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泊湖 发表于 2024-10-23 14:08:35

                  

静泊湖 发表于 2024-10-24 21:10:35

补前传:      第一回:申公巫臣叛楚投奔吴国               麻隧之战晋国重创秦军(一)
    话说周灵王在位期间,周王朝统治力日渐式微,天子威信日益低落,已经逐渐失去了对各诸侯国的约束力。各诸侯国为扩张土地,争夺资源,不惜大动干戈,兵戎相见,相互攻伐,强国攻打弱国,大国欺负小国,连年争战,处处烽烟,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这其中,尤以楚国与晋国、齐国这几个大国之间争夺最为激烈,而楚国东邻的吴国因为楚国占据了淮河下游一带,阻断了吴国北进中原扩张的道路而一直心存不满,一心欲击败楚国,打通进军中原争霸的道路,却苦于楚国实力强大,兵多将广,吴国无力与楚国相抗衡。   陈国有个绝世美女叫夏姬,生得美艳妖冶,风情万种,倾国倾城。夏姬本是郑国公主,嫁给了陈国的大夫夏御叔,所以人称“夏姬”。第二年,夏姬为夫君夏御叔生下了儿子夏徵叔,不料没过几年夏御叔便病故了,只剩下夏姬母子二人。   周定王九年(公元前598年)冬季,楚国的邻国陈国发生了弑君事件,原来,夏姬的丈夫夏御叔去世后,陈国国君陈灵公倾慕于夏姬的美色,与其暗通款曲,夏姬的儿子夏徵叔发现后忍无可忍,怒而将陈灵公杀死,遂宣布自立为陈国国君。   早就觊觎陈国土地的楚庄王以替天行道为由,出兵攻占了陈国的土地,杀了夏徵叔,并将夏徵叔的母亲夏姬带回了楚国。   夏姬是个罕见美女,楚庄王见了不由得心动,想把夏姬纳为嫔妃,楚国王室族人申公巫臣(1)看出了楚庄王的心思,忙劝谏楚庄王道:“大王不可以这养做,不然恐怕对大王不利!”“寡人纳一个女子为妃,有何不可?”楚庄王问道。   申公巫臣答道:“大王身为中原霸主,号令诸侯,为讨伐夏徵叔的弑君之罪而率领正义之师出征陈国,杀了罪人夏徵叔,俘获其母夏姬,天下诸侯莫不称赞大王的美德。若是大王纳夏姬为妃,岂不等于告诉天下人,大王是为了贪图女色才出兵伐陈,今后各路诸侯还有谁愿意服从大王的号令呢?贪好美色叫作'淫',淫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如果大王号令诸侯兴师动众攻伐陈国,却收纳陈国弑君之人的母亲为妃,恐将招来上天的惩罚,有损于大王的威望,委实是得不偿失,还请大王慎思!”   (未完待续)

静泊湖 发表于 2024-10-25 13:10:42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10-25 13:16 编辑

补前传:            第一回:申公巫臣叛楚投奔吴国               麻隧之战晋国重创秦军(二)
   楚庄王是个善纳谏言的君主,他听了申公巫臣的劝说,感觉很有道理,便打消了纳夏姬为妃的念头,将夏姬赏给手下大将连尹襄老(2)为妾。不料第二年,晋楚两军在两棠地区(古称“邲”地,今河南省郑州市北部)展开一场争霸大战(3),连尹襄老领兵参战不幸战死,夏姬再一次成了寡妇。   其实,申公巫臣仰慕于夏姬的美貌已久,只是楚庄王及其司马子反也想将夏姬纳为己有,且后来夏姬已经嫁给了连尹襄老为妾,不能公开向夏姬表达爱慕之情,所以只好将这份爱意藏在心里,连尹襄老战死后,申公巫臣感到机会终于来了,于是想方设法娶得夏姬为妻。   楚共王二年(公元前589年),晋国因为齐国与楚国结盟联合对付晋国,晋景公出兵伐齐,齐国大败,齐顷公急忙派使者赴楚国求援。楚共王见齐国形势危急,决定出兵支援齐国,于是命申公巫臣为使者出使齐国,商讨联合抗击晋国的事宜。   申公巫臣见时机到来,心中窃喜,便借着出使齐国的机会,事先把夏姬和全部家财送往夏姬的故乡郑国,申公巫臣嘱咐夏姬说:“你在此等候,不久我便回来娶你为妻。”   申公巫臣自齐国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没有返回楚国复命,而是按约定来到郑国与夏姬相聚,为了与自己心爱的女人长相厮守,申公巫臣不顾道义,叛离楚国,偕夏姬逃往晋国。   晋国君主晋景公是一位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富有雄心的君主,继位以来,一心想重振晋国的雄风,再现先祖晋文公(4)时期的辉煌霸业,为了让晋国重新强大起来,夺回霸主地位,晋景公实行了韬光养晦,避楚锋芒,养精蓄锐的策略,暗暗扩充军备,发展经济,增强实力,静待时机。注解:   (2)连尹襄老,楚国王室族人,连尹是楚国王庭官名,襄老是其名。    (3)申公巫臣,楚国王室后裔,封地在申地(今河南省南阳市北面一带),屈氏,芈姓,名巫臣。    (4)邲之战,又称“两棠之役”,是春秋中期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军伐郑,郑国求救于晋国,晋国出兵救郑,两军在两棠(古称邲,今河南省郑州市北部)地区展开决战,结果楚军大胜晋军,楚国由此奠定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5)晋文公,晋国第二十四任国君(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列为春秋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   (未完待续)

