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伯,我们还有一事相求,不知您是否能如实相告?” 这一句话里,夹杂着一半汉语以及半生不熟的另一半契丹语,让老伯有些困顿,不知是该转身好还是不转身为好。 老伯牵住了驴子,听到他的话,稍作犹豫,但还是转身回头了。他望向张枫桥,并将驴子牵了回来。原来老伯他也是汉人,这才听懂了他的恳切之语。 张枫桥双手作揖,请教道:“老伯,我们一心想求得夜笙山传说,不知老伯是否知晓此事?这传说恐怕并非空穴来风,还望老伯赐教。” 老伯寻思良久,捋着霜白的髭髯说道:“你们一定想知道吗?” “是!老伯,快告诉我们吧!”陆辰还没等张枫桥说话,便插了一嘴。 众人急切的想知道究竟夜笙山有着怎样的传说。 老伯点点头:“好吧!既然你们帮我驯服了这驴子,我便说于你们听。” “相传一百多年前,当年辽国有位官员,他身为辽国节度使,一直对自己的高官厚禄欲壑难填。后来竟以自己节度使的官阶染指于鼎,收受银两保荐官员。之后的每日,他奢靡度日,又与贿赂的那人沆瀣一气。只是过了数日,有人便发现了他不可告人的秘密。那人还威胁称,如果不交出十万银两,他就将此事公然大肆张扬出去。节度使一听要张扬出去,自己的命将保不住,他又不想被人胁迫,从而激将了他,便起了杀心。” “这官员如此明目张胆,敢在天子脚下杀人?”挪挪愤愤不平的问道。 “那最后,他把那人杀了吗?” 老伯又说道:“节度使趁着夜色将其诛之,次日还未到辰时便有人发现那人惨死的场面。当朝廷知晓此事后并最终在十日内找到了凶手,便是这位节度使。所以朝廷派了重兵去捉拿他,他得知事情败露,以他滥杀无辜、保荐官员的罪名足以要了他的性命。他趁着夜色逃到一座荒山上,此时山上鸣笙不断,笙歌缭绕。节度使受到追杀,担惊受怕的心境,耳畔不时响起笙歌。” 张枫桥不解:“笙歌?是谁在吹箫吗?” 老伯点了点头:“这位官人说得对,是有人吹笙。” 挪挪推了推张枫桥:“你别打岔。” 她又聚精会神的说道:“老伯您继续讲。” “好,这山呐,是座荒山,不曾有人在山上居住,所以当他听到笙歌之后惊魂不定。下了山后,他的神情就更加恍惚,居然跟附近的村民讹传出荒山上仿若有婴儿般的啼哭声,又宛如动物的尖叫声这样耸人听闻之事。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流传至今。” “那是谁在吹笙呢?”不知是谁插了一嘴。 “这个,老朽就不得而知了。” 陆辰似灵光乍现:“是不是后来这种讹言就相继流传开来了,从此之后,人们便把此山命名为夜笙山?” 老伯笑呵呵道:“呵呵,看来这位官人也很聪慧啊。” “夜笙山最神秘的地方,在于它如镜花水月般有着空灵的镜像,犹如两面镜子。一面黑暗,一面光明;一面迷茫,一面清晰;一面心猿意马,一面心如止水。这便是夜笙山神奇所在,两面镜子映照出每个人的心境。所以这种现象,有人把它称做阴笙山和阳笙山。” “哦,原来如此!” 老伯继续说道:“心无杂念则阳,心绪不定则阴。不过境随心转,这种阴阳现象也会随着人心境的变化而改变。走在真正的夜笙山中,是幽静的,是泰然自若的。而一旦人的心境被打乱,不能心静如水,则会身陷阴笙山。” 张枫桥思来想去,显然那日他们所经过的是阴笙山,才能遇到了措手不及的隧管。 挪挪好奇的问道:“大概老伯一定是见多识广吧,所以才懂得这样的多。” 老伯乐得合不拢嘴了,眼角的皱纹更深了,谦虚道:“谬赞了。老朽还是个孩童之时,我的翁翁曾与我讲起夜笙山的传说。那时我还是垂髫之年,对他所讲的故事不以为真。待到而立之年,发现这并非是传说,而是夜笙山的一种真实存在的现象。” 至此,他们回家的方式终于水落石出,仿若拨云见日般冲破了最后一道难关。张枫桥依依不舍的告别了老伯,他们在老伯的相助之下,离家门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 几人对夜笙山的传说了然于胸,只是没想到夜笙山的传说如此发人深省,同时也使他们错愕不已。在枫桥的脑海里,他已经有了回家的答案。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