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上“渐肆奢欲,怠于政事。”每日与杨贵妃饮酒作乐。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委以丞相要职,政治十分黑暗。军事上外重内轻,边镇节度使兵力不断扩大,其中像安禄山等更是兼管多个边镇。军备也废弛,中央的兵士多是市井之徒,兵器大都腐朽,不堪使用。 于公元755年,安禄山趁唐朝政府腐朽,兵力空虚,在范阳发动叛变,很快便攻下长安、洛阳。逼的唐玄宗仓皇逃往成都。公元756年安禄山自称雄武皇帝,国号为燕,此后又发兵攻陷潼关,占领长安. 756年8月,武功县边缘的村子的小酒馆中。 店小二:瞎乞丐,又从死人身上摸到什么了?我跟你说,这东西,晦气。毕竟是枉死之人随声携带的。 只见台前站立一人,头发乱糟糟都已经打绺了,脏兮兮的。面部右半边脸面容较好,只是左半边脸上有一道从嘴角延伸至眉毛的伤疤。因此左眼再也睁不开。身上穿的衣服破烂不堪只是从衣服的用料和做工来看。此人也曾是达官显贵,再不济也富甲一方。就是不知为何会沦落到现在这种境遇。 只见瞎乞丐一声不吭,默默把几枚铜板排在桌上并拿出一个酒葫芦说道‘老规矩。’ 见此人对自己的话没一点反应,店小二也不再多说,收起铜板从乞丐手中接过葫芦就走了,不一会就回来了并吆喝到“来了,二两混酒。” 收起葫芦的乞丐也不多少,径直向酒馆外走去。快到门口时听到一个食客和同伴说到 ‘你知道吗?杨玉环那个妖女死了,咱们的皇帝陛下亲自下令处决的。’ 闻言他的同伴皆表现出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毕竟谁不知道杨玉环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就连安禄山打到长安也要带着她一起逃亡。 这时只见瞎乞丐来到桌边问到‘你说谁死了?’ 那食客也被这突然出现的乞丐吓了一跳,毕竟谁也没有看到他是怎样来到自己身边的,只能颤颤巍巍的回答道‘杨玉环,杨贵妃死了。我们村有个后辈跟着皇帝出逃的,前两天刚刚逃到家里说就在上个月在马嵬坡那里皇上亲自处死了杨国忠和杨玉环。’ 听闻此言瞎乞丐也不做声,脸上依旧是那副百年不变的表情。一步一步向门外挪去,只是没有人看见他的眼框中已经湿润。 原来此人名为杨青玦,是杨贵妃的弟弟,一身轻功了得,更是凭借一柄青锋剑力压年轻一辈。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成为现在这样呢? 753年5月,皇宫后花园凉亭中。 唐玄宗“青玦,你一身功夫了得,现在有一桩事需要你去办。” 杨青玦“陛下,我这一身本领本就是为了报效国家而学,您尽管吩咐便是。” 唐玄宗“是这样的,最近边镇节度使的权利越来越大,尤其是安禄山。更是管理好几个地域,如此让我如何放心得下。你去到他的身边,替我收集情报,把他的一举一动都祥报于我,倘若他真的走到那一步你可直接除掉他。” 杨青玦“明白,我这就收拾东西出发。” 一个月后范阳周边山林中 安禄山“妈的,出来打个猎也他妈的不让人舒心。” 原来这几个月他明显感觉到唐玄宗对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或许是这段时间里自己做的事太过火。于是他只能每天不是饮酒作乐就是狩猎野兽,以此好让唐玄宗对他放松警惕。他就能更好地实施自己的计划。可就是今天他刚刚在追一头鹿子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手下竟然没有追过来,他还哪有心思去管那头鹿子,因为他已经到了树林深处。此处一眼望去树木丛生他可不想出点什么意外。