静泊湖 发表于 2024-10-26 14:13:24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10-26 14:16 编辑

补前传:      第一回:申公巫臣叛楚投奔吴国
                麻隧之战晋国重创秦军(三)
   正值晋国与楚国为争夺中原霸主而关系紧张,剑拔弩张之际,申公巫臣自楚国而来投奔晋国,晋景公与申公巫臣叙谈之后,感到此人不但十分熟悉楚国的情况,而且深谙用兵之道,是个人才,便将申公巫臣留在晋国,任其为大夫,协助自己谋划应对楚国之策。   早就蓄意将夏姬夺到手的楚国司马子反听闻申公巫臣竟带着夏姬叛国而逃,怒不可遏,便联合令尹子重(6)派人杀了申公巫臣在楚国的族人,并瓜分了申公家族的土地财产。暴怒的司马子反还不罢休,向楚共王提出,派使者向晋国赠以厚礼,让晋国保证今后永不任用申公巫臣,以断绝申公巫臣在晋国的生路。   年轻而仁善的楚共王对司马子反说道:“申公巫臣为了一个女人叛国而逃,确实可恶,然而,寡人念在他曾为先王忠心效力多年的份上,不再追究,随他去罢!”司马子反见楚共王决意不予追究申公巫臣的叛国之罪,虽愤愤不平,也只好作罢。   申公巫臣在晋国得到自己的族人被司马子反和令尹子重杀害的消息,深恶痛绝,发誓要为无辜死去的族人报仇雪恨,由此又迁怒于楚国,申公巫臣在晋国托人给子重和子反捎去一封书信,信中说道:“尔等以谗言和私欲侍奉君主,滥杀无辜,有朝一日吾让尔等疲于奔命,至死不得安宁!”   晋景公十六年(公元前584年),晋景公看到楚国与秦国结盟,实力更加强大,对晋国的威胁日益严重,于是,便召来申公巫臣询问对策。   申公巫臣对晋景公说道:“楚国与秦国结盟,就是为了对付晋国,使得晋国两面受敌,从而向他屈服,保住中原霸主的宝座!”   晋景公点头说道:“寡人也是这样认为,秦楚结盟对晋国极为不利,然而依晋国的实力又不能与这两国同时为敌,这让寡人十分忧虑,申公对此有何破解之策?”   (未完待续)注解:(6)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掌管国家军政事务,相当于丞相。

静泊湖 发表于 2024-10-26 20:08:07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10-27 15:50 编辑

