员说道:“太傅病情危重,还望你们兄弟二人尽快动身赴郢都看望太傅大人,若是去得迟了,只怕是见不到太傅生前最后一面了!”
   常言道:知子莫如父。果然如伍奢所言,长子伍尚看了父亲的来信,当即难过地流下泪来,即刻就要收拾行装启程前往郢城看望父亲。
   使者离开后,二弟伍员对兄长说道:“哥哥你冷静地想一想,数月之前我们还收到家父的来信,说他在郢都一切安好,不必挂念,如今父亲却忽然来信说他年迈多病,思念儿子,这分明是在暗示我们,情况有变。而且,送家书的不是父亲的仆人,却是王宫使者,而且带着一队全副武装的楚军士兵前来,这就愈发地让人怀疑其中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之前父亲曾提到过,那个少师费无忌是个嫉贤妒能、心肠歹毒的小人,为讨好楚王坐上宰相的位置,无所不用其极,我担心是楚王和费无忌以父亲作为人质,将我们骗到都城,然后将我们父子三人一起除掉!”
   伍尚善良温厚,他对伍员说道:“不管怎样,来信确是父亲的笔迹,他老人家信中说体弱多病,倍感孤独,思念儿子,若果真如此,我怎能不管不顾,让他老人家一人在都城经受孤独病痛之苦?无论如何我也要去郢城看看,以解心中疑虑。”
   伍员对兄长伍尚说道:“大哥也知道这很有可能是个圈套,其中暗藏凶险,若是不明情况就贸然前往都城,不但对父亲毫无帮助,反而可能再多搭上两条性命。假如我们为了尽孝道,不顾危险前往郢城,与父亲死在一起,今后又如何为父亲报仇雪恨,洗清冤尘?若是我们两人都不去郢城,父亲反而能保住性命。我们不如投奔他国,先了解情况,万一父亲遭奸人陷害,我们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杀了仇人为父亲洗雪怨仇!”
   伍尚平静地对伍员说道:“我岂能不知前往郢都凶险万分,即便去了也无法保全父亲的性命。但是,这里有父亲的亲笔信,又有王宫派来的使者,我们若是不尽孝道,拒不前往都城看望父亲,今后又不能为父亲报仇雪恨,到头来岂不被天下人所耻笑?”
   伍员听兄长说出此话,便问伍尚:“兄长这话的意思是?”
   伍尚答道:“我已有两全之策,兄弟你立刻出走,莫再迟疑,我一人赴郢城看望父亲。只要你安然无事,今后若有机会,务要杀了仇人,为父兄报仇雪恨,洗雪我们伍家的冤仇,为兄死而无憾!”
   伍员听了,见兄长坚持要去郢都,知道无法勉强,只好同意了伍尚的办法,兄弟二人挥泪告别。
   伍尚仗剑快步走出府邸,以吸引周围士兵的注意,伍员则带着一队家丁,手持利刃和弓箭从后门出逃。
   来使发现伍员逃走,欲带领士兵追赶,伍员挽弓搭箭对准使者,厉声喝道:“挡我者,死!我倒要看看谁敢上前找死?”
   使者畏惧不敢继续追赶,伍员随即带着家丁走小路逃往宋国,伍尚见兄弟逃脱,遂将佩剑掷于地上,束手就擒,士兵一拥而上,为伍尚戴上刑具押往郢都。
   伍尚与父亲伍奢狱中相见,伍奢心里明白长子是甘愿前来郢城陪自己赴死,不禁老泪纵横,他对伍尚说道:“你明知此地凶险,何苦前来?实乃迂腐之至,这让为父情何以堪矣!”
   伍尚告诉父亲,兄弟伍员已经逃走,不必担心,伍奢深知自己的这个二子一向刚烈勇武,嫉恶如仇,且饱读兵书,素有大志,自己若是有个三长两短,伍员绝不会善罢甘休,想到这里,伍奢不禁扼腕叹息道:“唉,如今宫中奸佞之人作乱,蛊惑君主,危害社稷,楚国怕是从此以后要苦于战乱了!”
   楚平王见伍奢的长子伍尚被押到郢城,次子伍员脱逃,甚是遗憾,便派出一支军队在通往宋国的道路上追杀伍员,并在各地关口张贴带有伍员画像的告示,宣布:凡提供线索协助官府捉拿到伍员者,赏米粮五万石,享大夫爵位,这便出现了故事开头伍员仓皇出逃那一幕。
   不久,楚平王即下诏,将太师伍奢与其长子伍尚处死,可怜一代忠义之士被小人所害,含冤而死。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003

回帖

3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16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16: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9-23 15:24 编辑

             第三回:伍员获食物以千金答谢
                  过昭关伍子胥一夜白头(上)
   再说伍员在逃往宋国的途中,为了躲避追杀,白天躲藏在草丛树林中,晚上出来赶路,不久身上所带钱财用尽,饮食没了保障,伍员只好解散了跟随自己的家丁,让他们各自返回家乡,自己一人继续赶路。
   一路上,伍员饥寒交迫,患了重病,却不敢歇息停留,只得咬紧牙关,强打精神,拖着病躯,等到夜间无人时,敲开农户家的门,要一点饮食充饥,就匆匆离开继续赶路。
   这天傍晚,伍员走到一条小溪边,只见清澈的溪水淙淙地流入不远处的一个深潭里,那潭水深不可测,相传潭底有一暗洞通往东海,是以溪水虽长年流入潭中,但是那潭水却从不溢出。   
   伍员此刻早已是饥肠辘辘,疲惫不堪,脚下如同灌了铅一般再也不想行走半步,便坐在一块大石上喘息。   
   伍员左右观望,发现溪水边有一位姑娘正在溪水里浣洗衣裳,他走上前去,看到姑娘身边的竹篓里放着盛饭食的瓦罐,罐上还覆盖着厚厚的麻布垫,也顾不得矜持,便开口说道:“姑娘,在下打扰了。”   
   那姑娘转过头来,用她那双如溪水般清澈而俏美的眼睛上下仔细打量了伍员一眼,问道:“敢问这位公子有何事?”   
   伍员略一迟疑答道:“在下因早起赶路,至今未曾进食,实在饥饿难耐,不揣冒昧乞请姑娘赏口饭吃,在下不胜感激!”   
   那姑娘听了,便从竹篓中捧出那个盛饭的瓦罐,掀起麻布,打开罐盖,然后把瓦罐递给伍员,伍员接过瓦罐,见罐内是米饭、咸菜和一把木勺,饭还温热,便不再客气,端起瓦罐大口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功夫,瓦罐里的米饭便被伍员吃了个底朝天。
   伍员顿时感到身上有了力气,不好意思地向姑娘施礼说道:“多谢姑娘赐饭!”
   姑娘说:“一点米饭而已,公子何须言谢?”   
   吃完姑娘赠的饭食,伍员便要告辞离去,然而,他此时却做了一件极其错误的事情。伍员因为感谢姑娘相助,便对这位姑娘说道:“实不相瞒,在下是太师伍奢的儿子,因被小人诬陷谋反,遭王宫派军队追杀,不得已逃亡他国。还望姑娘不要告诉别人我曾路过此地。”   
   姑娘听了垂首沉默片刻,轻叹一声,对伍员说道:“伍公子其实大可不必告诉我这些,既然告诉了我实情,就不该嘱咐我为你保密,你这分明是不相信我啊!”   
   伍员忙说道:“哪里,在下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为了安全起见,所以才……”   姑娘面色冷峻地抬手打断了伍员的话,说道:“伍公子不用说了,你的意思我已明白。”   
   姑娘说着,紧走几步来到潭边,转过身来对伍员说道:“其实,我一见到你就已然猜出你是何人,也从未曾想过要把此事说与他人,既然伍公子担心我会泄露你的行踪,姑娘我便以死明志,让你放心,望伍公子好自为之!”   
   说完,这姑娘便纵身一跃,投入深潭,伍员见状大惊失色,急忙跨步上前欲拦住姑娘,哪里还来得及,等他三步并作两步到了潭边,姑娘已经没了踪影,只在水面上留下了一圈涟漪。   
   伍员见浣衣女子为了自己方才的那番话竟舍生取义,牺牲了性命,伤感悔恨不已,眼中流下两行热泪,仰天感慨道:“伍员啊伍员,你真是愚蠢至极,想不到我楚国竟有如此忠义刚烈的女子,我伍员铭刻在心,终生不忘!”   
   说完,伍员咬破手指,眼含热泪在潭边一块巨石上写下血书:“尔浣纱,吾行乞;吾腹饱,尔身溺。来日尚存,定千金报答!”写完,伍员挥泪而去。    
   十五年之后,伍员报了大仇,官至吴国大夫,并未忘记当年那位舍生取义的浣衣姑娘,便乘坐马车再次来到姑娘投水的潭边,兑现自己的诺言。然而时光荏苒,又是连年战乱杀伐,已无从得知姑娘的家人何在,于是,伍员便把随身携带的千斤金钱投入姑娘殒身的深潭中,以示感恩与祭奠。这便成为以后“千金小姐”称谓的由来。
   话说伍员历尽千辛万苦,风尘仆仆地赶到宋国都城商丘,终于见到了太子建,二人谈起楚平王的轻信谗言、费无忌的奸佞恶毒和伍员的父亲伍奢与长子伍尚被害的经过,不禁激愤感慨万分。二人经过商议,决定联合宋国和晋国,共同对付楚国,除掉奸臣费无忌。
   不料,伍员与太子建在宋国安顿不久,宋国便因为君臣失和发生了“华氏之乱”,宋国国君宋元公派兵镇压势力强大的华氏家族,两者之间随即爆发了一场战争。后来,宋元公联合晋、齐、曹、卫等国的军队大败华氏家族,华氏不甘失败,便到楚国搬来救兵进入宋国为自己助战,宋元公自忖敌不过楚军,便答应与华氏家族罢战言和。
   伍员与太子建看到楚军兵临宋国都城商丘,担心自己的行踪暴露被楚军捕杀,便趁局势混乱逃出宋国,前往西面四百余里的郑国都城郑邑。
   郑国国君郑定公十分仗义,见楚国公子为了避难来到本国,以礼相待,对太子建的遭遇十分同情,妥善安置太子建与伍员等人。伍员与太子建看到宋国已经无法利用,而郑国弱小,无力帮助自己实现报仇雪恨的目标,决定前往实力强大的晋国,求得晋顷公的支持。
   太子建先派出使者到达晋国都城绛城(今山西省运城市绛县)面见晋顷公,向晋顷公请求,借助于晋国的力量,返回楚国夺取王位,事成后定当重谢。   
   郑国处于楚国与晋国这两个大国之间,为了生存,一方面加强军备,另一方面采取外交手段与晋楚两国搞好关系。因为郑国军队有较强的战斗力,且与秦楚两个大国结好,所以晋国一直未能征服这个中原小国。但是,却从未放弃占据郑国的打算。   
   精明的晋顷公得知太子建与伍员目前就居住在郑国都城郑邑,便趁机提出,晋国可以帮助太子建登上楚国的王位,条件是太子暂时留在郑国做内应,制造内乱,传递情报,协助晋国灭掉郑国,事成之后,晋国将郑国的土地封与太子建。太子建感觉这个条件十分优厚,不用花费多大气力便可得到郑国的地盘,便一口答应下来。
   伍员反对太子建这种恩将仇报的做法,他对太子建说道:“郑定公仁义大度,明知我们被楚国追杀,不但收留我们,还以礼相待,照顾得十分周道得体,我们不知报恩,反而要协助他国消灭郑国,如此忘恩负义之举若是传扬开去,岂不令世人耻笑?”
   但是,太子建没有听从伍员的劝告,他对伍员说道:“伍公子此言差矣。如今天下纷争,相互杀伐,哪个不是为了利益?我们兵不血刃,唾手可得郑国的大片土地,这是天赐良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晋国与楚国多年来一直在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若是我们协助晋国灭了郑国,消除了晋国的心腹之患,晋国也必然会援助我们夺取楚国大权,何乐而不为?我岂能轻易放过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  
   (未完待续)                        

