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回复: 0

[多媒体展示] 肖仲华:产业调整与结构性失业:中国失业问题到底严重在哪?

[复制链接]

202

主题

150

回帖

14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77
发表于 2024-12-31 12: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农 于 2024-12-31 12:16 编辑

肖仲华:产业调整与结构性失业:中国失业问题到底严重在哪?


肖仲华  2024-12-27



  最近几年,失业问题成了社会最热点的问题之一。总有人说中国经济不行,失业情况太严重,与正增长的经济数据不相匹配,因之宁愿相信亲眼看到的身边失业情况,也不愿相信那些辉煌的成就和亮丽的经济增长数据。

  一方面,我们确实看到了中国在高端制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突飞猛进。除了在芯片制造等“卡脖子”领域的重大突破,在航空、航天、航海等诸多高端制造领域的成就也非常亮眼,一个珠海航展就足以展现我们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巨大成就,今天网传世界首款第6代战机的首飞视频也正在风靡全球网络。看到这些成就,我们的经济形势显然应该是非常好才对。

  事实上,我们的出口也一直在持续增长,投资也一直在增长。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除消费不太亮丽外,另两架马车都很强劲。这与实际的经济增长数据当然是吻合的。

  可另一方面,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就业情况很糟糕,不相信真实的经济形势和增长数据呢?

  要理解这一点,理论和政策上都好讲明白。比如经济调结构,部分传统产业正在经受大浪淘沙的痛苦,传统产业出现结构性失业是正常现象,但这并不能代表整体的就业形势都很糟糕。这样讲,你或许也能听懂,但你依然不能心服口服地接受,依然要继续抱怨对不对?

  讲道理的最好方式,是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这些事实和数据还不能太宏观,因为一宏观就变得抽象,你依然不会理解和接受。

  到底什么是经济调结构,什么是结构性失业,我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并用具体的数据说话,看看你能不能懂。

  2014年,中国建筑业从业人数约6100万人。2024年,中国建筑业从业人数降到约3820万人。10年时间,中国建筑业从业人数的增长幅度为-37%,也就是下降了37%。

  2014年,中国新能源企业(包括光伏、风能、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企业、储能企业等)1.4万家,从业人数不到100万人。2024年,中国新能源企业超过200万家,从业人数超过1亿人。10年时间,中国新能源产业从业人数增长幅度超过了100%。

  请注意,中国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就业目前是非常不饱和的,存在从业人数严重不足,企业招人困难的情况。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尽管产能、产量和出口量均雄居世界第一,但从业人数目前只有约10万人,缺口超过100万人。

  这样一对比,你应该明白什么叫结构性失业了吧?

  一方面,建筑业就业机会急剧下降,不可避免要出现大量的失业。另一方面新能源产业就业机会急剧上升,急需大量具有新技能的产业工人上岗却招不到人,人才缺口居然超过100万。一方面人员过剩,一方面人才严重不足,这就叫结构性失业。

  这里只是拿两个最典型的行业做对比,推而广之就能理解什么是经济结构调整,什么是结构性失业。

  不要以为产业结构调整是国家没事找事,要知道这是形势所迫。不调整情况会更糟,一些传统产业会死得更惨。建筑业固然重要,但建筑业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严重产能过剩,已经顶到了天花板,不调整转型,就必然是等死。一个行业或产业不行了,就得发展新的产业,这就叫调结构。

  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其实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美国的情况更严重。川普高喊回归制造业,这不就是调结构么?纵观全球,中国经济调结构其实是最为成功的。家电制造,通讯设备制造,机械设备制造,船舶制造,汽车尤其是新能源车制造,甚至包括芯片制造,中国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制造国和出口国。中国制造已经占到全世界的35%,这还是以美元计价的经济产量占比,如果以实际的产品数量计量,真实的占比估计已经达到了60%以上。这当然证明了中国经济调结构的成功。

  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失业,也不用抱怨自己生意不好做了,要意识到自己已经落伍了,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自然就会成为结构性失业的牺牲品。

  当然,结构性失业并不是不需要重视的问题。建筑业的大量失业者,尤其是千万农民工,他们失业后怎么办?

  这显然是一个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其实多数是70后80后的中老年人,他们失去打工的机会,就只能回到家乡。回到家乡能干什么,这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

  乡村振兴不能是空喊口号,要落到实处。最需要落到实处的就是解决这些失业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不可否认,过去这些年,中国的乡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基础建设已经很好了。现在缺的是农村的产业发展。

  今天的农村并没有因为基础建设上来了,农民工也回家了,就出现了新的气象。相反,农村人口依然在大量流失。究其原因,根源在于一些地方政府依然在传统的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经济的传统模式里打转,通过教育医疗资源向城市集中来逼迫农民进城。这固然能够缓解地方财政的暂时困难,但与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战略显然是背道而驰的。农民进城,不能就业,住进楼房就等于成了贫困户不是么?

  要知道,农民在农村,生活成本低,基本的生活物资还能靠自己种养殖来保障,家里有一两人进城务工挣点活钱,基本的温饱生活是能够保障的。一旦全家进城,靠一两人务工来承担整个家庭的城市生活成本,能维持下去么?

  纵观西方城市化的历史,为什么会出现穷人都住在城里,富人都住在乡下的情况?根本原因就在于城市化在配合工业化的同时,也制造了城市贫民窟。这一点,你只需要看看美国那些黑人贫民窟形成的历史就知道了。那些黑人,一没有农村的土地,二没有城市里就业的技能和机会,除了“零元购”,还能干什么?

  所以,不要盲目搞城市化,更不要把我们的“新型城镇化”念错了经。要切实关注和解决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问题,要开始向农村输送资源,包括教育、医疗和产业资源,而不是继续从农村抽血,继续搞城市化运动。这一点,毫不客气地说,一些地方政府和一些地方官员完全没有领悟乡村振兴这一重大决策的重大意义,在现实的执政实践中不仅在违背中央的大政方针,更是在对历史不负责任地坚持犯错。

  经济结构调整再成功,结构性失业解决不好,依然会出大问题的。从理论上讲,我们不能只顾发展生产力,不顾生产关系的调整。这既是犯理论错误,也是犯实践错误,从理论到实践都在犯错误。

  失业不可怕,失业却而没有合理对策才可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