补前传:       第一回:申公巫臣叛楚投奔吴国               麻隧之战晋国重创秦军(四)
   申公巫臣抚着颌下胡须沉思片刻,对晋景公说道:“主公,不瞒您说,在下为此事已经考虑多时。楚国对东邻的吴国一直有觊觎之心,意欲将其吞并,吴国虽有北上中原扩张的野心,怎奈楚国占据淮河下游地区,阻挡了吴国北上的道路,且吴国目前的实力不如楚国,所以面对咄咄逼人的楚国无可奈何,多年来吴楚两国的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那么,申公的意思是......?”晋景公听到这里,似乎明白了申公巫臣话里的意思。   申公巫臣说道:“主公想必已经明白了在下的意思,即联吴抗楚,晋国帮助吴国尽快强大起来,使晋吴两国对楚国形成夹击之势,两面受敌,令其不敢对晋国轻举妄动!”   晋景公听了申公巫臣的谋略,深以为然,击掌说道:“好,申公好主意,你看这个办法该如何实施?”   申公巫臣答道:“在下愿携妻儿前往吴国,传授他们中原一带的农耕和生产技术,帮助他们训练军队,提高战斗力,这样,十年之后,吴国将会逐步强大起来,足以对楚国构成致命威胁,如此,也将从根本上消除晋国的心腹之患!”   晋景公虽然不愿让申公巫臣这一得力谋臣离开晋国,但他知道,申公巫臣此去吴国使命重大,关乎晋国的未来安危,于是欣然允准申公巫臣携全家自晋国都城绛城(今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南)启程前往吴国。   申公巫臣辗转近三千余里,跨越数个诸侯国来到吴国都城吴城(今江苏省苏州市)求见吴兴王梦寿,说明此来吴国的目的,吴王寿梦听了大为欣喜,任申公巫臣为大夫,任命申公巫臣的儿子屈狐庸为“行人”,掌管外交事宜,出使各国宣扬联合抗楚的主张。   吴兴王寿梦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国君,也是吴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自继位称王之后,一心想壮大吴国,扩张疆土,与西邻的大国楚国相抗衡。申公巫臣来到吴国如鱼得水,尽显才华,他把中原先进的农耕和生产技术传授给吴人,把楚军惯用的战法战术和破解办法全盘告知吴军将领,便于吴军有针对性地采取战略战术。   (未完待续)

静泊湖 发表于 2024-10-27 15:55:30



补前传:       第一回:申公巫臣叛楚投奔吴国
                麻隧之战晋国重创秦军(五)

   在训练中,申公巫臣着重教给吴军在作战中如何运用战车阵和步兵协同配合进攻敌军。一辆战车配备三名士兵,一名驭手,一名持戈射手和一名盾牌手,驭手负责驾车观察情况,持戈射手负责作战,盾牌手则负责防御保护车上人员。一辆战车配备五十名步兵跟随战车协同作战,形成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这样,每辆战车组都可以单独冲锋陷阵,而大规模作战时,几十至上百辆战车按照事先练好的阵法,或进或退,视战场形势随时变化。在申公巫臣的指导下,吴军拥有了一支有强大战斗力的战车部队,全军战斗力显著增强,。   吴王寿梦见吴军具备了与楚军相抗衡的实力,在申公巫臣提议下,命吴军向楚军发动袭击,为了试探楚军的战斗力,吴军并不与楚军展开决战,而是在吴楚边境频频开展袭扰行动,以疲惫和消耗楚军。   楚国令尹子重和司马子反为此大伤脑筋,他们不知吴军下次究竟在何处发动袭击,又不敢轻易分散军队,只好带领楚军东奔西走,抵御吴军袭扰。果然如申公巫臣给他们的信中所言,吴军一年内向楚国境内发动了七次进攻,为应对吴军的突然袭击,令尹子重和司马子反率领的楚军疲于奔命,精疲力尽,不得安宁,却对吴军无可奈何。   申公巫臣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为了他所喜爱的女人,竟不惜背叛楚国逃亡晋国,又为了替被杀的族人报仇,为晋国出谋划策,联吴抗楚,后来自请前往吴国,协助吴王寿梦增强了国力,提高了吴军的战斗力,最终使楚国遭到重创。   后来有人说申公巫臣好色,为了一个女人而叛国投敌;也有人说申公巫臣痴情,暗暗喜欢夏姬十余年,直到夏姬过了四十岁才设法娶到她为妻。   还有人说申公巫臣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帮助吴国强大起来,为自己的族人洗雪了冤仇,得偿夙愿,他以一己之力改写了春秋历史。究竟如何评价申公巫臣的功过是非,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未完待续)

闲云飞 发表于 2024-10-28 00:59:53

好文佳作,点赞支持!