好巧不巧,越是担心什么就越来什么。只见前方射来数支利箭,他躲闪不及左臂中了一箭坠落下马。趴在地上装死。见安禄山没了动静,树林中走出四个蒙面人上前查看,到安禄山身边准备割下他的头回去复命。就当其中一人靠近快碰到安禄山之时,安禄山睁开了眼从袖间抽出匕首当即划开那人喉咙,其余三人见此抽出宝剑向安禄山袭来,安禄山也不敢多想,拔出左臂的箭矢,捡起死去刺客的剑就与三人缠斗一起。就这样双方缠斗数招,谁都奈何不了谁。此时只见树林处又飞来一支利箭直逼安禄山面门,安禄山正与三人战斗,根本躲闪不及。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树林处飞来一枚石子打落箭矢。同时传来一句“多人围殴一人还用暗箭偷袭,这可不是江湖规矩。”说罢林中传来一声惨叫。那名暗中的刺客也已毙命。趁着三人愣神,安禄山暴起三下五除二的将其解决。就见林中走出一人正是唐玄宗派来监视安禄山的杨青玦,默默的擦拭手中利剑上的血迹。随后便将剑归鞘,准备离开。 安禄山“壮士留步,多谢救命之恩,敢问尊姓大名,是做什么的” 杨青玦“吾名青锋,是一个江湖人,今天只是看不惯他们的所作所为才出的手。” 安禄山“既然壮士无功无名不如在我手下做我的贴身护卫吧。将来驰骋沙场挣个功名,也不枉费你的一身本领。” 754年2月范阳安禄山府上议事厅 安禄山“青锋,现有一事,需要你去完成。原本我不想劳烦你的,奈何我手底下的人全是酒囊饭袋。” 杨青玦“何事,主公但说无妨。” 安禄山“是这样的,半年前,在我管辖境内突然出了一个恶人,此人名为玉面书生,使一柄剑无恶不作,已经杀了好几个本地富商。但是他最阴险的是他的6只飞镖。可谓是百发百中,我已经有不少人死在之下了,我多经调查终于发现此人行踪,奈何其武功够高,他人奈何不了,只能请你出手。放心,此事一过我会向皇上申请赏赐。” 杨青玦“你明白我不在乎这个,但是此人作恶多端,我比将其除之。” 安禄山“好,现在他以逃出范阳,我几经调查,才查到他已逃往武功,为此,又折了几个好手,你前去武功,那里有人接应。” 只是在杨青玦走后,安禄山唤出一人吩咐道“通知铁血,准备收网,这两人都要除掉。”那人走后安禄山自言自语到“若非有人卖我这个消息,我还真不知道你伪装得这么好。除掉你们我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这天下我安禄山也想坐一坐。” 武功县一家当铺内,一位掌柜模样的人与杨青玦正坐在桌前 掌柜“那白面书生就住在对面旅馆之中前两天的行动想必已经惊动了他,此时宜早不宜迟,请先生早些行动。” 杨青玦“明白了,我晚上过去会会他。” 当夜杨青玦潜入白衣书生窗外,正想趁其睡着,打他一个措手不及,结果他刚刚稳好身体,房间内就射出一枚飞镖,接着就看见一人蒙面破窗而出。飞快向外逃窜,杨青玦赶忙跟上,就这样两人你追我赶,追到第二天中午。至一处山崖旁边,这时白衣书生回身说到 “我与你何怨何仇,你要追我至此。” 杨青玦“多说无益,做下如此恶事,我岂可容你活在这世间,有话留着和阎王掰扯去吧。” 闻言白面书生也不啰嗦,伸手准备拔出手中宝剑,可是杨青玦已欺身上前,右脚将剑蹬回并借力左腿向白面书生脑袋踢去,白面书生紧忙格挡,却被踢得向旁边踉跄几步,但反手射出一枚飞镖,杨青玦用剑打落飞镖却见白面书生持剑向其面门砍来,杨青玦赶忙提剑格挡。见一招不中,白面书生跳出圈外,又两镖飞来,杨青玦时刻提防他的飞镖,怎会中招,向侧一翻轻松躲过。可是突然一股寒意袭来,他赶忙向后翻滚,只见又是两枚飞镖深深插在地上“既然你的暗器放完了,那我可出招了。”说罢拔出宝剑向其刺去,白面书生紧忙用剑上挑。两人就这样打了50余会不分胜负。只见白面书生跳出圈外说到“这一招若没能将你打到,那我的命就给你了。”说罢白面书生跳起用捡起的两块石子向杨青玦飞去,一块打眼,一块打手。