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回复: 0

远去7/第二章 河头

[复制链接]

9

主题

0

回帖

10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9
发表于 2025-3-8 13: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
       小叔为侄儿侄女转了学,小远兄妹进入樟村完全小学读书,完全小学即低年级中年级到高年级全齐备;但当时读完高小的人极少。
早上,小叔领着小远出老屋,沿庙湾河沿,穿过大园一侧小路,拐进丁家屋间小弄,跨过后桥,踏着石板路前行;过大庙,左拐过小桥直行到底,左是大蒋家,小学在大队间隔壁。走进圆洞校门便是大人家屋,先是两楼三底,中间是过道,两边是教室;靠左上木楼梯有三间教室。穿过过道,有个大天井,前面是三楼两底,中间过道,右边是教师办公室;楼上是教师宿舍。天井东首有一排平房,前两间做低年级教室,后面是厕所及后门。
        进校门左拐入过道,迎面碰到一位男老师,小远后来才知道他与小叔是同学;小叔说“伢阿侄,转来读书,你多照看”,转头对小远说:“这是奈班主任,承老师”,说完,将小远交给承老师,走了。承老师将小远领进右边教室,指个座位坐下来,小远在乡村小学读书了。
       小学的老师有公办的、民办的,还有代课老师。开始小远搞不清楚,老师的学识、要求及上课风格均不一样。几天下来,询问加观察,大体了解了一些。公办老师, 上面分配下来,多是湘湖师范毕业;民办老师是本村的,或复员军人或被精简回村技工,都是村里有文化的青壮年;代课老师则是老师有事没来上课临时请人代理。学生都是本村人,同班学生年龄不一;简陋的木桌长凳,前面是木制黑板,光线不是很好。
       樟村完小的教学要求显然较低。因为家里的活多以及农民对读书的认识狭窄,村里的孩子读书不太上心,女孩读书的更少。如果是女教师上课,总免不了班上出几个调皮捣蛋的家伙搞点事情,年轻女教师被整哭也时有发生,严厉的男校长就被班干部请到教室压场面。
越州人称孩子们的玩叫做“搞”。小远学习中没啥课业负担,不懂处当课问清楚、作业当场完成,课间课后与几个伙伴一起都是野搞即疯狂地玩耍。主要项目有火炮子、弹枪(这两项具危险性在学校里被严禁)、滚铁锹(铁丝环)、打弹(玩玻璃彩球)、劈样纸(玩有图案的印刷纸板)、丢秤子、棚千棚(也称挑图案)、拉逃、抢四方、挨午炸、举蜻蜓、打虎跳、岙手筋骨(即掰手腕)、踢毽子、跳绳、跳牛皮筋及老鹰拖小鸡等。
       火炮子,用铁丝弯成,两头特制,然后用牛皮筋绕紧,将火柴头上的粉弄下放入凹坑,右手一扣板机,撞击发生“叭”的声响。弹枪,用树枝叉或用铁丝弯成V形,两头用粗牛皮筋系牢,找楝树子当子弹,拉急皮筋瞄准目标,手一放,子弹射向目标,击中人体感觉很痛。