静泊湖 发表于 2024-10-28 21:50:20

            

静泊湖 发表于 2024-10-29 17:38:16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10-29 17:54 编辑

补前传:   第一回:申公巫臣叛楚投奔吴国                麻隧之战晋国重创秦军(六)
   晋景公十九年(公元前581年)冬,晋景公高瞻远瞩,认为西面近邻的秦国对晋国威胁最大,秦国欲西进中原争霸,晋国首当其冲,为缓解与秦楚两线作战的压力,集中力量对付秦国,晋景公主动派使者出使楚国,提出愿释放楚国战俘,与楚国交好,实则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为再次争霸之战做准备。   此时,楚国的东邻吴国日渐强盛,楚国面临北方的晋国和东面的吴国两个方向的军事压力,楚共王也不愿与晋国为敌,便派出使者回访晋国以示友好,晋楚两国的紧张关系得到了缓解。   晋景公十九年(公元前581年)夏,景公病逝,太子寿曼继位,史称“晋厉公”。鉴于秦晋多年来争战不断,互有胜负,晋厉公元年(公元前580年),刚刚继位的晋厉公想与秦国结束战争状态,以便消除来自这个西方大国的威胁,集中兵力对付南面的楚国,便派出使者与秦桓公约定,秦晋两国在令狐(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西)会盟,经过谈判,秦晋两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晋厉公二年(公元前579年),晋国与楚国在宋国的调解下,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会盟,双方同意止戈停战,共同维护和平局面,其实,双方都明白对方同意停战讲和的意图,停战不过是暂时的,都是为将来更大的争霸之战争取时间,选择时机。   然而,让晋厉公没有料到的是,与秦楚两国签订和约之后,并没有出现晋国所希望的和平局面,晋国与秦国签订令狐盟约不久,秦国便趁着晋国不加防备之际撕毁盟约,派人联络北方狄人和楚国向晋国发起进攻。其时,楚国与晋国刚恢复友好关系,不愿参战,便拒绝了秦国联合出兵攻晋的要求,并将这一消息向晋国做了通报。   晋厉公见秦国背信弃义,方才明白秦桓公是借参加会盟的机会,使用缓兵之计,调集军队,勾结狄人进攻晋国。晋厉公见自己被秦国欺骗,勃然大怒,亲率晋军自晋都绛县南下,在交刚(今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一带大败入侵的白狄军队。   晋厉公三年(公元前578年),怒气未消的晋厉公派出使者赴秦,对秦国背信弃义的举动予以谴责,并宣布与秦国断绝往来。   (未完待续)

静泊湖 发表于 2024-10-31 13:10:30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10-31 13:15 编辑

补前传:      第一回:申公巫臣叛楚投奔吴国               麻隧之战晋国重创秦军(七)
   同年春,晋厉公为反击秦国入侵,彻底瓦解秦楚联盟,夺回晋国的中原霸主地位,联合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诸侯国,组成十余万人马的联军齐聚周朝都城洛阳,准备向西讨伐秦国,周简王也担心秦国的势力入侵中原,下诏派出周王室的军队参战。如此,晋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又有周王朝支持,率诸侯大军反击秦国入侵,自然是得到天下拥护的正义之举。   秦桓公见联军进入秦国境内,立刻派出五万兵马迎击,两军在秦地的麻隧(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北)泾水以北相遇,随即展开空前激战。   秦军虽然作战凶悍,兵力却处于劣势,最终不敌联军进攻,大败而逃,退至泾水北岸被河水拦住去路,诸侯联军追赶上来,大部分秦军被消灭,残部向咸阳方向退逃,战斗中,秦军大将成差和不更女父(6)被俘,联军中曹国国君曹宣公阵亡。   诸侯联军随即渡过泾水发起追击,到达咸阳西北方向五十里的侯丽(今陕西省礼泉县东)一带,此地距秦国都城雍城仅有二百里,晋厉公见秦军已经遭受重创,失去抵抗能力,此次战役目标已经达到,若是灭了秦国于道义不符,于是下令班师。   麻隧之战,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经此一战,晋国声威大震,秦国遭受重创,实力被严重削弱,对晋国不再构成威胁,从此忌惮于晋国与中原诸侯的实力,竟二百余年未再东进中原。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注解:   (6)不更,秦国官职名称,秦时24级官爵中的第四级,职位较低,女父,名字,姓氏不详。

静泊湖 发表于 2024-10-31 13:56:39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10-31 13:58 编辑