          1324032792220_IMAG124954220430312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003

回帖

3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1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9-23 15:58 编辑

         第四回:伍子胥逃脱追杀投吴
              鸡父之战楚军受重挫(下)

   鸡父之战的失败是对楚国的一次沉重打击,吴国占据了鸡父,有了进可攻退可守的重要战略据点,处于有力的战略地位,同时,此战使得楚军领略到吴军的强大战斗力,从此便采取消极防御策略,很少主动出击与吴军交战,在吴楚之战中逐渐陷入被动。
   吴王僚九年(公元前518年),吴楚边境因为两国边民为了争采桑叶在两国交界的楚国卑梁(今安徽省滁州天长市西北)发生了纠纷,双方互不想让,迅速扩大为军事冲突,两国边境的守军也投入战斗,楚国军队越过边界,赶走吴国的居民,攻占了吴国的边境小城。
   吴王僚接到边境急报,大怒,立刻命将军公子光率吴军向楚国发起反击。公子光勇猛善战,率军进入楚国境内,先攻下楚国的居巢城(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继而乘胜挥师北上四百余里,再攻取楚国重镇钟离城(今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临淮镇),得胜班师,楚军畏惧于吴军的战斗力,不敢追击,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吴军撤军。
   恰逢此时,楚平王的夫人、太子建的生母因为儿子熊建被糊涂的楚平王迫害逃亡,最终死于郑国而悲痛愤恨不已,一怒之下,便从楚都郢城来到了居巢暂住,后来,太子健的母亲得知自己的亲孙子熊胜就住在吴国都城姑苏,喜出望外,忙命人收拾行装,随公子光来到了吴国,与分别多年的孙儿熊胜相聚。
驻扎在薳澨的楚国司马薳越听闻楚王夫人竟随吴军去往吴国,大吃一惊,急忙派出一支军队追赶,及至赶到居巢,发现此地有吴军把守,楚军不得继续前行,只好作罢返回。
   司马薳越自知鸡父之战大败于吴军,丧师失地已是大罪,如今楚王夫人出走吴国,自己没有追回,无颜再见楚王,便欲自裁,众将劝说道:“您是楚国司马,何须自寻短见?可立刻率楚军进攻吴国,击败吴军,将功折罪!”
   司马薳越叹口气说道:“我军新败,士气不振,将士无心再战,此时与吴军交战毫无胜算可言,如今没有保护好楚王夫人是死,再次战败也是死,还要徒然牺牲无数士兵的性命,实在得不偿失,我不如自行了断,向大王谢罪罢!”说完,司马薳越屏退众人,在室内自缢而亡。
   三十余年之后,看到楚国形势平稳,太子健之子熊胜便自吴国回到了楚国,楚平王之孙楚惠王对熊胜的遭遇深表同情,便将其封在白地(今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人称“白公胜”。
   熊胜喜武好勇,礼贤下士,体恤民情,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熊胜时刻不忘自己的父亲太子建被郑国的郑定公所杀之仇,回到楚国之后,他几次向楚国令尹子西提出,愿带领一支军队进攻郑国为父报仇,但均被子西婉拒。
   楚国与郑国交好,令尹子西自然不愿与郑国为敌,为了熊胜报杀父之仇出兵攻打郑国。令尹子西假意对熊胜说道:“公子急于报杀父之仇,这种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现在时机未到,还须耐心等待。时机成熟后,定让你率军征伐郑国报杀父之仇!”
   然而时隔不久,晋国与郑国发生军事冲突,郑国此时已经逐渐衰弱,无力抵御晋军入侵,郑国国君郑声公急忙派使者向楚国求援,楚国令尹子西听说郑国遭到晋国入侵,立刻亲率楚军支援郑国。
   熊胜终于明白令尹子西是在敷衍自己,从他对待郑国的态度上就可看出,子西绝不可能让自己带兵讨伐郑国,因此,熊胜对楚国执政的王室成员怀恨在心,发誓有一天要登上王位,掌握大权,报仇雪恨,自此之后,熊胜便暗暗准备,扩充军队,储备军粮,打造兵器,等待时机。
   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9年),吴军出兵袭击熊胜的封地西面三百余里的慎邑(今安徽省阜阳市颖上县北),熊胜闻讯立刻率领当地军队前往慎邑迎敌,击退了吴军,缴获了大批战利品,得胜而归。
   熊胜感到报仇的时机终于到来,心生一计,便向楚惠王提议道:“启禀大王,我军这次大胜吴军,宣扬了我国威军威,请允准末将带领凯旋之师进入郢都,向大王和朝廷展示楚军军容,向大王进献战利品!”
   楚惠王见熊胜打败了吴军,还要向自己进献战利品,十分高兴,对自己的这个兄弟深信不疑,当即下诏,允准熊胜率军队全副武装进入郢都。
   其实公子熊胜早有预谋,做了精心准备,他带领军队进入郢城后,立刻发动了宫廷政变,率军队攻入王宫,劫持了楚惠王,杀了楚惠王的三个儿子令尹子西、司马子期和王子子闾,遂宣布自立为楚王。
   然而熊胜称王之后,认为大功告成,过于轻视了王室潜在的抵抗势力,没有采取戒备防范措施,亲和王室成员和朝中大臣,安抚都城的百姓以争取民心,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结果时隔不久,王室成员子高等人迅速集结外地军队向郢都发起进攻。
   熊胜下令自己的军队展开反击,经过短时间激战,熊胜的部队不敌子高的楚军,熊胜只好仓皇弃城而逃。子高带领楚军紧追不舍,追到郢都郊区将熊胜包围起来,熊胜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长叹一声说道:“天不佑我,如之奈何?我死不瞑目矣!”说罢便在树上自缢而亡。
   熊胜虽有野心,却不善治国,为报杀父之仇发动政变不得人心,称王不足一个月,便以彻底失败而死于非命,囚禁在宫中的楚惠王被子高救出,重新称王执掌楚国大权。此是后话,在此不细述。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003

