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家乡的端午节
本帖最后由 艺为欢 于 2017-5-31 15:28 编辑童年家乡的端午节【艺为欢2017-5-30】
年年有端午,岁岁人不同。时光的催促,让眨眼即将迈入知天命的我,随着淡淡的粽香、赛龙舟的激情,不经意间又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童年的家乡,端午算是与春节、中秋、鬼节并列的四大节日之一。家乡的端午,没有吃粽子的清香,也没有赛龙舟的激情,只有插艾叶、吃包子、喝雄黄酒的温馨、详和。在端午来临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去采摘艾叶,再将艾叶插在房屋所有门、窗的两边,如春节贴门联一般山雨欲来风满楼,过节气氛浓郁。当天色暗下来,大人们就把艾叶烧开水,然后在里面放入雄黄、大蒜,给我们小孩洗澡,听说这可以驱邪杀菌。
与中秋节吃月饼一样,端午节吃包子,成了小孩们的一种奢望。父亲虽然是名教书先生,但他做包子、泡油条却是远近闻名。父亲做任何事情都很细腻、一丝不苟,做包子也一样。每次做包子时,只见他从发酵的面灰上拧下一小坨,放在掌心、拍击压成圆圆的薄片,再抓取一小撮红糖放在中央,然后从四周慢慢边旋转边往中间包起来,最后将顶上露出多余的尖尖摘除,一个包子就成了,包子如果完全密封且上面旋转的轮痕非常匀称,这算是上等包子。看起来容易,我和哥哥也喜欢跟着学做,可要么包得不能密封、蒸熟后糖流出来,要么上面的轮痕粗糙紊乱,让人看着就不想吃。包子蒸熟后,一揭锅盖,一股热气冒出来,喷香喷香的,我们哪等得了,直接用手抓,左手里吹几下扔到右手,右手里吹几下扔到左手,间或又咬一口,嘴里边吹边吞,一直烫到心窝里,一、两分钟,一只包子就下肚了。端午节包子除了自己吃,还要在过节前送一篮给外婆、舅舅。因为父亲的包子做得太好了,邻居们纷纷来订,后来父亲干脆端午前几天做包子卖。1990年,我与哥哥都去了县城读书,为了我俩的学费,还要建新房,父亲把这门手艺传授给母亲,然后将母亲接到学校,把学校的小卖部承包下来,母亲专职做包子、泡油条,生意火爆,因人手不够,经常有调皮的学生趁乱把包子、条子随手拈走,母亲只好叫学生来帮忙打理。父亲更是除了要上课,也要帮忙打理小卖部,甚至经常天未亮就骑单车到二十多公里外的镇上去买面灰。父母卖包子还真赚了钱,1991年年底,我们一家四口终于搬离了七十年代祖父分给父亲的那四间土砖小屋,喜气洋洋搬进了至今仍在居住的这栋红砖大楼房。直到九十年代末我进城后才知道外面端午节吃粽子、皮蛋,而家乡吃包子的习俗也慢慢淡化甚至绝迹。
端午节里,家乡还流行喝雄黄酒,即在糯米酒中放入少量雄黄,搅拌后可直接喝,又香又甜,还有些许酸酸的。可后来我在媒体上看到专家们称雄黄有剧毒,喝多了会致命,这让我非常震惊,赶紧告诉母亲,要她以后端午不要再做雄黄酒了,这习俗也慢慢在家乡消失了。
童年的端午虽然清贫,回忆却永远是快乐的。怀念童年家乡的端午节,在往日那物欲纯纯的岁月里,在今天这幽思浅浅的日子里,曾经吃包子虽然远没有今天吃粽子那么香、那么甜,但吃包子更加让人满足、让人幸福、让人回味。
端午节,年年都会来,但我的童年却再也不会来了,我只有在这夜深人静时,在键盘上,用指尖,静静的,静静的,重温停留在那淡淡记忆中的、童年家乡的端午节……
欣赏佳作!遥祝问好!祝创作愉快! 童年的端午虽然清贫,回忆却永远是快乐的。怀念童年家乡的端午节,在往日那物欲纯纯的岁月里,在今天这幽思浅浅的日子里,曾经吃包子虽然远没有今天吃粽子那么香、那么甜,但吃包子更加让人满足、让人幸福、让人回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