       丢秤子、棚千棚在教室。丢秤子,就是做几只小的布袋,里面灌满沙再缝牢,从袋里掏出一把秤子,也就是四五只,顺手撒在课桌上;右手抓一只往上抛,同时迅速抓起桌上放着的一只,上抛的那只下来接住,换一只再上抛,就这样反复着,来不及抓或接不住上抛的就算输。棚千棚,用一根细绳,连接成一圈,双手用不同指法棚成各种网状,由另一人用手指勾牢接着,继续变化网状,变不下去者为输。
       拉逃、抢四方主要在校门左侧的大队礼堂。拉逃多是一追一逃,被追牢者为输;然后追与逃互换再拉逃。抢四方则是四只角分别站好一人,中间一人来抢四只角的位置;一人喊开始,占着角的四人只能跑向另只角的位置,中间一人如果先抢占某角,没抢到角的人算输,只好充当中间者继续。
       挨午炸则是课间几人背靠墙壁一排,使劲挨直至前面几人被挨出,大家起嘲头,挨出的人排到后面继续,这一般在冬季寒冷时进行,男生着力,女生则站在对面看闹热,顺便起起嘲头;几位男生被挨出,听女生嘲笑,嘴上反击:脸孔红通通,心里想老公;一位女生手一点,刚想回击,上课铃摇响,大家赶忙回教室,男生们气喘吁吁,背脊底里都有点汗出来。
       举蜻蜓,对着墙壁双手撑地双脚朝上碰墙壁,里面内衣翻落露出肚皮,一阵大笑。个别男生有点底子则在天井里打几个虎跳(类似侧手翻),如果连续几个,大家则喊好。
       岙手筋骨,少青中均可玩。在课桌两旁各一人伸出右臂,肘贴桌面,双手紧握摆中间,双方选定第三人当裁判,裁判扶正双方右手的位置说:开始;双方右手发力各往左掰,先将对方右手按在桌面为胜。只见双方手臂甚至头部筋暴起,桌子移动,双方各用左手扳住桌子发着力;其他同学旁边看热闹喊着:着力,弄伊翻;当然更多的看客起嘲头(即起哄):要倒哉;撑勿牢哉;介雪(差)咯;某某,诺(你)饭勿吃饱咯;等等。
       女生通常踢毽子、跳绳、跳牛皮筋或玩老鹰拖小鸡。毽子自己做,找一枚铜板用布头包住,上面留出可插的孔,然后用线缝牢,再拔几根鸡尾巴处的毛,插入孔内,试踢一下是否平衡,再调整鸡毛的长短或多少,使之毽子用脚踢上去落下来稳当且平衡;女生们比试时,用脚踢出各种花样,还有踢出的高度。
       跳绳有单人跳和多人跳,单人跳有速度有花样,在规定时间内可比谁跳得多;多人跳则是长绳的两头各由一人握住同时甩将起来,一人或多人窜进去跳起来,掌握好节奏,不使绳子伴住;两头握绳者可轮换。
       跳牛皮筋,用多条牛皮筋结出一条长的牛皮筋,两头连接,两端各一人站立撑起牛皮筋,中间处由一人用双脚跳将起来,做出各种动作,以不缠住为胜;两端者可轮换。
       老鹰拖小鸡,选出一名女生当老鹰,一群女生当小鸡,领头是母鸡,伸开双手保护后面一群小鸡,小鸡们一个个双手紧抓前者的衣边;老鹰与母鸡斗法,一群小鸡晃来晃去,躲避老鹰。旁边部分男生看热闹起着哄。
       中午放学回家饭一吃就到学校,上课还早,就到校外去搞。学校后面是一大片草籽田,草籽正开着花,紫红花瓣、桃红花心配上嫩绿茎叶,满畈星星点点。几个人兴奋起来,有两个直接在田里打起虎跳来。一天午后,闷热的天气突然乌云盖头,不一会,从乌云的缝隙里发出阵阵闪电,其中象一条光蛇砸向地面,紧接着就是“咔嚓,轰隆隆”声响,铜板大的雨点直拍向教室墙上的气窗,吓得旁边的学生马上站在桌上关好门窗,老师课也不好讲了,大家趴在课桌上静等雷声消停。放学时有同学招呼:沟渠里现在有鱼抓,走呵。小远也跟着去了,逆水捉鱼在海港已实践过了。二人一组找好沟渠,忙开了,捉了几条小鲫鱼,送给他人。