回帖

3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16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16: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9-23 15:46 编辑

          第四回:伍子胥逃脱追杀投吴
               鸡父之战楚军受重挫(上)

   数日后,伍子胥与太子建之子熊胜来到长江之畔,遥望江面,但见江水浩荡,滚滚东流,水天茫茫,浩阔无际,江面上却不见一条船只。   
   正在焦急万分之时,伍子胥发现江边芦苇丛中划出一艘小船,不禁喜出望外,划船的老翁见伍子胥朝这边张望,便在船上高声问道:“二位可是要过江?”   
   伍子胥忙抱拳施礼说道:“在下欲前往姑苏看望友人,老伯可愿载我二人过江?”
   船翁将小船划到岸边,说道:“举手之劳,有何不可?请二位上船!”   
   伍子胥连声道谢,与熊胜上了小船,船翁说了声:“二位坐稳,走也!”便双手紧握橹柄,用力摇将起来。   
   小船在江水中颠簸着,迅速破浪前行,大约一柱香的功夫,小船便到了长江南岸,船翁先上岸将船系好,然后让伍子胥二人下了船。   
   伍子胥到了岸上,这才感觉腹中空空,又饥又渴。船翁从船舱里取来酒食,与伍子胥对饮叙谈,伍子胥问道:“多谢老翁相助,但不知老人家尊姓大名?”   
   船翁抚着胡须,笑答道:“姓名何用?老夫一生浪迹于大江南北,迎来送往无数,从未留下过姓名!”
   伍子胥与熊胜吃罢酒食,因为还要急着赶路,便向船翁拜谢辞行,船翁摆手说道:“公子不必言谢,还望一路顺风!”   
   伍子胥走了几步,感到自己乘船用饭不曾花费一点钱财,十分过意不去,又转身走到小船跟前,从腰间解下祖传的七星宝剑,对船翁说道:“承蒙老伯相助,让我脱离了险境,我囊中羞涩,身无长物,仅此随身宝剑一柄,就送与老伯,聊表谢意!”   
   船翁看也不看宝剑便用双手推给伍子胥,正色说道:“我知道你是怀有深仇大恨的楚国太师伍奢之子伍员,我出手相助,只因你是忠良大义之人,希望你早日实现夙愿,除掉奸臣,报仇雪恨,并不图你酬谢报答。那昭关城门告示上写着:凡是协助王宫捉拿到伍员者,赏粮米五万石,赐大夫爵位,我都不放在眼里,岂能接受你的谢礼?也罢,自此一别,你我永不复相见矣!”
   说罢,船翁摇着小船潇洒而去,远远地传来楚国歌谣:“奸臣误国兮,得而诛之;公子复仇兮,路途漫漫;今日君去兮,不复相见......”
   此时,落日的余晖映照得江水变成一片红色,蔚为辉煌壮观,伍子胥双手捧着宝剑,心潮起伏,感慨不已,伫立江边良久,目送小船渐渐消失在水天相连之处......
   吴王僚六年(公元前521年),伍子胥终于来到了吴国都城姑苏。此时的吴国,王室内部关系错综复杂,表面看上去平静无事,实则暗流涌动,正酝酿着一场权力之争。
   此事说来话长,简单道来。吴国第十九代君主也是吴国第一个称王的君主是吴兴王姬乘 (字寿梦),吴兴王是个开明的君主,他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诸樊、余祭、夷昧、季扎,其中,四子季札贤德仁义,温厚持重,最受吴兴王姬乘宠爱。
   到了晚年,吴兴王留下遗言,由四子季札继位称王,但是,季札为人淡泊,品行高洁,与世无争,无意继位称王,坚辞不受。王室成员一再催促他按照父王的愿望继位称王,季札见无法推脱,干脆逃出王宫躲了起来,再不回宫。为了做到公平合理,吴兴王姬乘临终前决定,先由长子诸樊继位,然后兄终弟及,四个儿子依次称王,一直轮到四子季札为止,然后设立太子继位称王,但是,究竟从兄弟四人中谁的公子开始立太子继位,吴兴王没有说,这就为王位继承埋下了隐患。
   季扎是吴兴王的四个儿子中最为聪慧贤德之人,这也正是吴兴王最初打算让四子季扎继承王位的原因。但是,无欲无求的季扎对权力不感兴趣,他早已看出王室内部绝非如表面那样静如止水,而是暗流汹涌,有人为取得王位会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掀起狂风巨浪,引起社稷动荡,所以,季扎不愿加入王位继承人的行列,参与兄弟之间的勾心斗角,他甘心情愿将王位让与兄长,自己图个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平静安逸。
   吴王夷昧四年(公元前527)春,第三子夷昧去世后,王位本应该传给四弟季札,但是季扎不改初衷,拒绝继位称王。无奈之下,王室人员经过商议,便拥立吴王夷昧的儿子吴僚继位成为吴王,人称“吴王僚”。吴王僚称王之后,任命自己的堂兄、大伯父诸樊之子姬光为将军,执掌兵权,人称“公子光”。吴国王室内部的王位之争由此开始。
   公子光虽然接受了吴国将军之职,却对王位传承的办法极为不满,他认为,既然自己的四叔季札拒绝称王,按照祖父吴兴王的遗嘱,就应该从祖父的长子即父亲诸樊开始,依次由孙辈继位称王,不应该让三叔夷昧的儿子姬僚首先继承王位。
   因此,姬光由此开始对自己的叔兄弟吴王僚怀恨在心,欲寻找机会报复,夺取王位。
伍子胥到了吴国之后,了解到吴国王位之争的情况,经过一番考虑,没有贸然去觐见吴王僚,而是首先去拜见了将军公子光。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003

回帖

3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16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1: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9-23 16:46 编辑

         第四回:伍子胥逃脱追杀投吴
              鸡父之战楚军受重挫(中)