补前传:       晋国巧妙布阵以少胜多             鄢陵之战楚国遭受重挫(一)
楚共王十六年(公元前575年)楚国因为征伐叛楚归晋的郑国不利,便派出使者来到郑国,向郑国国君郑成公提出,愿将楚国的汝阴之地(今河南郏县与叶县之间)割让给郑国,以求得与郑国和解,结为盟友。郑国见有利可图,便答应了楚国的请求,叛离晋国,与楚国结盟。   楚郑两国结盟不久,郑国依仗有楚国在背后支持,即发兵攻打与晋国交好的宋国,结果,宋军将领因为大意轻敌中了郑军埋伏而全军覆灭。   晋国国君晋厉公得知郑国背叛晋国归附楚国,并大败宋国的军队,宋国情况危急,决定出兵伐郑,援救盟友宋国。晋国向郑国下战书,两军约定在晋郑交界的鄢陵(今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展开决战,同时,晋厉公派人联络齐、鲁、宋、卫等国的军队前来助战。   楚共王得知晋国出兵攻打郑国,有些犹豫不决,为了对付吴国,楚国与晋国签订弭兵之盟不久,刚换来一段和平时期又要与晋国开战,对楚国不利,但是如果抛弃郑国,不但有失信义,而且郑国很有可能重新背叛楚国归附晋国,左思右想,楚共王最终决定出兵前往鄢陵支援盟友郑国。   楚共王十六年(公元前575年)六月,鄢陵之战拉开大幕。   晋厉公将下军留守国内保护都城,亲率上、中和新军共三支军队先于楚军来到鄢陵安营扎寨,等待齐鲁宋卫四国的援军到来,楚共王则以司马子反为中军主将,令尹子重为左军主将,右尹子革为右军主将,亲率三军来到郑国都城新郑与郑军会合,然后前往鄢陵参加会战。   这天,是用兵忌日即“晦日”,不宜开战,晋军在大营中没有出动。但是晋厉公没有想到,楚军正是利用晦日不宜用兵的传统,趁晋国援军尚未到达鄢陵的时机,突然在清晨逼近了晋军大营,摆开了进攻阵势,想依靠优势兵力一举击败晋国军队。   (未完待续)

静泊湖 发表于 2024-11-1 17:30:50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11-1 17:33 编辑

补前传:       晋国巧妙布阵以少胜多             鄢陵之战楚国遭受重挫(二)
   晋厉公闻讯,急忙下令晋军出营摆开阵型迎战。   但是由于昨夜天降大雨,晋军军营大门前竟变成了一片泥沼地,晋军的战车无法从正面驶出去摆开阵型与楚军交战,晋厉公正在焦急之际,新军副将郤至对晋厉公说道:“主公不必焦虑,末将有办法。”   晋厉公问道:“郤至将军有何办法,快快讲来!”   郤至说道:“我军可在军营里排兵布阵!”   晋厉公皱起眉头问道:“军营本就狭窄拥挤,到处是营帐、粮仓和炉灶,哪有地方供你排兵布阵?”   郤至答道:“让士兵把军营中挖好的炉灶全部铲除填平,开辟出通道,空出的地方足以排兵布阵!”   晋厉公又问郤至道:“即便在军营里排好了兵阵,那又如何迎敌?”   郤至说道:“启禀主公,楚军的主力皆是楚共王的亲兵,都集中在中军由楚共王统领,而楚军左右两军战斗力较弱,交战时,主公率中军出军营吸引楚军三军前来攻击,我军将精锐士兵分配给上军和新军,分左右两路冲出军营后,首先迅速击败楚军的左右两军,然后三军集中兵力冲击楚共王带领的中军,定可一举击溃楚军,将其消灭!”   晋厉公听了略一沉思,然后点头说道:“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郤至将军好主意,就按你说的办,三军摆开阵型准备出击!”   这时,中军主将栾书上前说道:“启禀主公,齐、鲁、宋、卫四国的援军还未到来,我军兵力目前处于劣势,依在下之意,我军暂不出击迎敌,等待援军到来,再向楚军发起进攻!”   郤至说道:“主公,我军人数虽不及楚军,但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指挥统一,战斗力强大,楚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他们有六个致命弱点,我军要利用楚军的弱点,全力出击,丁克大获全胜!”   晋厉公听到郤至这话,问道:“不知郤至将军说的楚军六个弱点都是哪些?你且说来听听!”   (未完待续)