       小学课程中有手工劳动课,其中有折纸、剪纸。折纸飞机是男女孩子都喜爱的活,一下课,纸飞机满教室飞;有些学生不过瘾,一齐拥到天井里,比试谁飞得远。一旁女生们哄笑:介雪咯,撞石板去哉。小女生的嘲头激发起小男生的好强心。小远也学样有样,第一次飞不远,快跑几步把飞机拿回来,一本正经地将机头捏一下,翅膀再调整下,最后呵一口气,吐在机头,口中念念有词,说了声:起,右手朝上方用力一掷,果然飞机冲向远方,甚至还会转头往回飞,直至擦地。旁边女生们齐喊:厉害,看,还会转弯;男生们则相互吹捧相互取笑,然后争抢飞得不错的纸飞机,结果将纸弄折,飞机变成废机;哈哈,癞孵鸡娘变鸭,男女生笑成弯下腰,个别女生连眼泪都笑出来了。
       剪纸则是女生强项,男生们只能折剪五角星,连剪个双喜字都费劲,更谈不上剪出窗花了。小远稍好些,但花样还是不能剪成,不是剪到一半忘记后面,就是剪出来的纸不是缺只角就是多条腿。要上交作业,只好作弊,用手推一下坐在前面的女生低声说:小青,帮个忙呵,然后将纸递上;小青心里一喜回道:随便弄弄。不一会转过头来,将成品递给小远,还不忘对小远眨了下眼,小远见状一阵暗喜。
       吹肥皂泡是男女生都喜欢的而且简单的玩法,找只小杯盛上水,放点碎肥皂,搅拌使之化开,再找一小段麦杆,剪去结成两头通,然后麦杆一端醮一下杯里的肥皂水,另一端朝天用小嘴一吹,一串肥皂泡冲向半空;接着自然是大家比试起哄,男女生站成一排吹将起来,着谁泡多泡高,再接着就是阵阵男女混杂的起哄声。
       动手做万花筒,是劳动课里的一个项目。小远找来碎彩纸、纸板、透明纸还有浆糊,做成一个,一边右手转动着,一只眼抵近筒的一端望着,果然另一端变化多端。
       还有就是养蚕宝宝,从同学那里讨来蚕籽,用棉花围住,果然孵化出细长的小蚕,接着到村里村外找桑树,摘来嫩叶,与小蚕一起放入火柴盒,拿到班级里,大家比对、讨教。看着蚕宝宝越长越大,直至做茧化蛹;小远见证了蚕宝宝短短的一生,感叹生命的顽强与轮回。
       还有捉虫玩。后面的园地里找轧郎(即螳螂),小远捉住放在头上,据说这家伙喜欢吃头发,然后与伙伴比试。捉金虫(一种小的硬壳瓢虫),捉住后放在手心里,小远嘴里念叨:金虫靠靠背,活到一百岁;没念多久,手上的金虫突然张开翅膀飞走了。
       “咯咯喔”雄鸡叫声起,天快要亮了。小远起来,将鸡鸭放出,鸭子“噶噶噶”地叫着、一摇一摆地出了大门下了踏道入水,开心地站立在水中,抖动几下羽毛出池觅食去。这种鸭子称为麻鸭,分秋股头和老鸭,老鸭用来生蛋。小远洗漱,完后烧开水、弄早饭,无非是水泡饭,过夜饭放在钢精锅里倒入开水一滚即成,盛好泡饭放在桌上晾着,然后去叫母亲哥妹。不一会,大家起来洗漱好,母亲从挂着的樑厨里拿出和饭,干菜、什锦菜之类,大家吃早饭,早饭吃完,母亲整理洗刷碗筷,小远他们仨各自上学。
