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26|回复: 2

伯父传记(上)

[复制链接]

66

主题

45

回帖

85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57
发表于 2017-3-13 13: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伯父传记(上)
[艺为欢  修订于20173]




      这个春节,伯父从县城搬回来,终于住进了他去年亲自全程监管落成的这栋新楼房里。一天,他非常认真的找着我,把两份亲手撰写的个人回忆录郑重交给我,嘱托我进行修改。我仔细凝视着这位可亲可敬的伯父,他,虽然已年届八旬、病魔缠身,但除有些耳背外,身体还是挺硬朗,尤其思维缜密、谈吐清晰,但万万没想到他竟然写出了两本数页厚的回忆录。

      每晚有时间我就会捧出来,仔细品读、修订,伯父曾在花甲之年[1996年]写了第一部回忆录[注:本文,有删节],而去年八十岁时,又进行了续记。传记中的每字每句、每行每段,把我带进了父辈们曾经奋斗过的那段峥嵘岁月……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六十个春秋晃眼而过。值花甲之年,我回忆并记录自己所走过的人生旅程。

      我是丙子年十月十六日酉时,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出生于樟树下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易桂生是个忠诚老实人,青年时代在国民党部队当过兵,在家种过田,帮地主家做过长工,也通过打短工、担脚、粜米卖等维持一家人生活。解放初期参加了公路养护工作,成为一名工人,于一九七六年退休回家。母亲邓润姑,一生从事家务劳动,待人和气,办事公正,是名勤劳善良农家妇女。母亲生下我们兄弟五人,我是老大,一九三七年九月国民党政府把父亲抓去当壮丁时,我才十一个月。在这些年头里,我跟着母亲过着衣不遮体、饥不饱腹的艰苦生活,白天由母亲带着在龙三伯父家做事赚点饭饱肚子,晚上母亲求神拜菩萨,盼望父亲早日回家。母亲非常喜欢我,做事时舍不得丢下我,就用带子把我捆在背上,连解大便时都背在自己背上,可怜我的母亲受苦挨饿四年,我也跟着饥不饱腹四年。一九四一年父亲因病重掉队,一路乞讨要饭、流浪数百公里才回到家中,望着这个身着破衣、手提烂包、头披长发的陌生人,我很害怕,不敢接近他,并问母亲客人是从何处来,母亲详细告诉我情况后,我才敢靠近父亲身边,三人团圆后生活状况才有所改善。

      一九四三年我已七岁,父亲虽然从国民党部队逃回来,可家乡仍在抓壮丁,父亲不敢在家立足,只好带全家来到外婆家安下身租田种、打短工赚钱维持生活,父亲也把我送到丫江桥邓家祠堂发蒙读书。进学校前,母亲帮我穿上新做的青大布衣服、亲手做的新布鞋,洗过脸,合手烧香,在厅堂上拜孔夫子,并教我要听老师话,好好读书不要贪玩,不要玩水等。读了三年书后,于1948年随着父亲回到老家樟树下,我就进入坐落在宏头队、由族人建造的享堂读书。在这里我又读了一年,初小总共念了七册就停学了,那时只有十岁。失学后在家捡野粪,做点轻微的农事。父亲见我失学内心难过,本想让我高小初中一直学下去,可家贫又无钱,父母商量后决定省吃俭用,把我送到了新里冲樊石一家私塾念书,学幼学、杂字、识时贤文、珠算等,这是一所由大屋场易汉初老师私人办的旧学,一年的学费是两担谷,当时家里一年要付出两担谷也很难,一年后我从此就失学了。

      失学时我只有十二岁,只能跟父亲学种田,父亲用木牛犁耙田,我就帮忙扯鞭子,用踏车车水,我人小就把坐板用绳子吊下来车。父亲把罗家湾一沙子洲开辟成水田,犁耙田、割禾、插田样样农活我学会做,人小、力弱,我经常挑重担以至肩上起血泡,但想读书家中又贫困,干农活又苦,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度过的。

      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后,进行土地改革,我只有十四岁,我年纪虽小,但打土豪、斗地主决心很大,我当上了民兵,白天种田,晚上站岗放哨,积极参加土改工作。干革命工作非常积极努力,党的号召积极响应,合作化时期,我参加了易欠生换工组,年少跟着大人跑,并担任了组里的记工员,后由换工组转为互助组至光明农业社以及高级农业社,我担任过社里的助理会计。开始搞会计工作我一点不懂,后组织上送我到县城进行会计培训一个月,回家后才开始独立记账、做报表,处理财会上一些问题,得到了领导对我的信任,并多次受到表扬。