静泊湖 发表于 2024-11-1 17:43:52

         

静泊湖 发表于 2024-11-2 14:52:05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11-2 14:59 编辑

补前传:         晋国巧妙布阵以少胜多
               鄢陵之战楚国遭受重挫(三)


   郤至答道:“其一,楚军左右两军的主将令尹子重和司马子反一向不和,作战中难以协调一致;其二,楚共王带领的中军亲兵都是贵族子弟,虽然装备精良,忠于楚王,但是其中不少士兵年纪较大,却并无强悍的战斗力;其三,从郑国军队摆出的阵势看,军容不整,纪律涣散,战斗力必然不强;其四,楚军中的南方蛮人部队虽作战勇猛,但不懂阵法战术,经不住我军战车和骑兵的冲击,必然一击即溃;其五,楚军选择晦日作战,违背天意,上天不佑,必遭失败;这第六点,楚军人心不齐,在阵中就发生争吵,一旦交战难以相互支援,皆自找退路,毫无斗志。这样的军队虽然人数占优又有何用?我军只要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奋勇向前,一定能击败他们,获得胜利!”   晋厉公听了郤至的分析,深以为然,以手拍案说道:“郤至将军说得甚是有理,寡人赞同。我军纪律严明,斗志高昂,万众一心,必能战胜楚军,扬我国威,传寡人的命令,按预定方案出击迎敌!”   听到晋厉公的命令,晋军营寨大门缓缓打开,晋厉公乘坐战车带领中军徐徐驶出营寨,遇到泥沼地,战车陷入泥中,将士们就跳下车,一起上前用力把战车推出泥沼,在楚军阵前摆开防御队形。   楚共王见晋军兵力处于劣势,中军在前,心中窃喜,果然轻敌,立刻下令三军一起出动,冲向晋军中军,欲一举击溃晋军,活捉晋厉公。晋厉公按照事先部署,命中军全力抵御楚军进攻。   这时,楚共王指挥中军冲到晋军跟前,两军展开短兵相交,矛戈相向,杀声震天,人喊马嘶,晋军中军大将魏锜善射,他看到楚共王的战车冲在前面正向晋厉公的战车驶来,立刻搭箭开弓,朝楚共王射去,这一箭射得又快有准,激战中无人发现,不偏不倚正好射中楚共王左眼,只听见“啊”的一声,楚共王倒在战车中,满脸是血。(未完待续)

静泊湖 发表于 2024-11-2 14:59:54

         

泰山石 发表于 2024-11-4 10:51:37

好小说点赞顶起,抄文章的请靠边站。

静泊湖 发表于 2024-11-5 13:40:33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11-5 14:18 编辑

补前传:         晋国巧妙布阵以少胜多                鄢陵之战楚国遭受重挫(四)
   楚共王疼痛难忍,又怒又恨,用手捂着中箭的左眼对车上的大将养由基说道:“痛煞寡人了,立刻给我射杀此人!”   养由基是楚军中大名鼎鼎的神射手,有百步穿杨的技艺,但是此时却无箭可用,听见楚共王下令射杀晋军大将魏锜,顿时不知所措,口中嚅嚅道:“大王,在下未带弓箭......”。   原来,养由基战前在军中与人比武射箭,竟一箭射穿七层铠甲,得到一片喝彩,养由基正得意间,却不料正遇见楚共王视察军营,楚共王见了十分不满,斥责养由基是在众人面前炫耀箭技,骄傲自大,命令养由基在作战中不得使用弓箭。养由基听了不由得心中暗暗叫苦,弓箭可远距离射杀敌人,是战车作战必不可少的武器,没了弓箭只能近身格斗,自然是非常不利,但是养由基不敢违抗王命,因此这次参加战斗未带弓箭上阵。   楚共王见养由基呆立一边迟迟没有射箭,遂想起曾一气之下命令养由基不得在战斗中使用弓箭,便对养由基说道:“快,使用寡人的弓箭,务必杀了此贼!”   养由基闻令急忙拿起楚共王的弓箭,搭箭开弓,在乱军中瞄准刚才放箭的晋军将领魏锜,一箭射去,正中魏锜的脖颈,魏锜受了致命伤,跌下战车而亡。   这时,楚军将士看到楚共王中箭无法继续指挥战斗,军心动摇,正在向晋厉公的中军发起冲击的楚军中军顿时停止了前进,渐渐向后退却。晋军上军主将郤锜,新军主将郤犨见时机到来,立刻同时下令各自率领的部队冲出军营,分成左右两路,截住楚军的左右两军厮杀。   晋军的上军和新军皆是精锐之师,战斗力强悍,楚军的左右两军不但有楚军士兵,还有郑国和南方蛮人的军队,互不团结配合,内部龃龉不断,无法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一致对敌,抵挡不住晋军的奋力冲杀,战不多久就开始溃败,晋军见状更加勇猛,士气高涨,楚军左右两军终于大败而逃。   晋厉公在战车上发现楚军的左右两军溃逃,立刻下令信号兵吹起号角,命晋军三军形成半包围之势,一起向楚国的中军杀去。   楚共王的中军失去左右两翼保护,立刻陷入险境,眼看晋军从三面包围上来,楚军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楚共王只好下令退兵,晋军紧紧追击,中途俘获了楚国公子茷。   (未完待续)