       老家堂前靠大门不远的樑边有个燕子窝,据娘娘讲有好多年了。春天来到,天气转暧,小远早上将饭桌搬出屋放在廊下,早饭后这里成为台门里妇女们的聚集地。吃早饭时,小远听到吱喳声,抬头一看,燕子窝里扑腾着,露出几只小脑袋,原来是小燕子们在折腾。没多时,一只燕子从河面上掠来,在大池上抖动了几下翅膀,一下冲进堂前,停在了燕窝边沿,将嘴里含着的食物喂给小燕子们,小燕子们吱吱声争着吃着;不一会,那只燕子又窜出堂前、跃过廊下,抖动着翅膀,掠过大池,飞向远方。小远看了一会,对廊下端着二六碗吃着菜泡饭的雷婶说:屋里有小燕子,刚才是老燕子进来给小燕子饲食料。雷婶说:屋里有燕窝,说明这人家被燕子看中,吉祥;那只大燕子是娘,觅食来饲她的子女,当小燕子大起来,还要教它们飞行、觅食;但它们的娘却飞不动了会老死在外,伢做田畈时碰到过掉落在田里的老燕子。接着雷婶又感叹了一下说:雪压雪、代压代,萝卜拔起种芥菜。听到这里,小远心里沉重,感觉到母亲的伟大以及族群一代一代与自然的抗争。
       “正月灯,二月鸢,三月上坟看娇娇”;这童谣说的是江南早春时节的民俗。正月里看灯,尤其是元霄,到处挂满灯。二月郊外东南风盛,正是放飞风筝的好时节,小孩子们自己做风筝并比试谁放得高。三月杨柳绿,清明时节雨纷纷;新媳妇头年来坟头。
       清明节前,人们会到田间、山脚刁来艾和黄花菇做糕,并杀自养的鹅用作祭品。由于“五改”的缘故,田畈上坟茔鲜见,只在村边沿或园地角落还有,樟村的大人家才在山里有坟地。小远家周边,大多在家里摆下桌子,做些祭品供一下,点起蜡烛拜三下,烧些折另,是为上坟。有坟茔者,则还得去坟头上供,化三吊银锭,并在坟上堆泥。人们以进山上坟为由,顺便游玩一下,谓之“踏青”。
       清明时节,吃螺蛳正当时。当地有俗语“清明螺,抵只鹅”。因为这时水质清澈洁净,而螺蛳尚未撒籽,是螺蛳最洁净肥嫩之际。入夏,螺蛳籽一撒出就变瘦,加天热水质变差,寄生虫增多,老人有言:“五荒六月蛳蛳要少吃”。
       螺蛳以个中等、青绿色为佳,当地人称“青売螺蛳”,壳极薄,呈半透明状,又很脆,肉质细嫩,鲜味十足。螺蛳在烹饪前,对生坯要在其尾部刻一细槽,或断其尾部,这个过程叫“笃螺蛳”。螺蛳笃过后,嘬螺蛳时,前吸后进,形成气流,肉才会随气流而脱离螺壳。笃好的螺蛳,得放几滴菜油再养一夜食用。
       水乡,河里长满螺蛳。有时河埠头踏道边就可摸到,小孩们也有下河去摸,但也有人买螺蛳吃,因为方便又便宜。水乡有一种专耙螺蛳的船,夕阳西斜,沿河就会听到“螺蛳嗬!螺蛳嗬!”,这是螺蛳船摇过的叫卖声,小远母亲就会拿只竹篮,走到河埠头,付二分钱就能给上一碗,倒入篮中下踏道顺便清洗一下,回家叫小远笃,小远找到柴刀,来到门外大道地边沿中一颗颗地笃起来;笃好放入缽头,用清水养到第二天,然后做成酱爆螺蛳。小远用筷子夹住一颗,放入口中“嗤”地嘬一下,有时一下嘬不出,小远用筷头在头部一按再嘬,嘴里一阵汁鲜肉嫩,吐掉螺燕,和饭一嚼,鲜美入肚。当地人爱喝酒,常用笃螺蛳过酒,“笃螺蛳过酒,强盜來哉勿肯走”这俗语就此形成。吃螺蛳还是穷人的开荤菜,老底子有“开穷荤”一说。
       立夏到了,当地习俗要吃新鲜罗汉豆和茶叶蛋。小远与母亲一起忙,罗汉豆先剥出豆,用清水煮,放点咸头当和饭;豆再剥出肉即豆瓣,在淘好的糯米中放入豆瓣煮成豆花饭当中饭;用买来的一包红茶沫煮几只茶叶蛋,小孩们吃一只拿一只。甬城有专门的盛蛋网袋,母亲给小远装入一只茶叶蛋,系在脖子上。