奈何杨青玦早就提防用剑鞘将之打落,就看见白面书生双手执剑刺来,杨青玦赶忙丢掉剑鞘双手横拿青锋剑护在胸前,兵器相碰,但是白面书生低估了青锋剑的硬度,他的剑尖折断飞了出去。杨青玦趁势一脚踢出正中白面书生心口。白面书生飞出。落地吐了一大口鲜血。想要起身却以没了力气。“此战是我输了,但是我败在兵器之上。”杨青玦刚要回话却见白面书生捡起剑尖飞来,杨青玦躲闪不及,被射中左眼。白面书生用尽力气起身一剑劈来划在杨青玦脸上,留下了从眉毛到嘴角的伤痕。杨青玦也将剑送进白面书生腹中并搅动。随后拔出宝剑。白面书生到底再也没了力气,就此死去。 杨青玦简单处理完伤口,上前摘下白面书生的面罩,下一秒就楞在原地,因为他认识这张脸,他是唐玄宗的贴身护卫之一。杨青玦觉得事情不对,对白面书生进行搜身,果然从怀里掏出一封信,上面记录着安禄山的一举一动。种种消息都在指向安禄山造反。“可是皇上既然派我过来,又为何派他护卫过来呢?难道我是明棋用来迷惑安禄山的眼睛,好给这个暗子一个方便的行动环境。”杨青玦想到。这时突然后面传来一声阴冷的声音 “哎呀呀,让你发现了不得了的事情呢,这就留你不得了。”来人正是当铺掌柜。 杨青玦“看来你也并不单单是一个小掌柜那么简单。” 冷血“我名冷血,是安将军手下第一刺客,到了阎王那里问起来也能回答出来谁杀了你。” 杨青玦“你就这么确定能吃下我,不怕我崩坏了你的牙齿。” 冷血“我牙口好用不到你操心,受死吧。”说罢就向杨青玦杀来,只见冷血左手铁算盘右手判官铁笔同时砸下,杨青玦见状不敢硬接向后闪避。可是刚经历过一场恶战的他又怎会是冷血的对手呢。只能边打边退,不知不觉到了悬崖边。 冷血“你就别白费力气了,放弃抵抗我给你一个痛快。” 杨青玦此时心中焦急万分,仿佛此次自己必死。就在杨青玦想怎样才能逃出升天时,冷血右手在判官笔后面一按,判官笔尖射了出来正中杨青玦腹部。冷血向后一拉,判官笔尖拔出还带出几丝血肉。不等杨青玦反应。冷血一脚踹来将杨青玦踹下悬崖。 成都,庙中 自唐玄宗逃至此处后,夜夜思念梦见杨玉环。于是差人在庙中单独立起杨玉环塑像,并每日前去悼念, 唐玄宗“玉环,你知道,那并非我本意。实属是被逼无奈,你在天之灵也不要怨恨于我。” 杨青玦“你贵为九五之尊,若你不愿意,谁又能强加于你?” 闻言,唐太宗抬头看去,只见杨玉环雕像之后出来一人,脸上带着一副青面獠牙恶鬼的面具,只是面具左眼是完全封死的。唐太宗心一紧还以为是安禄山派来的刺客,就要呼唤护卫,面具人连忙阻止并摘下面具露出那张狰狞的脸。 唐太宗“青玦,竟然是你,你还活着。好好好真是苍天有眼,如此也算了结你姐姐的一桩心愿。只是你的脸,还有为何这么长时间不来找我呢?” 杨青玦只好将他们分别之后的种种经历全盘托出。 唐太宗“竟会如此,杨国忠那个老匹夫我让他死的太轻松了。” 杨青玦“陛下,我只想问你为何要逼死我姐姐,你说你是被逼无奈,这又是为何?” 唐玄宗回忆道: 安禄山以铲除奸相杨国忠为由,突然在范阳起兵造反。次年六月,叛军成功攻占了潼关,长安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唐玄宗带着杨玉环,匆忙向西逃往蜀地。当他们途经马嵬坡时,随行的六军却停滞不前。 禁军将领陈玄礼等人对杨氏兄妹的专权心怀不满,在杀死杨国忠父子后,认为根源仍未消除,因此请求处死杨贵妃,以绝后患。 玄宗派遣高力士去见卫戍司令陈玄礼,询问士兵为何不愿继续前行。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也无法幸免于此。”这让玄宗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舍不得杀害自己宠爱的妃子。 他低头沉思了许久,才说道:“贵妃居住在内宫,怎会知晓杨国忠的谋反之事?”