静泊湖 发表于 2024-11-6 17:10:35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11-6 17:16 编辑

补前传:            晋国巧妙布阵以少胜多
               鄢陵之战楚国遭受重挫(四)

   这时晋军将领郤至和韩厥发现郑国国君郑成公正乘坐战车狂奔而逃,二人紧紧追赶,眼看追上了郑成公的马车,驾车的驭手对郑成公说道:“主公,车上的旌旗太过显眼,赶紧取下丢掉!”   郑成公恍然大悟,赶紧拔下绣着“郑”字的战旗放在车里继续狂奔,正在这时,郑国将领唐苟驾战车过来拦住郤至和韩厥的战车与之搏斗,掩护郑成公逃离,但是以一对二,唐苟不是对手,仅几个回合,唐苟便战死于车中。   驭手对郤至说道:“将军,郑成公并未跑远,我们驾车走小路,定可以追上将他活捉!”   郤至对驭手说道:“不要再追了,放他去罢!”   驭手问道:“活捉郑国国君可立大功领重赏,将军何故放着重赏不要却放他逃走?”   郤至说道:“自古以来就有传统,两国交战,不得羞辱国君,如果郑成公没有战死而是被晋国生擒,这是极大的耻辱,让他今后如何面对国人和诸侯?”   晋厉公见楚军退却,晋军大胜,天色已近黄昏,遂下令鸣金收兵,返回军营。为了扰乱楚军军心,晋厉公下令放走楚军战俘,让他们返回楚军兵营,命三军将士检查兵器,照料伤员,修理战车,饱餐一顿,准备第二天清晨再次出战。   楚共王吃了败仗,楚军伤亡严重,焦虑不安,茶饭不思,忙派人去传召令尹子重和司马子反。片刻功夫,令尹子重来到中军大营,前去传召司马子反的军士进来禀报说,司马子反回到他的营帐因为饮酒过量,昏然睡去,无法唤醒。   楚共王对令尹子重说道:“今日选择晦日与晋军大战,原本以为我军兵力占优,必胜无疑,不想竟被晋军用谋略击败,公子茷被俘,寡人也失去一目,令人万分沮丧,令尹可有计策于明日战胜晋军?”   令尹子重也是一筹莫展,他本就与司马子反不和,趁机对楚共王说道:“在下也无良策,若是明日晋国的援军到来,兵力大增,晋军乘胜再战,我军怕是更加难以取胜。司马子反掌管军事,责任重大,如今却如此贪杯,昏睡不醒,这可如何是好?”   (未完待续)

静泊湖 发表于 2024-11-8 13:42:55

补前传:      晋国巧妙布阵以少胜多         
             鄢陵之战楚国遭受重挫(五)