       立夏后各种豆类上市。队里分来带壳罗汉豆,先剥出豆,再剥出豆瓣,腌菜炒豆瓣是时鲜和饭;做玉兰头放入彩瓶,早上取一小把撒点盐过早饭,很好吃;玉兰头也就是油汆干豆瓣。队里还分来蚕豆,清水一煮当和饭;四季豆则用干菜炒。除豆类外其他夏作品种也比较丰富将陆续上市。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立夏一过,端午将临,各家都得准备。越州人过端午要准备“五黄”:黄瓜、黄鳝、黄鱼、蛋黄及雄黄。小远母亲裹上几串棕子,顺便送点给左邻右舍,邻居回送巧果(一种油汆的面食);做个蒲丝鳝丝羹,煎几只荷包蛋;炒个苋菜,据说端午吃苋菜当夏六月不会起痧;大门上插几支艾叶菖蒲桃脑,要做蚊烟堆;中午全家人还得喝点烧酒(也可放点雄黄),据说可不怕雨淋。学校下午上学前有午睡课,端午午饭后到校,有的同学袋里装着炒罗汉豆,午睡时,有调皮者不睡,悄悄取笔给旁边的同学画眼圈,铃声一响,大家起来发现后哈哈大笑;因贪吃炒罗汉豆,肚里一股气并不住,上课时突然发出怪声,引起大家一阵哄笑,连老师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六月初一要剃个神仙头。当地习俗称那天是神仙日,十六岁以下都得在当天理发。小远母亲提醒自己的孩子,早点去排队,并关照隔壁的五十,他在大庙边上村理发室当剃头师傅。
       小远走进理发室,见有三人已在等候。一个身穿白衬衫的剃头师傅在整理剃头家生,一个半大小伙在忙于生旺煤炉。小远叫了声:五十师傅;五十说:小远,你来哉,要等歇呵。小远说:嗯,人也不算多。接着,小远在靠墙的石凳上坐下,环视着这间理发室。理发室坐北朝南的,平屋并不大,是大庙边靠墙搭出来的。靠西墙挂着两面镜子,镜子下支起的木板上,摆满各种各样的理发工具。对着镜子,放着两把理发椅,椅旁各放着一只脸盆架。靠东墙脚有一排石凳,显然是给等理发的人坐。朝东北角有两只煤球炉,一只盛水铅桶、几箩筐煤球、发火柴,还有几样杂七杂八的东西。屋中挂着一条铁丝,挂满手巾、理发衣。理发室共两人:师傅一位、徒弟一个,师傅就是小远家隔壁邻居五十叔,徒弟比小远大点,前村的阿六,他母亲生了七个小孩,四女三男,他是第六个。炉子旺了,水开;阿六一边将开水灌入热水瓶,剩下的倒在脸盆内,加上冷水,第一位人开始洗头。阿六将河里打上来的水倒入钢精壶放在煤炉上,然后来到洗头处,帮助洗头;五十师傅则开始理第一位人的发。不多时,轮到小远。小远剃好头,谢过师傅,走出理发室。迎面碰到同学也来剃头,那同学比小远大一岁,伸手就在小远头上拍了三下,嘴里念叨:新剃头皮敲三记,不敲有晦气,敲敲有运气。小远说:等下我敲诺;那同学说:好,我等着,就走进理发室。小远去学校等候,果不然,那同学剃头来学校,被一群男生围住,众人争相敲他的头,小远无疑是其中之一。