   公子光对伍子胥早有耳闻,知道伍子胥精通兵法,有勇有谋,他见伍子胥远道而来投奔吴国,便以礼相待,设宴款待伍子胥。因为二人都喜爱军事,熟读兵法,因而谈得十分投机,伍子胥通过公子光的引荐见到了吴王僚,但是伍子胥既无战功,又无名气,吴王僚对来自楚国的伍子胥并不重视,便让伍子胥在宫中做了一名谋士。
   其实,吴王僚也是一位勇武而富有雄心的吴国君主,一心与楚国争个高下。吴王僚八年(公元前519年)七月,因为淮河中下流域为楚国占据,阻碍了吴国向北扩张,吴王僚与将军公子光率吴军进攻楚国控制的战略要地州来邑(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于是吴楚之战再起。
   楚平王得知吴军进犯州来,立刻任命司马薳越为主将,令尹阳匄督军,统领楚国与周边附属小国的军队组成联军前往州来增援。吴王僚见楚国联军兵力占优,不宜迎战,便主动放弃进攻州来,将部队移至钟离(安徽省淮南市凤阳县板桥镇)一带隐蔽起来,寻找战机。
   不料,楚国督军令尹阳匄出征之前就已经身患重病,此时因鞍马劳顿加重了病情,竟病死于军中。楚军失去主帅,军心动摇,主将司马薳越无心恋战,见吴军已经撤军,遂率楚军向西撤退三百余里到达鸡父城(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东南),打算休整部队,再作计议。
   鸡父城位于大别山西北麓,为楚国东北部重镇,楚国控制着鸡父,对吴国作战则进可攻,退可守,且这一带有诸多附属小国,可作为缓冲保护楚国的势力范围。吴国若占据鸡父,则可驱逐这一带的亲楚势力或控制周围的诸侯小国,扩大吴国的势力范围。更为重要的是,由鸡父进入大别山区,距西南方向的楚都郢城仅一千里,可对郢都构成威胁。
   吴国将军公子光得知楚国令尹阳匄病亡于军中,楚军不战而退,认为这是击败楚军的良机,便对吴王僚说道:“楚国虽然兵力占优,但是各诸侯国皆为小国,战斗力不强,只不过是因为惧怕楚国,迫不得已前来助战。目前楚国令尹阳匄突然病死军中,楚军士气涣散,政令不一,无法协调一致,共同对敌,我军正可趁楚军后撤立足未稳之际,发起追击,定可大败楚军!”
   吴王僚略一思忖,感觉可行,便采纳了公子光的提议,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然后下令吴军迅速向鸡父城进军。
   吴军到达鸡父的第二天,正赶上这天是“晦日”,按照传统习俗,“晦日”不宜征战,守卫鸡父城的楚军以为吴军也会遵循传统,不会趁“晦日”发动进攻,便放松了戒备。
   哪知这正是吴王僚与公子光的计谋,借助于“晦日”不兴作战,楚军麻痹大意的时机,命吴军全军出动,出其不意向鸡父发起进攻。
   按照事先部署,吴军先以部分兵力攻击弱小的诸侯国军队,趁诸侯军队溃败混乱之际,再集中兵力向楚军主力发起进攻。
   楚军主将司马薳越见吴军竟然在用兵忌日突然发起进攻,大吃一惊,仓猝迎战,命楚军在后,各诸侯国军队列为前阵迎战吴军。
   吴王僚见楚军如此排兵布阵,正中下怀,亲率中军督战,命公子光率右军,公子掩余率左军埋伏在中军两侧,等待时机。
   战斗开始,吴王僚一声令下,三千囚徒组成的先锋队率先发起进攻,攻打楚军列于前阵的诸侯军队。双方交战不久,未受过军事训练的吴国刑徒即溃散败退,楚国诸侯军队以为吴军没有什么战斗力,立刻发起追击,纷纷捕捉吴军刑徒士兵领赏,不知不觉进入了吴军预设的伏击圈内。
   吴王僚见时机已到,下令三军突然从三面出击,围歼诸侯国的军队,诸侯军队顿时惊慌失措,失去斗志,胡国与沈国君主在混战中被吴军所杀,诸侯军士兵见国君战死,纷纷放弃抵抗,跪地投降。
   这时,吴军将士按照吴王僚的事先安排,并不抓捕战俘,而是对诸侯军降兵高喊道:“尔等国君已被杀死,今日不杀尔等,赶快逃命回家去吧!”
   投降的诸侯国士兵听见吴军说不杀俘虏,放他们回去,纷纷向楚军阵营狂奔,口中喊着:“我们的国君已死,吴军不杀俘虏,赶紧逃命啊!”
   尚未出击的诸侯军队士兵见此情形,军心大乱,无心再战,立刻向后退却。吴王僚抓住战机,命擂响战鼓,吹起冲锋号角,下令吴军紧随狂奔而逃的诸侯国士兵之后,呐喊着奋力追杀,诸侯士兵见吴军在背后掩杀,顿时魂飞魄散,霎间不战而溃,一起涌向在后面列阵的楚军。
   楚军主将司马薳越起初见诸侯国军队杀退吴军第一波进攻,以为吴军软弱无能,不是楚军对手,正得意间,却见诸侯军队士兵丢盔弃甲,漫山遍野狼狈而来,后面的吴国军队紧随其后勇猛掩杀,楚军主力阵型瞬间被冲散,失去战斗力。
   司马薳越见了不禁大惊失色,他哪里见过这种阵势,不知所措,他见已经无法组织楚军抵挡吴军进攻,急忙下令楚军撤退,吴军乘胜追击,斩杀楚军士兵无数,一举攻克鸡父,继而挥师东进,攻占了军事重镇州来邑,司马薳越只好收集残部退往鸡父东北方向五百里的薳澨(yuǎn shì今河南省上蔡市境内)驻扎,休整队伍,部署防御。
   (未完待续)  
             b19fee850ce23116f0eaffcea41f4f1c_dcda-iatixpk541365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237

回帖

35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11
发表于 2024-8-31 23: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不错,伍子胥与孙武子,点赞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88

回帖

151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512
发表于 2024-9-2 12: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不错,伍子胥与孙武子,夫差与勾践,点赞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003

回帖

3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16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8: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9-23 16:04 编辑

          第五回:伍子胥穹隆山邂逅孙武
                专诸鱼腹藏剑刺杀吴王(上)

   再说吴国在鸡父之战与“桑叶战争”中大胜楚军,在吴国做谋士的伍子胥认为吴军两战皆捷,斗志正盛,而楚军新败,士气低落,惧怕吴军,此时正是向楚国大举进攻的良好时机,便向吴王僚提议道:“启奏大王,目前我军士气高昂,而楚军连吃败仗,斗志低落,应该抓住这一战机,乘胜讨伐楚国。大王可派公子光率军向楚国内地发起大举进攻,必可大败楚军,乘势占据楚国的城邑土地!”
   吴王僚听了伍子胥的提议,也认为此时进攻楚国正当其时,便征询将军公子光的意见。公子光明白伍子胥说得不错,但是他却另有自己的盘算,公子光心里清楚,自己目前仅是个将军,是吴王僚的手下大臣,即便自己率军战胜楚军,夺取了楚国的城邑土地,那都属于吴王僚的荣耀,成就了他的权威和声望,何如待将来自己掌控了吴国的大权,再全力进攻楚国,名利双收,岂不是更好?
   于是,公子光私下对吴王僚说道:“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皆被楚平王所杀,伍子胥一心要打击楚国,报仇雪恨,他提议大王立刻讨伐楚国,不过是为了报私仇而已,不可采纳。楚国目前虽然遭到挫折,但是并未伤及根本,实力仍然不弱,而我军目前准备不足,尚需积蓄实力,操练部队,筹备作战物资,如果现在贸然进攻楚国,胜负难料,只怕是得不偿失,陷于被动!”
   吴王僚听了公子光的意见,仔细一想也不无道理,楚国地域广阔,兵力雄厚,号称战车万乘,甲兵百万,靠一战之胜利不能彻底击垮楚国,还需从长计议,养精蓄锐,于是便放弃了立刻进攻楚国的打算。
   伍子胥见吴王僚未采纳自己的提议,知道是公子光从中作梗,劝阻吴王僚出兵攻略楚国,感到十分失望。但是,伍子胥经过与公子光的交往,心里明白,公子光素有雄心大志,其才能绝不在吴王僚之下,他不满于现在的地位,暗暗隐忍,将来必有作为,自己欲为父兄报仇雪恨也不急于一时。
   同时,在与公子光的几次饮宴畅谈中,伍子胥已经察觉公子光认为继位称王的顺序不公对吴王僚怀有怨恨,一直在暗暗找机会除掉吴王僚,自立为王。伍子胥不愿卷入吴国王室内部的争斗,担心自己大仇未报便受到牵连而一事无成,而且,吴王僚并不打算重用自己,采纳自己的主张,眼下留在宫中有害无益,经过深思,伍子胥决定暂时脱离吴国的政界,以观察时局。
   于是,伍子胥向吴王僚提出:“启奏大王,微臣才疏学浅,打算离开王宫在家仔细研读兵法,以便将来报效吴国,还请大王允准!”
   吴王僚听了十分痛快地说道:“既然伍先生欲深入钻研兵法,寡人就准你所奏,回去专心著书立说,望你将来施展才华,辅佐本王壮大吴国!”
   离开王宫之后,伍子胥来到将军府拜访公子光,向其告辞。伍子胥对公子光说道:“我知道公子素有雄心大志,不甘居于人下,但做事须小心谨慎,周密谋划。我向你推荐一人,乃是跟随我多年的门客,此人名叫专诸,武功高强,侠肝义胆,为人忠直,愿为朋友两肋插刀,公子可留在身边作为贴身护卫,以防不测!”
   少顷,伍子胥又说道:“专诸尤其善使短剑,一击必中,无人可当,关键时刻可以重用!”
   公子光听了伍子胥所言,自然明白伍子胥话中的深意,点头说道:“那就谢过伍先生的举荐!”
   伍子胥随即向门外高声说道:“专诸壮士,进门来与公子一见!”
  “喏!”伍子胥话音刚落,只见一位大汉应声而入。此人身材高大,行动敏捷,浓眉虬髯,一双环眼炯炯有神,一看便知是身怀绝技之人,他便是赫赫有名的剑客,棠邑人(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专诸。
  “在下见过主人,公子!”专诸先后向伍子胥和公子光抱拳施礼说道,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公子光见了专诸,上下打量一番,见专诸果然气度不凡,十分喜欢,遂赐座交谈。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003

回帖

3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16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15: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9-23 16:09 编辑

           第五回:伍子胥穹隆山邂逅孙武
                专诸鱼腹藏剑刺杀吴王(中)