   楚共王见令尹子重也无计可施,便亲往司马子反的营帐看个究竟,甫一进入司马子反的营帐,楚共王便闻到一股浓重难闻的酒味,果然看见司马子反躺在榻上酣然大睡,楚共王命随从上前召唤子反,子反发出鼾声,毫无反应,再让军士扶起子反,子反喝得烂醉如泥,无法站立。   楚共王搓着两手叹口气说道:“楚军新败,寡人的军事助手却酩酊大醉,不理军务,这是上天要惩罚楚国矣!”   楚共王刚返回中军大营,忽然听见帐外有喧哗之声,楚共王问护卫道:“发生了何事,如此喧闹?”   护卫答道:“禀大王,晋国把抓获的我军战俘全部放了回来。”   楚共王听了半晌无语,他心里很清楚,晋国释放楚军战俘的用意在于借此机会瓦解楚军的斗志,扰乱军心,楚军俘虏被释放回营,定在军中散布晋厉公仁善,晋军是仁义之师的谣传,楚军士兵听了必然无心再与晋军拼杀,若是明日出兵再战晋军,必败无疑,后果不堪设想。   楚共王思来想去,坐立不安,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决定尽快脱离战场,于是传令三军,连夜撤军,退往楚国境内。   第二天清晨,晋厉公率晋军来到楚军营寨前排起进攻阵型,等待楚军出来交战,却发现楚军营寨内偃旗息鼓,悄无声息,晋厉公派一支军队小心翼翼地进入楚军大营侦察,却发现人去营空,楚军昨晚借着暗夜已经悄然遁去。   晋厉公得知楚军撤走,大喜,命三军进入楚军营寨,缴获大批粮食、兵器和物资,数万晋军一连在楚军军营中吃了三天楚军留下的粮食,一直等到齐、鲁、宋、卫四国的援军姗姗而来与晋军会师,战役既然获胜,晋厉公也不便加以责备,于是下令班师,诸侯军队各自返回本国。   却说楚军撤退时,司马子反还酒醉未醒,大将养由基只好把子反捆在战车上赶往郢城。行至中途,司马子反终于醒来,这才知道因为自己醉酒耽误了战机,楚军已经撤离鄢陵战场。子反悔恨不已,哭泣道:“是吾贪酒误了大事也!”   (未完待续)

静泊湖 发表于 2024-11-9 18:26:28

本帖最后由 静泊湖 于 2024-11-9 18:29 编辑

补前传:      晋国巧妙布阵以少胜多                           
            鄢陵之战楚国遭受重挫(六)


   楚军来到瑕地(今湖北省随州市),楚共王命军队暂住歇息。楚共王担心司马子反过于自责而发生意外,便派人安慰子反,来人劝说道:“楚王让我告诉司马大人,五十年前,令尹子玉刚愎自用,大意轻敌,率军与晋国战于城濮(7),损失惨重,以自杀而谢罪,那是因为楚君不在军中,是令尹子玉自作主张。如今是楚王亲率大军与晋国交战,司马大人仅为副将,虽然战败,却不是司马大人的过错,是楚王的责任,司马大人不必自责。”   司马子反听了这番话,羞愧难当,认为楚共王的话里有责备自己的意思,他对楚王派来的人施礼说道:“在下是掌管军事的大臣,战斗失败岂无罪责?在下率领的士兵确实大败而逃,这是下臣的罪过,在下知罪!”   这时,一向与司马子反不睦的令尹子重施落井下石的伎俩,趁机派人对司马子反说道:“司马大人应当清楚,让楚军遭到惨败的将领是什么结果,奉劝司马大人自己思量一下!”   司马子反听了子重所言,更是万念俱灰,他对来人说道:“请告诉令尹大人,多谢他的提醒,即使没有当年令尹子玉战败自杀谢罪之事,我子反今日战败岂能为贪生而陷于不义?吾使楚国的军队遭受失败,岂敢忘记一死?”司马子反说罢,拔剑自刎而死。   楚共王听说司马子反自尽而亡,自己失去一名熟悉军事的重要大臣,懊恼不已。   鄢陵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最后一次大规模战略决战,此战后,两国国力损耗巨大,再无力继续进行争夺中原霸主的战争,中原战场出现了暂时的沉寂。晋国虽然在鄢陵之战中大胜楚国,稳固了中原霸主的地位,但是因为国内韩、赵、魏三大家族势力逐渐强大,纷纷独立,晋国国君并未实现权力的整合集中,终于在不到百年之后,发生了三家分晋的重大历史事件,晋国随之消亡,这一事件也成为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分水岭。此是后话。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注解:   (7)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主的首次大战。两军相遇,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时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九十里,以示礼让。楚国令尹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轻敌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令尹子玉羞愧自尽而亡,此战确立了晋文公的中原霸主地位。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长篇历史小说连载《春秋恩仇记》084 申包胥赴秦求秦国救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