高力士明白,如果不处死杨贵妃,士兵们的愤怒无法平息,于是他说:“贵妃固然无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如果贵妃仍然在世,将士们怎能安心?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只有将士们心安,陛下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唐玄宗最终狠下心来,让高力士将贵妃带到一座庙里,命两名内侍用带子将贵妃勒死。陈玄礼验尸后,告知将士们贵妃已死,将士们终于消除了疑虑,撤围回营。 杨青玦“他们怎么敢的?” 说罢,杨青玦脸上露出杀意,见此,唐玄宗紧忙阻拦。 唐玄宗“青玦,你不要冲动,你姐姐已经走了,你一定要好好的别做傻事。” 第二天,城中乱了起来,陈玄礼死在了自己家中,头颅都被人割了下来。总之参与兵变的头领都被人杀了。一时间人心惶惶。唐玄宗怎会不知定是杨青玦出手了。 唐玄宗“没想到这么长时间不见,他的武功更高了,或者他就是终结这个混乱的关键。” 庙内杨青玦与唐玄宗相对而坐。 杨青玦首先开口“陛下,如今这些人我都已经杀了,我在这里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我想着我去安禄山那边,想办法除掉他。” 唐玄宗“可是,他已经知道你的身份,再说了他手下的人可是杀了你一次他见到你肯定会将你杀之而后快的” 杨青玦“无妨,我心中已有计划,只需陛下配合便是。如此......” 第二天成都城中传出消息,杨玉环的弟弟杨青玦杀掉了那些兵变的武将,并且刺杀了唐玄宗一次,将唐玄宗的手臂都差点砍下来。唐玄宗也闭门不见总臣,连朝都不上了。这更加肯定了杨青玦逆犯的身份。 尉迟庆是唐朝开国功臣尉迟恭的后代,现是征西将军,此时正率兵与安禄山儿子安庆绪对抗,这时已经一周了双方都无法奈何对方。入夜,尉迟庆正在帐中研究敌军,突然眼前出现一道黑影,他抬头一看正是杨青玦,只见杨青玦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正是临出发前唐玄宗交给他的见牌如见皇帝。尉迟庆赶忙上前跪下。 杨青玦“我奉陛下之命去往安禄山那里,找机会将其干掉,但是安禄山此人疑心极重,所以请将军配合我装作我袭击了军营并追杀我,我无奈之下逃到安庆绪营中。” 尉迟庆“可是这样安禄山他们会相信吗?怕是连安庆绪都骗不了。” 杨青玦“那该怎么办呢,将军有何办法?” 尉迟庆“用我的头,我尉迟家世代忠良,可是面对安禄山叛军我却无可奈何,若是我的人头能换取国家的安稳,我在九泉之下也有脸面对列祖列宗了。愿壮士此去一帆风顺。” 话毕,没等杨青玦开口,尉迟庆拔出宝剑,毅然决然的抹向脖子。杨青玦红了眼睛,向着尉迟庆的尸体鞠了一躬说到“将军此举大义,此事就算舍弃我的性命我也要将其完成。”说罢将尉迟庆头颅割下用布包裹缠在腰间,并故意弄出不小的动静来借此吸引唐军士兵的注意。 叛军营中,安庆绪正与部下商讨攻敌之策,就见探子来报:“将军,敌营之中火光大起,此时已乱作一团。” 安庆绪“打听到是什么情况了吗?” 探子“只听到隐约传出抓刺客的声音。其余还未知。” 安庆绪“我与那尉迟庆对峙一周,此时敌营大乱会不会是其迷惑我们呢?是否已经挖好了坑等我们去跳呢?” 军师“少主,我觉得此事可去,只不过在远处观望若是坑我们可以安全撤退,若是真的,我们可趁机攻下敌营,给唐军给予重创。可在皇帝陛下那里留个好印象。” 安庆绪“就按你说的办。” 于是安庆绪率领3000骑兵向唐营袭去,在里唐营二里地外观望,半个时辰过后。见敌营还是乱哄哄的,无一人出来迎战下令到“众将士听令,向唐营进攻,此乃天赐良机,见到那个刺客记得留他一命。”