      一九五八年八月,株洲三三一厂来攸县招工,我被领导推荐参加考试并被该厂录取, 八月十五那日(中秋节),妻子送到我到皇图岭搭汽车到醴陵,再搭火车到株洲五里墩下车,步行一公里路到厂内。来到这里还真是见了世面,房屋高大密集,晚上灯火辉煌,唱歌跳舞的、打篮球的,热闹非凡,这里的一切让我晚上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开会分工,组织上见我文化少、个子大,分配我在铆焊工段学铆工,而有文化的学电子、制图、车工等,当时我想,只怪当时读书太少,但现在有这样好的机会,我应该安下心来,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当时每月只有十八元钱,只够吃饭,幸亏妻子在家帮别人做衣服赚点钱寄给我用,否则我的生活难以维持下去。但是不管困难多大,我学技术的决心和信心更大。我师傅江奇俊是湘乡人,党员,进步人士,有他的耐心指教,不到一年我就能独立识图、制作机器零件,掌握了铆工一般技术操作,并能自觉遵守厂规、厂纪,兢兢业业工作,按厂规定学徒期三年,组织上根据我的表现与进步,提前一年转为正式工人,转正后月工资34.5元,能取得如此的进步一是师傅的耐心指教,二是妻子的精神鼓励和经济的支持,三是自己的立志和努力。

      一九六一年党中央发出号召,全党大办农业,要从工业上精简人员支农。当时家庭正处在人口多、但劳动力缺乏的特殊时期,在醴陵养路的父亲专程来到株洲,对我说:家里分了自留地,吃饭只能靠出集体工才能分到粮食,否则只能吃基本口粮加点补助,这样家人吃饭会有困难,并问我怎么办?你回家还是我回家?这让我非常纠结。当时又接到妻子一封信,告诉我家里分了自留地,按劳计酬等家庭情况,并鼓励我积极工作,要安心、要考虑长远利益和前途,不要回家,家里有困难,由她负责解决,不要我牵挂。同时,我们一同参加工作的罗长青、宁道生等同志,以及我的师傅多次劝我,不要回家,家里困难是暂时的,要考虑个人前途。这时,我思想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想个人前途就不能回家,想家人温饱就要回家,父母生我五兄弟,我是老大,老弟们年纪小,又在校读书,母亲年近半百,虽然妻子有决心负担家事,但毕竟是个女的,尤其以前还受到过别人欺负。让父亲回家吗?一方面他年近半百,干重活身体难以承受,另外月工资他比我多。古人云:养儿代劳,积谷防饥,最后我决定顶替父亲回家务农。从此我多次书面申请,并不断向领导求情,希望趁机下放回家。终于在厂部开欢送会时特批了我的申请,通知我参加欢送会并办理下放手续,领了下放费人民币138元。一九六一年十月十四日,是我难忘的一日,当时我满怀激情背着行礼、罗长青等几位同志陪送,来到五里墩火车站上车。我们几人拥抱泪水长流,心痛如刀割,一直等到火车鸣叫、车轮开始滚动,我们才依依不舍松手离开,互并一路相远望。不到一小时火车到达醴陵车站,可没想到竟意外碰见妻子,她正去株洲庆祝我的生日,并准备做我的工作,不要回家,可没想到在途中竟无意遇到我已经下放回来,最后我们一同回家,真是天意啊!

      回家后我承担了家庭一切重担,为母、为妻分忧,让老弟们安心读书。在队里积极出集体工,每年我做的工可达4000多分,可我的手掌上、肩膀上布满了血泡,血泡破裂又结成了茧,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尤其没钱用,烟也抽不上了,肚子再也不能象厂里那样可以填饱,天天只能咬紧牙关过日子,在这关头我只好将我原制的衣裤与雨林叔等人去茶陵象讨米一样换钱、换米、换白薯皮,以解当时之苦。

      年底我被群众选为塘陂大队委员会委员,任大队出纳,信用社会计,兼任生产队会计等职务。古言: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我一任职干劲就来了,白天带头出集体工,利用中午做好账,晚上串家走户抓储蓄、放农贷,解决农业上一些资金问题及群众生活中一些困难。每一年工作积极、账务清楚、账物相符,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这可引起了公社党委的关注。一九六五年五月党委把我调到粮食部门工作,分配我在大桥公社搞粮食油脂管理,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工作,完全是从基层干部中锻炼出来的。

      我搞农村粮油管理工作一是蹲好点,二是跑好面,三是当好党委的参谋。我所蹲的点有栗山的上汾,新桥的王家,双富的上屋场,高峰的上丰、王屋场队。这些队生产较后进,生活较困难,我主要帮助他们生产自救,走毛主席的“自力更生”道路,跑面我每天步行三十余里路程,深入到队、到户作好调查,宣传党的粮油方针政策,再把点面的情况向党委汇报,使党委对农村粮食工作、群众生活安插掌握了一手材料。