       当夏六月即盛夏到来,小远一早将饭桌搬到廊下,放上长凳,上午这里成为台门里阿婆大妈小媳妇小姑娘们的阵地,切鞋底补衣裳挑花(花边)、摘菜剥豆拔毛。大妈们用旧报纸或旧书页放在脚底板上下,用剪刀剪下鞋样;旧衣裳里的布剪裁下,刮上浆湖一层层粘好晒干,这个叫“背布百”,然后用鞋样拼凑剪下,叠成一叠,然后用苎麻线穿针引线,用板将线拉实成鞋底;一针一线,密密麻麻,切鞋底通常是大妈们忙的事。有点破旧的衣裳一二件,有个竹编制成的浅的筐叫窝篮埭,里面放针线顶针剪刀尺以及老花眼,专门用来修补衣裳的洞或开线处;这些是阿婆们的活计。挑花边则是小媳妇小姑娘们的事了,从专门从事收集挑好的花边以及提供花样纸线的联系人那里取得花样纸和线,这些年青女性就坐在一起,按样挑花,相互请教加相互聊天;挑好的花边,到时拿到联系人那里验收,然后拿到一定的工费。这些花边再由验收人定期送到花边厂,拼接成完整的成品,作为台布、窗帘、装饰布等,对外出口创汇。烧饭时点将到,这些人的一部分会放下活计,去家里拿来做菜材料,回到廊下,坐着竹椅或方凳或石沿上,一边聊着家长里短,一边摘菜剥豆拔毛准备中饭的和饭。菜理好,她们又到家烧饭,边烧饭边炒菜,灶都是双灶,不过有时炒菜,灶底下烧火来不及得请帮手。
       小远在廊下经常看到女性的一些独特做法。越州民俗,七夕已出嫁女性要洗头,一年洗一次;从园地边的槿棘柳那里采来其叶子,放入盛着水的脸盆中用双手搓捏出泡沫,用这水来洗头。姑娘出阁前要绞脸,用两根绳子在脸上搓揉将脸毛绞净。夏季,人出现胸闷、乏力、没胃口等中暑状,往往采用一种叫扭痧的治法。通常大娘大妈们出手,病人坐在方凳或石沿上,男赤膊女则将背部露出,背后坐着扭痧人,方法是将中指和食指弯成钩状,用碗里盛上半碗水,蘸点水夹揪颈部肩部背部的皮肤,边揪边发出“叭叭”的声音,揪过之处呈现局部瘀血;看其颜色深浅可知病症轻重,被揪的那人得忍住痛,揪后有轻松感觉,一周后,瘀血状的条痕会自行消失。
       有点小症或小病都采用民间疗法也称土办法,这些办法由老辈人一代一代传下来,针对性强,治疗效果好,最经济实用。小远也认得了几种长在园地里或断墙角的中草药。后来赤脚医生兴起,农村中草药有了更大的普及。
       午后前面廊下因有大厅遮阳,大家都集中在这里休息。小远他们两两走着“金木水火土”(棋)或西瓜棋(当地两种土棋)。石板上用白灰头一划成棋盘,找几颗小石子或小砖瓦片敲碎当棋子。
       金木水火土,棋盘呈井字型,两端呈M;双方各执五子,以颜色或石头瓦块区分,相对布局;按交点行子,口称“金木水火土”,行到“土”就可吃掉对方子;吃光对方子或对方无路可走算输。
       西瓜棋,棋盘呈西瓜皮,划一圆中间十字,十字接交圆周处再划四个小圆弧。双方各执六子布置在两端,按交点一步步行子,包围对方可吃掉其子;吃光对方子或对方无路可走算输。
       两人走棋,其他人一旁观看,输者换人。“六月咯热头,晚娘咯拳头”(俗语,形容热得厉害)。大人们坐在小竹椅或草席上摇着蒲扇,或闭目养神或做手工活;婴儿们则在草席上爬来爬去,累了,在一旁大人的催眠下睡去。不时有阵弄堂风吹过,给人们送来凉爽;而旁边趴着小黄狗,伸着长舌,一吐一吸。“吱吱”、“吱吱”声此起彼伏,那是台门外躲在楝树上的知了对炎热的呐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