随后就向唐营袭来,到500步时,唐军才发觉赶紧鸣钟示警,可为时已晚。安庆绪的军队轻松地破开防御直冲敌军内部。在冲到一堆人聚集的地方才看到。不下200唐军将一个人围在中央,但是只见这个刺客浑身是血,却仍左右闪躲并借机找寻机会突围,安庆绪见状下令到“将唐军杀光唐军将这个刺客留下,如此大才定要为我所用。” 于是3000骑兵向四周散去厮杀,失去主帅的唐军又岂是对手,不一会此地就尸横遍野。安庆绪将杨青玦带到营中问到“你是何人,为何要帮我们?” 杨青玦“我并不是帮你们,我只是要将李唐灭亡,我与那李家皇帝有不共戴天之仇。我刺杀过李隆基,奈何学艺不精没能杀掉,只能刺杀他的将领,借你们之手,灭掉大唐以解我心头之恨。” 安庆绪“好,既然我们都有共同的目标,不妨留在我的身边。” 杨青玦“也罢。”说完将安庆绪脑袋解下递给安庆绪。“此乃尉迟庆的脑袋,算是给将军的投名状。” 安庆绪“我会记你大功的,接下来就该长驱直入向成都进攻了。” 杨青玦“我猜,这一战消息传回洛阳后。燕王会将公子你召回去的。” 安庆绪“这是为何?” 杨青玦“历代君王是绝不允许出现功高盖主的情况的,若是你攻下成都,燕王会起猜疑的,怀疑你是否会另起国祚。” 安庆绪“我怎会这样做呢” 杨青玦“可你又怎能猜透咱们陛下的心呢,猜疑一起就会一直存在不会消失。” 安庆绪“那该怎么办呢?” 杨青玦“班师回朝,把握主动权,看燕王是否对你有所防备,到时见机行事,必要时......”说着杨青玦做出抹脖子的动作。 安庆绪“嘶,这是否太过了,况且现在陛下还没有什么动作呢。” 杨青玦“公子若是心软那就算我看错人了,你若没有野心也不必亲自前往战场,也不会私下笼络朝中大臣。” 安庆绪“没想到,你对我这么了解,若是我现在杀了你呢?” 杨青玦“不会的,因为你手下没有人能解决冷血。” 安庆绪“刚刚都是开玩笑的,今后可就全仰仗先生了。” 第二天安庆绪就接到了安禄山的命令,让其率领大军回洛阳,刚到洛阳就让安庆绪只身一人进宫汇报战果。之后就让其交出兵符在家休养实则命人暗中监控其一举一动。如此过了半个多月安庆绪终于下定决心。 入夜安庆绪与杨青玦密谈 安“看来父王真的对我起了疑心,之后该若何走,请先生指点。” 杨“公子不必慌张,只需......” 一周后安庆绪未收到安禄山的命令就私自进宫,在殿门口碰到了冷血,两人相视一笑各怀鬼胎。来到大殿之上与安禄山对峙起来。 安庆绪“父王,你年岁已大,该退位了,你未完成的事,就由孩儿来完成吧,我会灭掉李唐王室,一统天下到时候你做一个悠闲的太上皇。”说罢便向其笼络好的大臣投去目光。看到安庆绪眼色后,这些大臣便纷纷附和。但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坡口打骂,说安庆绪不忠不孝,安庆绪没有理会,只是在心中说道“骂吧,看一会你们还骂得出来?” 安禄山“绪儿,我不知道你哪来的底气,你现在回去,闭门一个月,我可以当做无事发生” 安庆绪“事已至此,我便不会后退一步,与其被关在笼中整日提防头顶高悬的铡刀,还不如冲破牢笼哪怕头破血流。” 安禄山“既然如此,那就别怪为父心狠手辣。”说罢就召冷血入殿,可是半天不见人影,安庆绪冷笑一声“既然我选择这一条路肯定做好了一切打算。”说罢拔出利剑与安禄山相对而立。两人都没有在动一步都在等一个结果。 至于冷血,拦住他的当然是杨青玦。冷血看着面前带着鬼面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从对方身上闻到了死亡的味道。 冷血“你是何人?” 杨青玦“我是从地狱爬出的恶鬼,一个来向你复仇的恶鬼”说罢摘下面具。 冷血“竟然是你,没想到那么高的悬崖都没能要你的命,不过我能杀你一次就能杀你第二次。” 杨青玦“希望你死前还能保持这份镇定。” 两人短兵相接,打的你来我往。