   叙谈中公子光得知,专诸家中有一个年迈老母和一个未成年的儿子,生活并不富裕,公子光听了,立刻命人给专诸家中送去钱粮酒肉,嘱咐今后时时探望,好好侍奉老人。
   专诸见公子光是个仗义大度之人,感激不尽,忙躬身施礼道谢,口中说道:“多谢公子恩德,在下愿尽心竭力为公子效力,在所不辞!”
   自此,公子光便将专诸留在身边作了侍卫头领,伍子胥见诸事已毕,便依依不舍地与公子光告别,相约后会有期。随后,伍子胥便在吴国都城姑苏郊外找了一处依山傍水的住处,与太子建的儿子熊胜在此耕田务农,研读兵书,教熊胜读书学习。
   这天,伍子胥习罢兵书闲来无事,听说姑苏城西面三十里处有一座名山曰“穹隆山”,景色别致优雅,便乘兴坐马车前往穹隆山游览。
   到了山前,伍子胥下了马车顺山路拾级而上,边登山边观赏山路两侧的秀丽景色。但见穹隆山陡峻挺拔,山路蜿蜒,绿荫如盖,曲径通幽,鸟儿啁啾,微风之中还不时传来阵阵桂花的清香。
   伍子胥顺着山路攀上峰顶,举目远望,顿觉眼界开阔,茫茫八百里太湖和周围的大小山峦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伍子胥在穹隆山上驻足良久,饱览大好河山,遂沿着另一条幽静的小路往山下走去。
   走到一处林木葱茏的山谷口,伍子胥忽然听到山谷内不远处传来阵阵悠扬的古琴声,原来这里竟有人家,是何人有此雅兴?伍子胥心里想着,便有些好奇地循着琴声而去。
   伍子胥走进山谷不久,便发现这里有三间茅屋,茅屋周围绿竹掩映,形成一个院落,门前有一条溪流潺潺而过,溪上搭着一座竹桥,通向院子,那悠扬的琴声正是从茅屋中传出。
   伍子胥心想,如此优雅之处,可是有世外高人居住,且去一看,便跨上竹桥走到院子里,双手抱拳高声说道:“打扰了,屋内高雅之士,在下讨碗水喝!”
   话音未落,琴声停止,须臾间,一个书童模样的男孩开门出来,扑闪着一双机灵的大眼睛,问道:“敢问先生尊姓大名?来自何处?”
   伍子胥抱拳作揖道:“在下伍子胥,就在姑苏城居住。”
   那书童还未开口,茅屋内便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自屋内走出一人,这人年纪大约二十七八岁,身材硕长,面目英俊,两眼充满智慧,儒雅之中透着英气,他身着麻布长衫,长发披肩,颇有些仙风道骨之貌。
  “原来是伍子胥先生,在下早有耳闻,不想在此相遇,有失迎迓!”这人施礼说道。
   伍子胥听了有些惊奇,忙还礼问道:“先生怎么会知道在下?您是.......?”
   这人哈哈一笑说道:“楚国伍子胥为报仇雪恨,一夜白头,潜出昭关,结识公子光,谁人不晓?”略一停顿,这人又说道,“我乃齐国人孙武是也,请伍先生入内品茶!”
   伍子胥进了茅屋,见室内布置简单,竹制的书架上摆满了一捆捆书简,几案上放着一张极为珍贵的古琴,琴面一尘不染,闪着光泽,一看便知主人十分珍惜它。
   另一张靠窗的案子上,摆放着油灯和笔墨竹简,案旁摞着高高的竹板,看来是主人写作的地方,案上还摆放着用竹筒做的花瓶,花瓶里插着几朵山花,甚是雅致。
   这时候,书童进来端上茶水,孙武说道:“寒舍简陋不堪,伍先生见笑了,请入座品茶!”
   伍子胥说道:“孙先生意趣高雅,居住于如此幽静秀丽之处,令人羡慕不已!”二人遂盘膝而坐,边饮茶边叙谈。
   在与孙武的谈话中,伍子胥得知,孙武出生于齐国乐安(今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花官乡草桥村),他的祖先在陈国(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一带),因为陈国王室内部争权夺利,时有战事发生,孙武的祖先为避乱便来到齐国定居,为了与当地居民融合,便改姓为田,年轻的孙武当时叫作“田武”。
   齐景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23年),孙武(即田武)的祖父田书因为立下战功,齐景公便准予田家恢复孙姓,田武从此便改称孙武。大约在齐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 年),齐国各大家族之间矛盾重重,相互攻伐,混乱不堪,身为名将之后的孙武不愿意置身其中参与争斗,便离开家乡四处云游。来到吴国之后,孙武十分喜欢穹隆山幽静宜人的环境,便隐居于此,潜心研究兵法,著书立说,同时观察时局,希望找到一位贤明的君主,发挥自己的军事才华。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7

主题

507

回帖

456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67
发表于 2024-9-5 16: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野村夫 于 2024-9-5 16:23 编辑

   越王勾践,吴王夫差,孙武与伍子胥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一段历史往事,值得回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003

回帖

3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16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0: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9-23 16:16 编辑

            第五回:伍子胥穹隆山邂逅孙武
                专诸鱼腹藏剑刺杀吴王(下)


   孙武与伍子胥说古论今,分析天下形势,讨论兵法战术,滔滔不绝,意犹未尽,不禁相互敬慕,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伍子胥看出,孙武绝非凡人,精通兵法,乃旷世奇才,将来必成大事,便产生了结交孙武,共同辅助吴国,干一番事业的想法,二人志向相同,一拍即合,遂结为挚友。伍子胥比孙武年长,所以二人兄弟相称。此后,伍子胥多次来穹窿山会见孙武,研究时局,探讨吴国称霸天下的形势,十分契合。
   吴王僚十一年(公元前516年)暨楚平王十三年,楚平王去世,年仅十一岁的儿子熊壬继位,史称“楚昭王”。
   楚昭王执政后,有人向他说起少师费无忌当年如何给父王出主意,将兄长太子建已经订婚的妻子孟嬴也即是自己的母亲嫁给了父王,费无忌担心事情败漏遭到太子建报复,便诬告太子企图谋反被楚平王下令追杀,最后太子建死在郑国,费无忌的所作所为,遭到了王宫上下的怨恨和反对。楚昭王听了深感羞愧和愤怒,欲除掉费无忌,却又感到费无忌算是自己的前辈不忍下手,这事被令尹子常看在眼里。
   楚平王去世后,费无忌没了靠山,惶惶不可终日,待在府邸中不敢出门入宫议政,早就对费无忌十分痛恨的楚国令尹子常便趁机派人进入费无忌的府邸将其杀死,祸国殃民的奸臣费无忌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王宫上下人心大快。
   吴王僚十二年(公元前515年)春,吴王僚认为楚平王去世不久,年少的楚昭王刚刚继位,楚国内部必然动荡不安,人心不稳,于是,命自己的两个兄弟,公子掩余和烛庸率军以南北夹击之势进攻楚国的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市东北)和潜城(今安徽省六安市南面霍山县),同时,派自己的四叔季札出访晋国,以观察晋国的动向。
   吴王僚自认为自己的部署十分周密,六安距潜城相距不过百里,两支军队成犄角之势,可相互掩护支援,万无一失。却没有料到,楚国主将莠尹然、王尹麇深谙用兵之道,听闻吴军进犯,莠尹然首先派左尹郤宛和工尹寿(2)率一支楚军向南支援潜城,再命楚将沈尹戌率一支楚军向北在穷城(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西南)阻遏吴军,楚国令尹子常则率水师沿淮水进至沙邑一带(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东北),绕至吴军后方,与沈尹戌率领的楚军反而形成对吴国北路军的夹击之势,与潜城左尹郤宛、工尹寿和穷城沈尹戌率领的楚军遥相呼应,对进犯的吴军构成威胁。
   两支吴军不知楚军底细,担心顾此失彼,在穷城与潜城两地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既不敢发动攻势,又不甘撤军,只好驻扎在原地与楚军对峙,观察形势。
   这时候,吴军大部分主力已经调往楚国,国内兵力空虚,早就等待时机的公子光看到时机成熟,决定立刻采取行动,除掉自己的堂兄弟吴王僚篡夺王位。
   公子光经过深思熟虑,感到吴王僚平时十分警觉,戒备森严,身边随时有武士护卫,无法接近,只有少数他所信赖的大臣才可以靠近他,要除掉吴王僚,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其不意,突然行刺。
   几经考虑,公子光想到了伍子胥推荐给他的剑客专诸。于是,公子光召来专诸,屏退左右,然后对专诸说道:“王室的事情你也略知一二,我是王室长孙,原本应该由我继承王位,但是却被吴僚篡夺王位。当前楚昭王昏庸无能,胸无大志,致使楚国日益衰落,正是伐楚良机,然而,吴僚的两个兄弟却在楚国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坐失战机。我欲趁吴军进攻楚国,国内空虚之际,拜托你去刺杀吴王僚,助我夺回王位,然后再谋宏图伟业,你可愿意前往?”
   专诸听了默然不语,他知道吴王僚早有防备,刺杀吴王必然是有去无回,沉吟片刻说道:“公子待我亲如家人,给我优厚待遇,如此大恩大德,我专诸岂能不知,愿肝脑涂地,以死相报。只是......家有年迈多病的老母,实难离弃矣!”
   公子光听专诸说到这里,离座上前跪拜于专诸前面,双手抱拳施礼说道:“专诸壮士,你尽可放心,从今日起,我的身体便是你的身体,你的母亲便是我的母亲,我吴光对天起誓,你走之后,我替你为老母尽孝道,尽心尽力侍奉她老人家!”
   (未完待续)
                         2b59ef9924bfd92bcf1172c90db863bd_ad0cbb41d02543f286283b3d7ec89c95.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003

