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5-1-3 21:17 编辑
第十六回:申包胥哭请秦王救楚国
吴军战败阖闾撤军返吴(三)
感念于楚国的遭遇和大夫申包胥的忠诚,秦毕公终于决定出兵救楚,感慨万端之下,秦毕公吟成秦风歌谣《无衣》一首,表达自己的意愿,那歌中唱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歌词豪迈苍凉,威武雄壮,表达了秦人披挂铠甲,手持矛戈,征战沙场,奋然前行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感人肺腑,鼓舞人心。 秦毕公召见申包胥,命人当场演唱这支秦风歌《无衣》,大殿里钟磬齐鸣,歌声嘹亮,振聋发聩,申包胥从歌声中明白,秦毕公已经决意出兵,拯救楚国,感动地泪流满面,接连向秦毕公九叩首以表达谢意。 吴王阖闾十年,即秦毕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05年)六月,秦毕公以大夫子蒲、子虎为主将,率战车五百乘,兵力三万七千人,出武关(今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向楚国内地进发。 秦军向东南方向进军五百余里,一举攻占了楚国重镇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在此地与败退的楚军会合,侦察敌情。侦探很快来报:在东北方向发现吴军,秦将子蒲、子虎遂率领秦楚联军转而向东北方向前进,寻找战机。 这年七月,吴王阖闾听说秦军进入楚境欲救援楚国,立刻派兄弟夫概率一支军队迎敌。这时,秦军已经攻下申城东北方向一百五十里的交通要冲方城(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继续向东北方向二百里的沂城(今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逼近,与夫概率领的吴军在此地遭遇。 秦吴两国久未交战,夫概不知秦军厉害,下令吴军全力冲击秦军战阵,两军随即在沂城郊外展开一场激战。秦军训练有素,作战凶悍且兵力占优,吴军主将夫概看到吴军渐渐抵挡不住秦军凶猛的进攻,只好下令退兵,秦军紧紧追赶。 吴军退至沂城之南四百里的稷城(今河南省桐柏县境内)暂时驻扎,夫概整顿队伍与秦军再战。吴军将士刚吃了败仗,又连日行军,早已疲惫不堪,士气低落,无法与秦军匹敌,节节败退。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