      我在第二次参加工作比在基层工作劲更大些,全部精力考虑怎样搞好粮食工作,全力放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经过四年的锻炼、考验,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三日,由文寿林、夏寿坤二同志介绍,我在新育湾老公社礼堂举行宣誓仪式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身份又不同了,我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总想为党为人民多做点有益的工作,回报党对我的培养和教育。一九七一年组织上把我从抓农村粮食转为管理国家粮食,先后在大桥、丫江桥、槚山、仙石担任保管组长,丫江桥粮站支部委员会委员,从事粮食保管、土木建筑等工作。在搞粮食保护期间,团结全组同志完成了上级所要求达到的任务,每年实现了“四无”粮仓。在搞土木建筑期间,我是从在大桥拆过一栋老仓、兴建一栋新仓及住房开始的,先后在大桥、丫江桥、仙石、槚山兴建仓库六栋,住房五栋,多次在实践中学会了识图、施工、受理及建筑规范,由一个外行变成了建筑上的内行,在粮食部门工作共二十二年,于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五日,组织上批准我退休回家。没有想到退休回家后,先后又在粮食局建天隆宾馆、丫江桥建粮贸大楼,槚山、仙石建粮食库、住房,槚山、丫江桥信用社建营业大楼,从一九八八年五月连续十年之久的施工任务,我所担负建筑施工仓库八栋,共1300万斤的容量,住房、办公、营业楼11栋,计12700平方面积,我退休前后工作都将全部精力奉献在革命事业中,家庭的一切内外事务由妻担负。

      我与妻子是在一九五七年六月由姑父易冬妹作介绍相识、谈爱,一九五八年正月由母亲及本人主持,迎接妻子到家,婚礼举行得非常热闹,亲戚朋友来宾众多,可惜父亲为了革命工作,没有请假回家参加我的终生大事。我们夫妻俩人四十年来相互体贴、关心、爱护,在劳动上争着干、享受上互相让、经济上统一使用,有商有量创建家庭,从六二年到七七年先后生育桂珍、大和、桂琼、兢业四个子女。我的工作收入很低,每月只有三十三元,退休时也只有九十四元,加上妻子帮别人做衣服及搞家庭副业收入维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家庭开支往往要大于收入,这样只能靠省吃俭用、起早贪黑维持生活。

      我们兄弟五人及弟嫂们都很和睦,有商量、有谈笑、很团结,后来因家庭规模越来越庞大,父亲于六八年、七二年各建两栋大房子,一九七三年十月兄弟五人才分家,每个儿子三、四间。兄弟分家未请外人参与,是父母、兄弟、妯娌们自己处理好的,这关键是大家能互相让步。我分得房屋三间半及一部分家俱,并分得建房时留的债务260.96元。

      因我家人多,小孩也越来越大,居住空间越来越紧张,我与妻子商量,计划建造一个新家,在十多年省吃俭用的节余下,于一九八四年在一山坡上兴建了一栋233平方米面积的半红砖瓦房,当时看来这房子建得还算档次,尤其家里人口多,经常来串门的人也是络绎不绝,附近也有几户人家,还算热闹。可现在两个女儿出嫁了,两个儿子外出工作在县城另建新房了,附近邻居也几乎都搬走了,农村的年青人都外出打工了,老人都陆陆续续过逝了,我们自己也跟小孩住县城了,房子与现在户户都是别墅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别了,这栋旧式的半红砖房在这冷冷清清的荒山野岭里更显得孤零。

      综述我的六十年人生经历,主要有一次教训、两大差距、三点特色、四个长处。

      一次大教训,一九七七年粮站支委分工我管基建,通过研究在仙石建仓决算时多开红砖、石灰发票一万多元,准备次年充补丫江桥办公楼使用,其款由刘仲贤入账存入银行,粮食局发现此事,认为该作法是另设小金库,违反了财经纪律,受到上级政组支委会的处分,这次错误和教训使我永难忘记。


      两点大差距,一是骄傲自满,粮食工作样样都能干,土建工作我也都能懂;二是性格急燥、脾气大,开口喜欢骂人。

      三点特色,一是我喜欢劳动,公事私事喜欢自己动手,不依赖别人;二是生活俭朴,特别在用钱上,精打细算,不起作用的事不乱花钱;三为人公正,办事公道,原则性强,没有做过损人利己的事,喜欢坚持真理。

      四方面的长处,一是对党对人民忠诚,实事求是,没有弄虚作假;二是不违法乱纪,没有干过坏事或扣公利己的事,作风正派;三是责任性强,不论哪一项工作都能按质按量完成,公事私事都一样;四是团结同志还可以,我所工作过的地方群众关系基础好,见弱不欺,在职时领导听不到的意见而我能听到,退休后很多同志一遇见就跟我说心里话。

      以上是我简单的回忆,一方面可给子女传承我的长处,在社会上好好工作、真诚为人,另一方面可作我百年之后祭文的内容。

      伯父传记是一架老式留声机上的一张旧唱片,虽然已经尘埃沾惹、伤痕满布,但咿咿呀呀,呀呀咿咿,不仅记载着艰辛激情的革命历程,漫阅着无尽无止的岁月沧桑,也刻录着苦难温馨的家庭琐事,倾诉着支离破碎的人生荒凉,经常拿出来翻唱,这何尝不是架设在我们大家庭子孙后辈相互间的一座情感桥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459

回帖

142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21
发表于 2017-3-17 20: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精彩,词意激昂,描述真实,韵味悠长,佳作欣赏,拜读学习,遥祝写作愉快!
淡泊看人生,挥手谱华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5

回帖

85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57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邓仲祥 发表于 2017-3-17 20:29
文笔精彩,词意激昂,描述真实,韵味悠长,佳作欣赏,拜读学习,遥祝写作愉快!

谢谢版主 欣赏,一直在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