回帖

3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16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1: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9-24 12:11 编辑

           第五回:伍子胥穹隆山邂逅孙武
                 专诸鱼腹藏剑刺杀吴王(四)

   专诸听了公子光这话,遂点头说道:“如此,我死而无憾了,公子尽管吩咐,如何除掉吴王?”
   公子光见专诸终于答应刺杀吴王僚,大喜,遂于专诸仔细商议动手的具体细节,制定周密计划。
   三日后,公子光进王宫面见吴王僚,对吴王说道:“大王,在下见您连日来为伐楚战事日夜操劳,废寝忘食,暗暗自责未尽到一名大臣的辅佐之责,心中甚是不安。今日在下特意置办了宴席,准备了美女舞乐,请大王移驾在下居舍,饮一杯美酒,观赏舞乐,权作养精蓄锐,不知大王尊意如何?”
   吴王僚正为楚国的战事没有进展而心中烦闷,见堂兄公子光十分诚恳地恭请自己参加酒宴,十分高兴,便答应如约前往。
   公子光回到府邸,立刻紧张地按计划作出部署,在府邸大厅的地下室内,预先埋伏了三百名精壮武士,然后让专诸打扮成厨师模样,见机行事。
   吴王僚十二年(公元前515年)四月这天下午,吴王僚如约前往公子光府邸。但是,他丝毫没有放松戒备,为防不测,王袍内穿上了厚厚的铠甲,自王宫通往公子光府邸的大路上,王宫精锐护卫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手持利剑长矛,随时防范。数十名武功高强的贴身护卫跟随在吴王僚身边,寸步不离。这阵势,即便是顶尖武林高手,也难以接近吴王。
   公子光早已在自家府邸门外等候吴王僚,他见吴王戒备如此森严,如临大敌一般,也不觉心中一惊,忙满面笑容,躬身施礼,请吴王僚进入府邸,面东而坐,自己面西入座,命人摆上美酒佳肴,召唤舞女进来翩翩起舞,大厅里顿时钟磬齐鸣,琴瑟合应,一片欢乐祥和气象。
   公子光原以为以王室家宴为借口,可将吴王僚的贴身卫士挡在宴会厅门外,不料,这些佩剑卫士紧紧跟着吴王僚进入宴会大堂,分立吴王两侧,手按剑柄作戒备状。见有侍者端上酒菜,卫士便拔出剑来上前盯着侍者,直到侍者放下酒菜退出大厅才收剑入鞘,一看便知个个训练有素,任何图谋不轨者休想有机可乘。
   公子光看看根本无法接近吴王僚,不由得心中暗暗叫苦,只好强扮笑颜,一面与吴王僚对饮叙谈,一面紧张地思索行动步骤。
   公子光见吴王僚今天颇有兴致,便频频敬酒,吴王僚连喝几大杯,已经微有醉意,公子光说道:“禀大王,今日在下特意让厨师为您做了一道烤鱼,这厨师手艺精湛,味道一定十分鲜美,我这就去看看这道菜做得怎么样了?失陪!”
   公子光说着,便起身出了宴会堂往自己的居室走去,他回头看看无人跟踪,便进入地下密室,找到专诸,说道:“吴王僚防卫森严,宴会堂内外部署有大量卫士,一般人难以接近。现在只能采取最后一个办法,你将匕首藏到鱼腹中,上前给吴王献菜,吴王喜爱吃鱼,必定放松警惕,待接近他时,你便抽出匕首将其杀死。不过......”
   公子光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又对专诸说道:“不过,你必将面临极大凶险,只怕是不易脱身......”
   专诸听了淡然一笑,说道:“我受公子厚恩,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今日正是报恩之时,公子就在此等候我的好消息。专诸就此告别!”
   专诸说完,便端起藏有匕首的烤鱼,放在铜盘中,大步向宴会堂走去,公子光也随后进入大堂。
   专诸穿过站满士兵的长廊,进入宴会堂,端着鱼盘低头走到离吴王僚十步远的地方,跪下说道:“公子特意让小人给大王献上美味烤鱼,请大王品尝!”
   吴王僚高兴地说道:“好,端上来让寡人尝尝你的手艺如何?”
   专诸便端着铜盘起身向吴王走去,立于吴王僚身边的卫士见了,立刻拔剑走上来四人,以剑指着专诸,紧盯着他一步一步走进吴王。
   专诸不慌不忙,口中说道:“小人给大王放在案上,请大王品尝!”说着,专诸靠近了吴王僚摆放酒菜的几案,慢慢将铜盘放在案上,就在身后的卫士稍微松懈的一刹那,专诸左手按住鱼身,右手自鱼腹中抽出匕首,闪电一般向吴王僚的胸口刺去!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2)工尹,春秋楚国掌管各种手工业的官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003

回帖

3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16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7: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9-24 15:38 编辑

           第六回:吴王僚遇刺公子光称王
                 孙武向阖闾论天下大势(上)

   吴王僚此时正把目光放在散发出诱人香味的烤鱼上,完全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厨师竟然是一名罕世刺杀高手,而且他手中匕首乃精铁打造,锋利无比,世所罕见,可贯穿护身甲胄,没等吴王僚反应过来,早已中了专诸的致命一击,向后倒去。
   几乎与此同时,那四名卫士的宝剑也一起刺入专诸的前胸后背,专诸顿时口吐鲜血倒在地上,须臾便含笑而死。等众人跑上前去再看吴王僚,因匕首刺中要害也已经气绝身亡。
   宴会堂里正在一片慌乱之时,公子光将手中酒爵重重掷于地上,发出“当”的一声大响,埋伏在地下室的那三百名精锐士兵听见号令,立刻从密室中跃出冲入大堂,手持利剑长矛将宴会厅内的所有人员团团围了起来。
   公子光厉声喝道:“门外的护卫已经被我全部杀死,谁敢不从同样下场。我现在宣布,吴僚违背先王遗嘱,僭越称王,已经遇刺身死,本人已经是吴王。放弃抵抗者,赦尔等无罪,凡负隅顽抗者,杀无赦,诛九族!”
   吴王僚的几名贴身卫士不愿投降,企图持剑反抗,公子光一挥手,全副武装的士兵蜂拥而上,一会儿工夫便将抵抗的卫士全部杀死。其余士兵见有了新王,而且是颇有威望的公子光,自然不愿意做无谓抵抗,便纷纷丢下兵器,归顺了公子光。
   吴王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公子光登基称王,世人称为“吴王阖闾”。
   不久之后,领兵在楚国境内与楚军作战的两个公子掩余和烛庸听说公子光发动宫廷政变,杀了自己的兄长吴王僚宣布自立为王,自己已经无家可归,没有心思再战,无奈之下只好率吴军向楚国投降。
   吴公子掩余和烛庸不愿留在伤心之地楚国,公子掩余投奔徐国(今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另一个公子烛庸则去往钟吾国(今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镇一带)居住。
   吴王阖闾称王之后,立刻下诏厚葬剑客专诸,赐封专诸之子专毅为吴国上卿,派人好生伺候专诸的母亲。专诸舍生取义,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勇刺吴王僚,帮助吴王阖闾掀开了吴国历史的新篇章,虽死犹荣,青史留名。
   杀了吴王僚夺得王位之后,吴王阖闾第一个想见到的人就是伍子胥,他深知伍子胥是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材,文武兼备,有大智大勇,能协助自己干一番大业,于是立刻派人到姑苏城外召伍子胥入宫,向其请教吴国今后的发展措施。
   伍子胥在乡间读书务农期间,踏遍了吴国的山山水水,已经对吴国今后的治理和发展有了周详的考虑,他听吴王阖闾问起吴国今后该如何发展壮大,自然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未完待续)

                8B1PydWNWDOL8vnb97udnT7iziWHrLknQvdEGk=XLfEYj1524747808171compressflag.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003