别看冷血身材不算魁梧但是每一击都势大力沉,杨青玦在接了冷血两招后就不在拦截,而是利用自身的灵活躲避。 冷血“不是要想我复仇吗,怎么就知道躲,这样你怎么能杀死我呢?” 杨青玦也不答话只是一昧的闪躲,因为他知道只有将冷血的力气耗尽才能有一丝胜算,况且冷血的暗器还没出他的铁算盘还不知道是否藏有机关。就这样两人继续你追我赶,最终还是冷血力气先耗尽动作再也没有一开始那么的干脆利落。杨青玦知道自己反击的时刻到了,接下来在骗出冷血的暗器自己就稳胜了。于是杨青玦故意漏了个破绽,腹部大开。冷血果然上当,射出判官笔的笔尖。只听咚的一声,判官笔好像射中了什么东西。只见杨青玦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一块木头,笔尖深深的插在里面,冷血想拔都拔不出来。 “同一个地方,我不会摔倒两次。”杨青玦说到。随后就快速的向冷血袭去。冷血冷笑一声“可是我不单单只有只一个坑啊。”说罢铁算盘栏板打开,将算盘珠子用力甩出,只见每一枚珠子上都有尖刺。杨青玦对此并不惊讶,只见他甩出一个细密的渔网将这些珠子全都收了起来。轮到冷血惊慌了。杨青玦欺身上前快速将冷血的手筋脚筋挑断,将剑横在他的脖子上。 冷血“求求你放过我,我可以帮你杀掉安禄山,从今往后我就是你身边的一条狗。” 杨青玦“我说了,当死亡降临时你是否还能保持镇定,看来已经有了答案。”说罢就将冷血杀了。 此时殿内安禄山和安庆绪两人已经对峙良久,群臣也是各怀鬼胎,就见殿门打开,杨青玦戴着面具走进将手中冷血的头颅甩到安禄山父子之间。 安庆绪“父王,看来是我赢了。你可以安心退位了。”没有给安禄山分毫说话的机会就将安禄山刺死在龙椅上。随后将尸体扔到一边。坐在龙椅上扫视各位大臣。 “现在还有谁反对我坐在这个位置。” 群臣看着安禄山的尸体,又看看安庆绪旁边的杨青玦纷纷开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安庆绪“很好,接下来休养一段时间就像成都进军,退朝。” 公元759年,史思明诛杀安庆绪,同年四月,自称大燕皇帝,同年九月南下攻陷汴州、洛阳,761年在洛阳西北邙山大败唐军。因不满父亲欲立少子为太子,史思明长子史朝义联合史思明手下将领将其诛杀。 公元762年唐回联军攻破洛阳,逃往莫州。次年正月,遭围攻,率骑五千,欲还幽州发兵回救莫因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皆降唐,其为唐军追击,叩城不纳,逃无所归,穷蹙自缢于温泉栅医巫闾祠中。 至此长达8年的叛乱终被平息,但是叛乱所留下的影响是久久不能平息的,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致使民不聊生。导致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后世称之为“安史之乱。” 叛乱平定后杨青玦辞别唐玄宗,因为他知道伴君如伴虎。果然在叛乱评定后的半年后他就受到了刺杀但是由于他早有准备刺客们无功而返。从此江湖上出现了一个神秘组织。人人带着恶鬼面具,专挑贪官污吏和为富不仁的人杀。还将赃款都分给了穷苦百姓。一时间恶人们人人自危,就害怕哪一天被这群恶鬼拖下地狱审判。人们称这个组织为鬼面人,而鬼面人的首领正是杨青玦,他人有称其为独眼剑。刚开始朝廷正忙着安史之乱后的复兴建设,没能过多的管鬼面人,这也给了鬼面人发展时间。当朝廷想要剿灭鬼面人时鬼面人已经成了一个庞然大物,朝廷多次派军剿灭都让打了回去,最后只能放任不管。毕竟皇帝知道鬼面人头领无心造反。殊不知正是这一决策给后世带来了灭顶之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