回帖

3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16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6: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9-26 09:43 编辑

         第六回:吴王僚遇刺公子光称王
              孙武向阖闾论天下大势(中)

   伍子胥对吴王阖闾说道:“大王,吴国当前虽然具备一定的军事实力,但是,西面的楚国是一个大国,不但其面积数倍于吴国,而且多年以来一直对吴国虎视眈眈,欲征服吴国,两国间恐怕迟早难免一战。为了应对楚国的威胁,吴国在经济方面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吴王阖闾点头问伍子胥道:“嗯,伍先生以为吴国经济当前面临哪些问题?”
   伍子胥答道:“启禀大王,吴国当前存在的问题不少,最主要的是土地受到江河侵蚀,已经不适宜耕种;国家缺少大型粮仓,还有大量农田被撂荒;军事设施不够不完备,姑苏城墙垣破旧,不利于防御来犯之敌,亟待修葺;吴国与周围国家的关系尚须改善;国家缺乏贤德人才参与治理等等,这些都需要设法尽快解决!”
   吴王阖闾听了深以为然,颔首说道:“先生说得不错,这些皆是吴国当前亟待解决的大事,先生以为寡人该如何去做?”
   伍子胥胸有成竹,对吴王阖闾说道:“在下离开王宫的这段时间,到各地考察了吴国的地理与水文状况,认为太湖东岸有丘陵和湖泊为屏障,有利于抵御楚军进犯,同时,可调集民工掘取丘陵的土方石料用于建造加固城池,便于御敌,此其一;其二,吴中平原乃沃野鱼米之乡,要作为吴国的大后方,鼓励农耕,多产粮食;其三,疏浚开凿都城姑苏进入太湖和自太湖通往楚地的重要水道,便于我水师通行,以备将来与楚越两国的战事。当下,大王面临的事务繁重,应重视整饬国政,广揽人才,选贤任能,采纳谏言,修葺城郭,操练水师,鼓励农耕商贸,养精蓄锐,提高吴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吴王阖闾听了伍子胥这番考虑长远的规划,认为伍子胥所言十分正确,遂悉数采纳,请伍子胥负责督造都城,兴修水利,并任命伍子胥为“行人”(3),与邻国开展外交联络活动。
   就在这一年,吴国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人便是臭名昭著的佞臣伯嚭。
   伯嚭出身于楚国贵族,姬姓,本为晋国人士,因其先祖在晋国争权夺利失败而逃亡吴国。伯嚭的父亲伯郤宛曾任楚国左尹(4),为人耿直,贤德仁善,深受楚国百姓爱戴,因此受到奸臣少师费无忌的妒恨,于是,费无忌在令尹子常面前诬告伯郤宛为夺权欲图谋杀害子常。令尹子常听信了费无忌的谗言,大怒,立刻派人杀了伯郤宛,并诛灭其九族。
注解:
   (3)行人,吴国官职,负责外交事务。
   (4)左尹,楚国官职,分为左尹和右尹,相当于左右丞相,次于令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003

回帖

3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16
 楼主| 发表于 2024-9-12 13: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9-26 10:02 编辑

(014)       第六回:吴王僚遇刺公子光称王
                 孙武向阖闾论天下大势(下)

   伍子胥对吴王阖闾说道:“大王,吴国当前虽然具备一定的军事实力,但是,西面的楚国是一个大国,不但其面积数倍于吴国,而且多年以来一直对吴国虎视眈眈,欲征服吴国,两国间恐怕迟早难免一战。为了应对楚国的威胁,吴国在经济方面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吴王阖闾点头问伍子胥道:“嗯,伍先生以为吴国经济当前面临哪些问题?”
   伍子胥答道:“启禀大王,吴国当前存在的问题不少,最主要的是土地受到江河侵蚀,已经不适宜耕种;国家缺少大型粮仓,还有大量农田被撂荒;军事设施不够不完备,姑苏城墙垣破旧,不利于防御来犯之敌,亟待修葺;吴国与周围国家的关系尚须改善;国家缺乏贤德人才参与治理等等,这些都需要设法尽快解决!”
   吴王阖闾听了深以为然,颔首说道:“先生说得不错,这些皆是吴国当前亟待解决的大事,先生以为寡人该如何去做?”
   伍子胥胸有成竹,对吴王阖闾说道:“在下离开王宫的这段时间,到各地考察了吴国的地理与水文状况,认为太湖东岸有丘陵和湖泊为屏障,有利于抵御楚军进犯,同时,可调集民工掘取丘陵的土方石料用于建造加固城池,便于御敌,此其一;其二,吴中平原乃沃野鱼米之乡,要作为吴国的大后方,鼓励农耕,多产粮食;其三,疏浚开凿都城姑苏进入太湖和自太湖通往楚地的重要水道,便于我水师通行,以备将来与楚越两国的战事。当下,大王面临的事务繁重,应重视整饬国政,广揽人才,选贤任能,采纳谏言,修葺城郭,操练水师,鼓励农耕商贸,养精蓄锐,提高吴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吴王阖闾听了伍子胥这番考虑长远的规划,认为伍子胥所言十分正确,遂悉数采纳,请伍子胥负责督造都城,兴修水利,并任命伍子胥为“行人”(3),与邻国开展外交联络活动。
   就在这一年,吴国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人便是臭名昭著的佞臣伯嚭。
   伯嚭出身于楚国贵族,姬姓,本为晋国人士,因其先祖在晋国争权夺利失败而逃亡吴国。伯嚭的父亲伯郤宛曾任楚国左尹(4),为人耿直,贤德仁善,深受楚国百姓爱戴,因此受到奸臣少师费无忌的妒恨,于是,费无忌在令尹子常面前诬告伯郤宛为夺权欲图谋杀害子常。令尹子常听信了费无忌的谗言,大怒,立刻派人杀了伯郤宛,并诛灭其九族。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003

回帖

3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16
 楼主| 发表于 2024-9-12 13: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9-26 14:21 编辑

(015)
                  

美丽古都新郑

美丽古都新郑

              第六回:吴王僚遇刺公子光称王
                 孙武向阖闾论天下大势(四)
   伯郤宛家族中只有其儿子伯嚭侥幸逃脱,四处躲藏,后来伯嚭听说遭到楚平王迫害的伍子胥在吴国受到重用,也逃到吴国都城姑苏去见伍子胥,请求伍子胥帮忙向吴王阖闾引见,谋个官职。
   伍子胥与伯嚭并无私交,平时没有来往,对伯噽这人毫不了解,但是他感到伯嚭的遭遇与自己极为相似,都是遭到奸臣费无忌谗言而被朝廷迫害,致使家破人亡,背井离乡来到吴国,且伯嚭之父伯郤宛是个正直仁义之臣,伍子胥便动了恻隐之心,将伯嚭举荐给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曾听说过楚国左尹伯郤宛颇有德行,伯嚭又是伯郤宛之子,正好便于自己了解掌握楚国的情况,便允许伯噽留在吴国。这天,吴王阖闾设宴招待伯嚭,与之饮酒叙谈,并召集文武大臣陪同参加宴席。
   席间,吴王阖闾问伯嚭道:“寡人说闻你父亲遭那奸臣费无极谗言被害,全族被诛,只有你侥幸逃脱,而吴国地处僻远之地,你却不远千里投奔来此,是何原因?”
   伯嚭听了吴王阖闾的问话,顿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他哽咽着对吴王说道:“大王,我不过是楚国逃亡在外之人,先父无罪,却惨遭小人诬陷被害,听闻大王宽厚仁慈,收留了楚国的伍子胥,所以在下千里迢迢而来吴国归附大王,愿为大王尽一份绵薄之力。今后大王有什么吩咐,我伯嚭定当尽心竭力,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吴王听罢伯嚭这番话,对伯嚭大为欣赏,当即任伯嚭为大夫,与伍子胥一起共同参议国事。伯嚭喜出望外,急忙向吴王阖闾跪拜谢恩,口中连声说道:“谢大王恩典,伯嚭何德何能,受大王如此厚爱矣!”
   这时,坐在伍子胥旁边的吴国大夫南宫离,看不惯伯嚭阿谀奉承,矫揉造作的言行举止,侧过身轻声问伍子胥道:“子胥先生以为伯嚭此人如何?”
   伍子胥坦然答道:“南宫大夫一定记得《河上歌》罢?(5)‘同病相怜,同忧相捄。’我与伯嚭同为楚国人,有相同的遭遇,相同的忧患,我虽然与他并不熟识,但是如今为了共同的愿望走到了一起,常言道:胡马望北风而立,越燕向南日而熙,谁能不爱其所近,而不悲其所思呢?我相信伯嚭与我定会同舟共济,诚心相待,共同辅佐吴王成就大业!”
  (未完待续)
注解:
  (5)《河上歌》,出自先秦佚名诗人:“同病相怜。同忧相捄。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因复俱流。”大意是,患了同样的疾病相互怜悯,有了同样的忧患互相搭救,受惊而飞翔的鸟相互追随而会聚,石下湍急的水旋转 往复而同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003

回帖

3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16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11: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9-26 15:01 编辑

(016)
            第六回:吴王僚遇刺公子光称王
                 孙武向阖闾论天下大势(五)

   南宫离大夫听了伍子胥这话,不以为然地摇摇头,提醒伍子胥道:“我看伯嚭此人品行不端,虚伪做作,并非值得信赖之人,先生不可只见其表,不见其里,你若对此人过于信任,不加提防,恐怕日后将对你不利矣!”
   伍子胥一向为人坦诚,推己及人,他并不认同南宫离对伯噽的看法,然而,伍子胥绝没有料到,南宫离宴席上所说的话竟一言成谶,多年后成为冷酷的现实。
   吴王阖闾对伯嚭以礼相待,任其为大夫,与伍子胥地位相同,阖闾以为这样做对吴国有利,殊不知,这个伯嚭身上一点也没有传承其父亲伯郤宛的高洁德行,是个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奸佞小人,若论起祸国殃民的本事,比楚国的奸臣费无忌不分伯仲,后来给吴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伍子胥经过实地考察,决定在太湖北岸(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城里村)选址为吴国建造新的都城,城池分为内外两城,外城周长四十七里,内城周长十里,是都城的核心,十分坚固壮观,人称“阖闾城”,建成之后成为吴国的大本营,城内存储了大量粮食、兵器和作战物资,以备将来的战争之用。
   面对未来的战事,伍子胥心里清楚,论军事才能,自己比不上好友孙武,应该由孙武掌管吴国军队,担任吴王阖闾的军事助手。于是,伍子胥几次向吴王阖闾推荐孙武作为吴国的军事统帅,吴王阖闾听说孙武从未有过带兵作战的经历,无甚名气,并不重视伍子胥的这一推荐,而且阖闾本人就熟读兵法,经历过多次大战,且身边有伍子胥、伯嚭等人辅佐,所以就把这事搁在了一边。
   伍子胥并不气馁,吴王阖闾每次召他商议军事事宜,伍子胥便借机向阖闾提起孙武,赞不绝口地夸奖孙武胸有文韬武略,精通兵法战阵,可指挥千军万马。
   起初,吴王阖闾并不以为意,认为伍子胥不过是讲义气,帮助朋友谋个官职而已,自然是充满赞美之词,并没有打算任用孙武,每次听到伍子胥提起孙武,吴王阖闾便带过话题,不想与之谈论此事。
   伍子胥看出了阖闾的心思,并没有放弃,前后七次向吴王阖闾推荐孙武,终于打动了吴王。
   但是,阖闾对伍子胥的推荐将信将疑,他对伍子胥说道:“寡人认为,这个孙武是一介书生,并无作战经验,原不打算任用他,既然你一再在寡人面前夸奖他的军事才能,寡人便见见他罢!”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003

回帖

3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16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11: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9-26 15:10 编辑

(017)  
           第六回:吴王僚遇刺公子光称王
                 孙武向阖闾论天下大势(六)

    伍子胥见自己的努力终于见效,大喜,急忙派人去穹窿山告知孙武,吴王要召见他。这天,孙武来到王宫觐见吴王,吴王阖闾见孙武器宇轩昂,虽然是一介书生,却显得英气勃发,气度不凡,果然是一表人才,心中不禁暗暗赞许,便问孙武道:“子胥先生几次向寡人举荐你,说你深谙兵法,精通韬略,先生对吴国当前面临的形势有何见解?说来给寡人听听!”
   孙武施礼答道:“岂敢。多谢大王接见我一个无名之辈。依在下看来,吴国当前面临的第一大威胁当属楚国,吴国的迅速强大让楚国日益不安,多年来,楚国为保住其霸主地位,灭吴之心不死,一直在伺机攻略吴国,欲除之而后快。而吴国的南面是越国,越国目前虽然弱小,野心却不小,目前正在扩充军队,蠢蠢欲动,欲争霸中原。而吴国恰恰阻住了越国北进中原的道路,越国欲进军中原,必先进攻吴国,打通北上的通道,因此,越国对吴国构成极大威胁,大王不可轻视,应该预加防范!”
   吴王阖闾十分赞成孙武的分析,再问孙武道:“面对这种形势,先生以为吴国今后该如何去做?”
   孙武略一沉思,答道:“启禀大王,晋国与楚国是当今两个大国,称雄南北,兵力强盛,而越国正在崛起,绝不甘心长期居于南方一隅,吴国目前虽具备一定的实力,但也不能与此三国同时为敌,大王应实行‘北和晋国,南遏越国,西击楚国’的战略方针,首先集中兵力攻略楚国,削弱其实力,然后掉头对付越国,进而争霸中原!”
   吴王阖闾听了孙武这一席论述,感觉受益匪浅,大为兴奋,便饶有兴趣地与孙武谈起了晋国的情况,阖闾问孙武道:“晋国虽历来实力强盛,但是,目前被范、智、韩、魏、赵、中行六家世卿掌控,在晋国各霸一方,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不分伯仲,依先生之见,若是发展下去,这六卿将来结局如何?”
   孙武对晋国历史深有研究,当即答道:“六卿之中,范氏,中行氏必先败亡!”
  “噢?先生何以见得?”吴王阖闾问道。
   孙武从容答道:“在下的判断来自于他们各自的亩制大小,征收租赋的多少,军队数量以及官吏的贪廉情况!”
  “那么,孙先生是如何做出具体的判断呢?”吴王阖闾再问孙武。
     (未完待续)         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003

回帖

3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16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17: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9-26 23:03 编辑

(018)           
            第六回:吴王僚遇刺公子光称王
                 孙武向阖闾论天下大势(七)

   孙武说道:“大王想必知道,周朝规定,建步立亩,六尺为步,百步为亩,而范氏、中行两家却以八十步为亩,亩制最小,征收农家租税却最重,高达十抽其五,家族大敛其财,民众不堪重负,而官员多而骄奢,军队庞大,又好动用武力,长此以往,必然实力衰败,众叛亲离,难免灭顶之灾!”
   吴王阖闾听了,觉得孙武的分析很有道理,又好奇地追问道:“按照先生的分析,若是六卿之中范氏与中行氏两个家族先行灭亡,那么,谁会是下一个灭亡者?”
   孙武当即答道:“下一个将会是智氏!”
  “为何?智氏可是晋国六卿之中势力最为强大的家族啊!”吴王阖闾对孙武的判断感到意外。
   孙武说道:“大王说得没错。从目前来看,智氏家族势力最强,但是,他们的亩制也仅为九十步一亩,租税也是十抽其五。家族富有,官员士兵众多,主骄臣奢,百姓贫困,且智氏强横好武,动辄用兵夺取他人土地,因此,必然步范氏和中行氏的后尘!”
   吴王阖闾听着很有兴致,又问孙武道:“那么,智氏灭亡之后,先生以为又将会是谁家?”
   孙武说道:“接下来,恐怕就要轮到韩魏两家了。这两家虽然以百步为亩,其亩制稍大,百姓税负略轻,但是征税也是十抽其五,其家族依然敛财无度,官兵众多,急功近利,因此必然将在中行、范氏和智氏三家之后走向灭亡!”
   吴王阖闾意犹未尽,接着发问道:“照先生这样说来,晋国六卿就仅剩赵氏一家了,这又是为何?”
   孙武抚着胡须答道:“赵氏家族的做法与前面五家有所不同,六卿之中,赵氏亩制最大,以一百二十步为一亩,其兵吏却最少,更重要的是,执政者较为仁厚,宽以待民,百姓税负最轻,生活得以温饱,必然拥护赵氏,因此,在下断定赵氏家族必然兴旺,最终将掌控晋国的大权!”
   吴王阖闾听完孙武的讲述,深为叹服,不由得对孙武肃然起敬,另眼相看,他不无感慨地对身边大臣们说道:“看来王者之道,在于宽以待民,凝聚人心矣!”
   令人惊奇和钦佩的是,历史的发展与孙武的预测几乎完全一致。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中行氏和范氏家族势力渐弱,率先灭亡。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智氏被赵、魏、韩三家联手击败,智氏家族最终亡于智瑶(6)之手。
注解:
  (6)智瑶,晋国时期执政大臣,晋国智氏一族的领主,在晋国四卿中势力最强,为索要土地联合韩魏两家讨伐赵氏,韩魏倒戈,智瑶兵败被杀,智氏家族被灭,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进入战国时期。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